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吳先生熬夜通宵成了家常便飯,復工后作息完全亂了套,白天工作時哈欠連天,效率低得可憐。沒辦法,他咬咬牙制定了早睡計劃,每天雷打不動睡足8小時??蓭滋煜聛恚堑珱]精神抖擻,反而頭暈腦脹,整個人像被灌了鉛似的。妻子見狀,悠悠來了一句:“睡得越早死得越早,你這是瞎折騰!”吳先生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心說這分明是無稽之談,早睡怎么可能有害健康? 一、睡得越早,死得越早?這說法靠譜嗎? 如今,網(wǎng)上流行著一種說法:“睡得越早,死得越早”,這可把不少早睡族嚇壞了。這話聽著離譜,可還真有研究似乎在“佐證”。 《睡眠醫(y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全球21個國家超11.2萬名受試者,隨訪了9.2年。研究把受試者按入睡時間分成三組:晚上610點的早睡組、1012點的正常入睡組、12點以后的晚睡組。結果顯示,早睡組死亡和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了29%,晚睡組增加了11%,只有正常入睡組風險相對較低。 這研究一出,早睡族們慌了神,難道早睡真成了健康“殺手”?別急,這不過是一項流行病學研究,只能說明早睡和健康風險之間存在相關性,可沒證明早睡就是導致風險增加的“罪魁禍首”。它更多的是給我們提個醒,別盲目迷信早睡。 那到底啥時候睡才健康?2021年11月,英國Huma醫(yī)療公司的研究給出了答案:晚上10點到11點入睡,心臟病風險最低。研究人員找了88026名平均年齡61歲的受試者,讓他們戴腕表監(jiān)測7天的入睡和醒來時間,還調查了健康狀況、生活方式等,隨訪了5.7年。結果發(fā)現(xiàn),1011點入睡的受試者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最低,12點后入睡風險增加25%,1112點增加12%,10點前增加24%。 二、最佳睡眠時長,真的是8小時嗎? “每天睡8小時”這觀念深入人心,可真要睡夠8小時,有些人反而迷迷糊糊、頭暈腦脹。2021年4月,JAMA子刊上的一項研究“打翻”了8小時睡眠論。研究涉及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國家322721名受試者,平均年齡54.5歲,追蹤了13年以上。 研究人員把受試者按睡眠時長分組:≤5小時、6小時、7小時、8小時、9小時、≥10小時,以7小時組為參考,分析睡眠時長和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癥死亡率等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不論男女,7小時睡眠時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等都最低,呈現(xiàn)J型相關性。和睡7小時相比,睡超8小時,男性全因死亡風險增加6%,女性增加7%。 2022年12月,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睡眠時長為7小時的人,患多病癥風險最低。50歲、60歲、70歲的受試者,睡不足5小時,多病風險分別增加30%、32%、40%;睡超9小時,60歲和70歲人群風險增加54%、51%。 江蘇省南京腦科醫(yī)院的靳凌醫(yī)生也說,睡眠不是越多越好,個體差異大得很。關鍵看第二天醒來后,要是精力充沛、沒倦怠感,說明睡眠時間就足夠了,沒必要糾結8小時。 三、這“三覺”,勸你別再睡了! 人一生約1/3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質量直接關乎健康。可有些覺,睡了反而傷身。 · 飯后覺 飯后立刻睡覺,胃腸道消化功能下降,食物堆積在胃里,容易引起胃糜爛、胃潰瘍。建議飯后至少等30分鐘再午休,晚上則要間隔3小時。 · 睡懶覺 武漢市中心醫(yī)院的經(jīng)屏醫(yī)生提醒,睡懶覺會打亂生物鐘,導致激素失衡,醒來后精神萎靡,還可能引發(fā)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 顛倒覺 熬夜、失眠、倒班工作會擾亂晝夜節(jié)律,導致入睡困難、胃腸道紊亂、情緒波動。 結語 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但別盲目追求“早睡8小時”。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模式,調整作息,才能睡出健康。別被網(wǎng)上的“睡眠謠言”嚇到,科學睡眠,才能讓身體活力滿滿! ![]() |
|
來自: zjshzq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