![]()
![]() ![]() ![]() ![]() ![]()
一種說法認為,文昌帝君主司的文運考試、功名祿位,關(guān)系富貴貧賤。保密問題很重要,如要防止泄露試卷試題,及士人的前途命運等。泄露考試題目,就相當于作弊。提前告知了考生本次榜上有名,就會導(dǎo)致考生松懈怠慢。無論哪種都違背了文昌帝君勸善的初衷。故將帝君身邊的二童子命名為天聾和地啞。 《歷代神仙通鑒》卷十一載:“梓潼真君(即文昌帝君),道號六陽,每出駕白騾,隨二童,曰天聾、地啞。真君為文章之司命,貴賤所系,故用聾啞于側(cè),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機弗泄也。” 這則記載充分佐證了這一觀點,作為掌握功名仕途的文昌帝君的侍童,是不能泄露天機的。 《地母經(jīng)》揭示了天聾、地啞二童子的來歷—— “地母本是無忌土, 包養(yǎng)先天與后天。 夫君本是玄童子, 他聾我啞配成雙。 神與氣合化天地, 氣與神合產(chǎn)賢人。 真氣為母母是氣, 真神為子子是神。 陰陽會合真造化, 造化天地產(chǎn)賢君。 雖然不會人言語, 三九二八時時行。 子母不離懷胎孕, 身懷有孕十年整。 十年胎足卦爻定, 胎滿產(chǎn)出六賢君。 天皇地皇人皇氏, 伏羲軒轅與神農(nóng)。” 古人以天為陽、為父,以地為陰、為母。 他們結(jié)為配偶,滋生萬物。 人們尊其偉大,頌其功勞。 但對于人們的尊奉,天地卻既聾又啞,默然無聲。 是為天聾、地啞。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世傳文昌帝君部從者為天聾、地啞,蓋帝君所司定,為人間爵祿籍之,以為凡享爵祿者,必須笨鈍昏塞,不然亦是狡黠,裝聾作啞一輩,若逞聰明,定遭黜落?!?/span> 這是從古代的政治現(xiàn)實來作解,士子寒窗苦讀。 一朝中舉,走上仕途,不可太過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有時甚至要裝聾作啞。 一生清醒,難得糊涂。 古人普遍不欣賞表現(xiàn)得過于聰明的處世方式。 “梓潼文昌君從者,曰天聾、地啞。蓋不欲人之聰明用盡,故假聾啞以寓意?!?/span> 將文昌帝君的二位侍童命名為天聾、地啞,或許是對士子的一種提醒吧! 天聾地啞的形象在藝術(shù)、文學(xué)中也時有表現(xiàn),他們象征著對外界繁雜事務(wù)的超脫,代表了一種超然的精神境界。 聽說轉(zhuǎn)發(fā)文章 會帶來好運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