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昌院景區(qū)
(1)知春亭 位于玉瀾堂以南緊鄰昆明湖東岸的小島上,有木橋與岸相通。亭西面還有一個更小的島,兩島之間也用橋連接。始建于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知春亭東長橋,在文昌閣北側(cè),為光緒時新建。坐落在小島正中的知春亭,四面臨水,坐東朝西,重檐四角攢尖方頂。亭畔疊岸綴石,植桃種柳,冬去春來之際,此處冰融綠泛春訊先知,是園內(nèi)賞春、觀景的佳處。

頤和園文昌院知春亭
(2)文昌閣 位于知春亭的東南面,始建于乾隆年間,城關(guān)上原為3層閣,光緒時改建為2層閣。文昌閣名取意文運昌盛?!拔牟奔次牟劬?,為道教神名。在清漪園的設(shè)計中,萬壽山西麓的宿云檐城關(guān)供奉關(guān)圣帝君,這里供奉文昌帝君,取文武輔政的寓意。文昌閣是園內(nèi)6座城關(guān)(宿云檐、文昌閣、千峰彩翠、寅輝、紫氣東來,通云)中最大的一座,坐南朝北。其下部是面闊17米,進深17米(城關(guān)下腳)、用城磚砌筑的城臺,城臺的中央開拱形門洞,安兩扇板門。上部正中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2層樓閣,四周有人字游廊,四角上立著4個角亭作為陪襯。南面城墻券門上方有“文昌閣”石額。1層南檐有聯(lián)“石窗湖水搖寒月,山峽泉聲報早秋”。北檐有聯(lián)“日月往來蒼翠杪,煙云舒展畫圖中”。2層北檐有聯(lián)“窗迎紫翠千峰月,簾卷玻璃萬頃秋”。清漪園時期,昆明湖東、西、南三面沒有圍墻,文昌閣城關(guān)是從東、南方向入園的一座重要城門。

文昌院文昌閣
(3)耶律楚材祠 位于文昌閣的西北側(cè),始建于乾隆年間,耶律楚材做過元朝的宰相,是歷史名臣,死后按其遺愿遷葬在這里。乾隆帝修造清漪園時,將墓地圈入了園內(nèi),重新為耶律楚材修建祠堂。咸豐十年(1860年)被毀,光緒時重修。祠門坐東朝西。耶律楚材祠正殿坐南朝北,硬山頂,懸有“元樞宰化”匾額。殿內(nèi)明間為泥塑耶律楚材像,前設(shè)香案。殿后有耶律楚材墓室,坐北朝南,內(nèi)有饅頭形墳頭。院中還陳放著原墓道上的漢白玉石翁仲。耶律楚材祠始建于乾隆十五年,光緒十三年重修。
另外,根據(jù)乾隆帝寫于十五年的御制詩《題耶律楚材墓》中“墓在甕山好山園之東”的記述,可知耶律楚材墓之西曾有一處名為好山園的園林,但其規(guī)模、范圍、建造和湮滅的年代迄無定論。

耶律楚材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