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大家都在說: 失業(yè)的人多,每年還有上千萬的應屆畢業(yè)生要就業(yè)。 但為什么HR卻仍然普遍覺得招不到合適的人? 一個反直覺的事實是: 大家的普遍共識越是就業(yè)環(huán)境不好,很難找工作,HR也越難招人。 為什么會這樣? ![]() 來自電視劇《德雷爾一家》 這個鏈路首先是從用人單位開始的: 當公司從一線市場的反饋,發(fā)現(xiàn)公司業(yè)務在收縮、賺錢更難了,第一反應必定是要控制成本; 傳導到招聘上,要么就是凍結(jié)招聘,要么就是在同樣的薪酬福利待遇條件下,全面提高招聘要求。 當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都開始這么做的時候,正在找工作的求職者,就會首先感受到這種壓力: 一方面,刷招聘軟件時,發(fā)現(xiàn)能搜索出來、可以投遞簡歷的崗位越來越少了; 另一方面,那些在招聘的崗位,對人員各方面的要求都越來越高,但薪資福利待遇并不見漲,即便這樣,還是有更多的競爭者來投遞簡歷(因為可投的崗位變少了)。 ![]() 來自電視劇《唐頓莊園》 再來到招聘單位這一端: 更多求職者投遞簡歷,的確是可以收到比以前更多的簡歷,但合適簡歷的數(shù)量,很有可能不升反降。 原因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題: 假如按照之前的招聘要求,收到的簡歷當中,10%都可以進入面試,平均能收到200份簡歷,那一個崗位可約面試的簡歷就有20份; 提高招聘要求后,收到的簡歷當中,只有5%可以進入面試,平均收到300份簡歷,這個崗位能約面試的簡歷,就只剩下15份了。 做過招聘的都知道,從收簡歷到最終入職,這中間還有非常多的環(huán)節(jié),即便有15份可約面試的簡歷,最終也不一定就能順利入職1人。 ![]() 來自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既然靠求職者主動投遞的簡歷不行,那是不是應該主動出擊,去找那些沒有投遞簡歷、但可能合適的候選人? 于是,HR開始主動搜人、主動挖人了。 沒積極主動投簡歷找工作的候選人,要么可能已經(jīng)有比較好的機會在談了,要么就還在上一家單位騎驢找馬,甚至都還沒誠心找工作。 這類候選人,對新機會都更加挑剔和謹慎。 HR花費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才有可能好不容易安排一次面試,但對方也僅僅是答應一起聊聊。 這整個招聘過程下來,是不是比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大家一言不合就靠跳槽漲薪,顯得更難招人? ![]() 來自電視劇《唐頓莊園》 這還沒完,如果HR實在招不到人怎么辦呢? 降低一些招聘要求可不可以? 那得是一個充分獲得了用人部門和老板信任的HR,才敢去提。 否則,可能TA自己首先就要去重新找工作。 用人部門和老板先會質(zhì)疑你的招聘能力: 這么多人找工作,你竟然還招不到人?!你每天到底在干什么,你是怎么招人的? 接著會質(zhì)疑你的主動能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招不到人,你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想辦法,一開口就提降低要求、提高待遇?那我要你是干嘛的? ![]() 來自電視劇《重版出來》 所以,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 即便招聘方已經(jīng)真實感受到了招聘的難度和壓力,讓他們改變不合理、沒經(jīng)過任何科學有效驗證的無腦高要求,仍然是一個非常漫長和艱難的過程。 除非某一天,老板和用人單位忽然發(fā)現(xiàn),人才市場早就不是他們以為的那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