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p> 命中注定,這一切屬于你,那你就能輕松得到這一切。反之,命中注定,這一切不屬于你,哪怕你過分強求,也都一無所得。 能得到什么,或者無法得到什么,看似由自己說了算,實際上由老天爺說了算。 試想,要是人人都能夢想成真,那社會上豈不是沒有窮人了嗎?肯定是不可能的。 人生不如意事,終究是占了十之八九的啊。 人吶,命里無時莫強求。放下這些東西,也許,你會更有福氣。 一、放下不屬于自己的緣分。 緣分這種東西,其實很奇妙。 別人看你順眼,就喜歡你;別人看你不順眼,就不喜歡你。而是否看得順眼,就是緣分的體現(xiàn)。 年輕的時候,追求某個異性。要是雙方有緣分,必然就會一見鐘情。反之,沒有緣分,哪怕你追求別人,別人也會拒絕你。 并不是別人不能愛你,而是你跟他有緣無分,別人無法動心,那又如何去愛呢? 如果你在床上,可以看看你身邊的伴侶。他未必是你最喜歡的那個人,但他絕對是跟你最有緣分的那個人,不然,他也不會跟你結(jié)婚。 對于緣分,不需要強求,只需要順其自然。 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就是這個道理。該屬于你的,你終究會擁有。 二、放下對于成功、失敗的執(zhí)念。 諸葛亮算盡天下,還在上方谷,一把火圍困住了司馬懿。 但是,諸葛亮沒有算到,上方谷會天降大雨,熄滅大火,救了司馬懿一命。典型的“人算不如天算”。 就連諸葛亮自己也感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謀劃什么,這都是當事人的一廂情愿。至于能不能成功,就需要看天意了。天要人成功,必然成功;天要人失敗,必然失敗。 不是司馬懿運氣好,而是司馬懿是晉朝的奠基人,有晉朝的氣數(shù)、天命。 成敗如何,不靠人力,只看天意。不然,古人就不會感慨“萬事到頭皆前定,浮生勞碌空自忙”了。 在成敗這件事上,你沒錯,他也沒錯,只是天意使然罷了。
三、放下愈發(fā)膨脹、吞噬人心的欲望。 野心,以及欲望,真的是越膨脹越好嗎? 并不是越膨脹越好,而是“適可而止”就好。適度的欲望,造福人生;過度的欲望,摧毀人生。 生理欲望太嚴重,就容易透支身體的精力。一旦精氣神流失,元氣補不回來,身體狀況就大不如前了。 物質(zhì)欲望太嚴重,動不動就想一夜翻盤、大富大貴?;旧希紩凇昂蕾€”中失敗,虧光一切,一夜回到解放前。 東晉時期的權(quán)臣王敦,已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但他不滿足,想要取而代之。結(jié)果,不過是突然死去,遺臭萬年而已。 沒有這個命,就不要妄想取而代之。 正如孔夫子所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之所以要知命,就是需要抑制住膨脹的欲望。欲望適度一點,福氣才會多一點。 四、放下對于過往,事與愿違的遺憾。 人這一生,本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的。 你希望做什么,基本都做不成,只會事與愿違;你不希望做什么,基本都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等于是,老天爺都喜歡跟人們“唱反調(diào)”。 這些事與愿違的遺憾,究竟是壞事呢,還是好事呢?我覺得,這是好事。 原因很簡單,老天爺不讓你做成這些事,說明他知道,這些事不適合你。既然不適合,那就讓你事與愿違,走其他的道路。 過往如何,讓它隨風而去吧。正如楊絳先生所言,過去人過去事,笑笑就好。 真正的豁達,并不是糾結(jié)于無法改變的過往,而是一笑置之,我能接受這一切。允許一切發(fā)生,不就是一種強大嗎?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