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 心絞痛 概述 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氧)不能滿足心肌代謝需要而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作胸前疼痛或壓迫感,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左肩、上肢、頸或下頜部,持續(xù)數(shù)分鐘,經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可迅速緩解。此類綜合征95%-99%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其它可以引起心絞痛的冠狀動脈病尚有冠狀動脈炎癥、栓塞、結締組織病、創(chuàng)傷、先天性畸形及主動脈瓣狹窄、關閉不全、嚴重貧血致冠狀動脈灌注不良等多種。 病因病機 心絞痛大多數(shù)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所致。冠狀動脈痙攣亦是心絞痛發(fā)作主要因素。少數(shù)心絞痛可由非冠狀動脈因素引起,如嚴重的主動脈瓣病變、肥厚性心肌病、嚴重貧血等。 臨床表現(xiàn) 心絞痛癥狀包括下述五個方面:誘因:體力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發(fā)怒、過度興奮)、寒冷、飽食、凌晨、吸煙、貧血、休克;部位:胸骨后(上、中、下段)、左心前區(qū)、上腹部。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左腕、中指、無名指、小指,有時放射至咽部、頸部、牙齒、上頜部、下頜部、左肩胛部、右前胸、少見放射到大腿、髖部、肛門、頭部。范圍無清楚界限,小如一拳,大如一片;性質:呈壓榨、堵塞、憋悶、窒息或緊縮等樣的鈍痛,也可有燒灼感,偶伴瀕死恐懼感,疼痛可輕可重,少數(shù)僅有壓力樣不適或發(fā)悶感,可伴呼吸困難、暈厥、出汗等癥;持續(xù)時間:疼痛發(fā)作由輕到重到緩解,原位站立數(shù)分鐘即可緩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2分鐘緩解,很少含服后超過5分鐘才緩解者;典型心絞痛是突然發(fā)生的位于上、中段之后,或心前區(qū)(占50-75%)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可伴瀕死的恐懼感。重者伴冷汗,多數(shù)在發(fā)生前常有勞累、情緒激動,飲餐、受寒、氣候驟變等誘因。少數(shù)可由心動過速、吸煙、低血糖狀態(tài)誘發(fā)。疼痛歷時1-1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可緩解;不典型疼痛部位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區(qū),上腹部,放射至頦、下頜、左肩胛部或右胸。疼痛程度可很吧或覺悶脹感;惡心嘔吐;心前區(qū)疼痛;胸悶;噯腐吞酸;刺痛;血壓高者;心悸;喘息不能平臥;噯氣;脘腹脹悶;四肢厥冷;面色蒼白;氣短;痰濁蘊久化熱者;熱傷浸液而口干;便秘者;見胸痛徹背;四肢厥冷等;為胸痹重者;見面色唇甲青紫;大汗出;脈沉微欲絕者;乃心陽欲脫之危候;痰熱內盛;怕冷;心煩不安;胸悶胸痛;多夢;喜太息;四肢發(fā)冷;伴心慌;胸悶如壓;胸部憋悶;四肢發(fā)涼;并有放射痛;兩脅脹滿;胃納尚可;伴憋氣胸悶;心前區(qū)憋悶;驚悸;胸膺部陳發(fā)性疼痛;寒凝心脈與痰濁阻絡者;偏于心腎陰虛;胸憋;偏于氣陰兩虛者;體態(tài)過胖;痛向左肩背放射;血瘀主證明顯;喜長嘆息;糖尿病患者;胸陽不振;胸悶及胸部隱痛;陣發(fā)性心區(qū)疼痛;心前區(qū)悶痛緊束感;心前區(qū)陳發(fā)性刺痛;惡寒背冷;吐后痛減;心胸刺痛徹背;服硝酸甘油后疼痛無明顯減輕;每次持續(xù)2-3h;常在夜間或熟睡時發(fā)生;每周發(fā)作2-3次。 舌苔厚膩;脈弦;舌淡紅;苔薄白;脈沉弦;脈細弦;苔薄黃;脈弦滑;舌質紫暗;脈沉遲;舌苔薄白;可無特殊體征,或有心率增快或減慢,血壓升高或降低,第三心音,第四心音,房性或室性奔馬律,心尖可聽到收縮期咯喇音或/及收縮期雜音(二尖瓣乳頭肌功能失調所致),第二心音逆分裂,交替脈,心尖抬舉樣搏動,肺底濕啰音等;表情焦慮,皮膚蒼白或出汗;血壓可增高或降低;心率正常,增快或減慢,可有房性或室性奔馬律 ,心尖區(qū)可有收縮期雜音(二尖瓣乳頭肌功能失調),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交替脈或心前區(qū)抬舉性搏動等;脈沉;舌有瘀點;舌淺紫;舌下靜脈紫暗而粗;脈細弦澀;時有結脈。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心電圖: ·靜息心電圖:心絞痛未發(fā)作時,約50%以上病人心電圖正常,或為陳舊性心肌梗塞改變,或為非特異性ST-T改變,有時呈束支傳導阻滯及各種心律失常。心絞痛發(fā)作時,絕大多數(shù)病人可見ST段水平或下斜性下降0.1mv以上。 ·動態(tài)心電圖:與靜息心電圖一樣,出現(xiàn)的ST-T改變并非是特異性的。 放射性核素檢查:心肌灌注顯象:對冠心病確診和受累血管定位有重要意義??梢娙毖獏^(qū)灌注缺損。 超聲檢查:室壁增厚率下降或運動異常時,提示存在心肌缺血。 冠狀動脈造影。通過造影可明確狹窄部位和程度,對診斷和指導介入性治療有重要意義。一般管腔直徑縮小至70%-75%以上會嚴重影響血供,可引起心絞痛。 血膽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增高,脂蛋白電泳圖異常。 診斷要點 臨床診斷:有典型的心絞痛發(fā)作的特點和體征。 心電圖診斷。 ·發(fā)作時心電圖檢查可見在以R波為主的導朕中,ST段壓低,T波平坦或倒置,(變異型心絞痛者則有關導聯(lián)ST段抬高),發(fā)作過后數(shù)分鐘內逐漸恢復,即可診斷。 ·發(fā)作不典型者,需作心電圖負荷試驗,誘發(fā)心絞痛發(fā)作可確診。 ·復查心電圖或24-72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連續(xù)監(jiān)測,出現(xiàn)缺血性ST-T改變。 ·診斷仍困難者可作放射性核素檢查或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有陽性發(fā)現(xiàn)可診斷。 分型??煞謩诹π汀⒆园l(fā)型及變異型,或分穩(wěn)定型及不穩(wěn)定型。 鑒別診斷 急性心肌梗塞。 心臟神經官能癥。 急性心包炎。 脅間神經痛。 其他胸腔臟器引起的心絞痛。 不典型胸痛應與以下疾病鑒別: ·食管疾病。 ·潰瘍病。 ·肝膽道疾病。 辨證論治 心血瘀阻 ·證候: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期,時或心悸不寧,舌質紫暗,脈象沉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方:丹參飲合桃仁四物湯加減 ·加減:胸痛甚者,加降香、郁金、延胡素;胸脅脹痛者,加柴胡、川楝子;氣短乏力者,加黃芪、黨參;痰瘀互見者加半夏、膽星。 痰濁壅塞 ·證候:胸悶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氣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苔濁肝,脈滑。 ·治法:通陽泄?jié)?,豁痰開結。 ·主方:瓜蔞壅白半夏湯加味 陰寒凝滯 ·證候:胸痛徹背,疼痛如絞,感寒痛甚,胸悶氣短,心悸,重則喘息,不能平臥,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舌暗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辛溫通陽,開痹散寒。 ·主方:當歸四逆湯化裁 ·加減:若心痛較甚,以至徹背,加烏頭、附子;若痛劇而無休止,肝肢冷汗出者,此為陰寒極盛,胸痹之重癥,即刻含服蘇合香丸;若兼瘀血之象,加丹參、延胡素。 心腎陰虛 ·證候:胸悶且痛,心悸盜 汗,虛煩少眠,腰酸膝軟,耳鳴頭暈,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或細澀。 ·治法:滋陰益腎,養(yǎng)心安神。 ·主方:左歸飲加減 ·加減:若心陰虧虛見心悸,盜汗,心煩不寐者,加麥冬、天冬、酸棗仁;若胸悶且痛者,可加川芎、郁金、赤芍;若陰虛陽亢者而郵頭暈目眩者,可加女貞子、鉤藤、生石決、牡蠣、鱉甲。 氣陰兩虛 ·證候:心胸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面色少華,頭暈目眩,遇勞則甚,舌紅或有齒痕,細弱無力或結代。 ·治法:益氣養(yǎng)陽,活血通絡。 ·主方:炙甘草湯加減 ·加減:若胸悶胸痛者,可加丹參、三七、郁金、川芎;心煩不眠者,加炒棗仁、夜交藤。 陽氣虛衰 ·證候:胸悶氣短,甚則胸痛徹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 蒼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質白或紫暗,脈學細脈微欲絕。 ·治法:益氣溫陽,活血通絡。 ·主方:參附湯合右歸飲加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