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之行入住在大十字,提前打聽到這里距離城區(qū)的幾處景點都不遠,特別是博物館和蘇公塔都在這附近。酒店收拾好行李后,先在附近找了家環(huán)境不錯的餐館,第一次品嘗了手抓飯,味道不錯。 博物館距離大十字也只有一站地,吃完飯徒步過去,大概十分鐘左右就到了。一時忘記吐魯番是火洲,也沒想到它和烏魯木齊的氣溫相差這么多,所以,出門時還穿著厚厚的搖粒絨外套,里面是長袖體恤,而街上的行人很多都是夏天的清涼裝備。 ![]() ![]() ![]() 博物館建筑采用了吐魯番當?shù)靥赜械耐咙S色,給人以滄桑穩(wěn)重的感覺。博物館免費開放,展覽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堪稱此次吐魯番之行收獲最大的地方。在這里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假肢、最早的月餅和中國最早的葡萄藤等,還有數(shù)具保存完好的遠古人類干尸,讓人大開眼界。 博物館中有三個陳列最為精彩,一是主題為“絲路明珠”的吐魯番通史陳列,二是絲綢之路上交河故城與高昌故城陳列,三是主題為“沉睡千年”的吐魯番出土干尸及其隨葬遺物展。 ![]() ![]() ![]() 吐魯番通史陳列和許多城市的博物館一樣,按時間發(fā)展脈絡(luò),介紹吐魯番的歷史變遷。從遠古的石器時代到先秦的青銅器和鐵器時代,這里便有人類活動,而且和中原地區(qū)聯(lián)系密切,并成為歐亞大陸的交流融匯之地。兩漢時期,中央設(shè)西域都護府,統(tǒng)轄天山南北,吐魯番首次納入中央管轄,治所位于現(xiàn)高昌故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里也經(jīng)歷了頻繁的政權(quán)更替,大批漢人開始進入該地區(qū),并帶來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唐貞觀十四年(640),唐太宗平定高昌,在交河城設(shè)安西都護府,同年在吐魯番設(shè)西州,治所位于高昌城。公元658年,安西都護府西遷龜茲,升為安西大都護府,西州升格為西州都督府。 五代、遼、宋時期,回鶻人在高昌設(shè)立地方政權(quán),史稱高昌回鶻,與中原政權(quán)保持著臣屬的關(guān)系。特別是在宋代,尊宋為舅,自稱西州外甥。蒙元時期,高昌回鶻王在西域諸國中率先歸順中央,被封為第五子。元末至明代,吐魯番被東察合臺汗國控制,其統(tǒng)治者積極向明朝朝貢,確立臣屬關(guān)系。 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后,西北國界得以確定。1762年設(shè)伊犁將軍,實行軍政合一的軍府體制。1884年,正式改西域為新疆省,取“故土新歸”之意。在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的叛亂中,額敏和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清政府封為吐魯番郡王,和卓是伊斯蘭文化中對有威望人物的尊稱。額敏和卓的兒子蘇來曼為紀念其父而建的蘇公塔,是吐魯番城中最著名的名勝古跡。 ![]() ![]() 第二個精彩的陳列則重點介紹了高昌和交河這兩個吐魯番歷史上最重要的城池,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這兩座古老的城池早已是斷壁殘垣,如今保留下來的遺址主要是高昌回鶻時期的遺存。交河故城位于現(xiàn)吐魯番城西,相對較近,高昌故城位于城東,距離較遠,因為交通和時間的原因,這兩處遺址此次都沒有去,打算留到以后再做深度探訪。 ![]() ![]() ![]() 第三個陳列只能用震撼來形容,因為展品太過驚悚。吐魯番氣候干燥炎熱、沙質(zhì)土壤含鹽量高、地下水位低,這些獨特的地理條件,讓古代居民的遺體和遺物得以很好地保存下來,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代居民遺體較多的地方,其中薩滿巫師和世界上最早的假肢,都是在這個展廳中看到。另外,像伏羲女媧娟畫、唐木尺、莊園生活圖、致信王二哥等文物,在內(nèi)陸博物館難得一見,堪稱珍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