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小米是 “胃黏膜救星”,但力量太弱,中草藥才是護胃 “硬核擔當”,從健脾益氣到生肌護膜,多維度修復受損黏膜、平衡胃酸、增強動力,效力遠超小米。這里整理 12 味護胃藥材的實用用法,教你花小錢調慢病,把受損的胃慢慢養(yǎng)回來~
.......................................................................................................一、健脾補虛:3 味溫補藥材黨參
補脾胃之氣,適合沒胃口、乏力、便溏。 用法:10g 煮水代茶,或打粉拌小米粥(5g / 次)。 注意:痰濕腹脹者少用,避免滋膩。 黃芪 補元氣、提中氣,改善胃下垂、易疲勞。 用法:15g 煮水熬粥或煲湯,胃寒加生姜。 茯苓 健脾祛濕,化解吃油膩后胃脹、便黏。 用法:20g 切片煮水,或 15g 打粉煮糊。 二、氣滯胃脹:2 味順氣藥材陳皮 理氣化痰,緩解生氣后胃脹、打嗝、惡心。 用法:5g 煮水加紅糖,趁熱喝化 “氣疙瘩”。 注意:胃陰虛(口干舌紅)者慎用。 玫瑰花 疏肝和胃,調理情緒焦慮引發(fā)的胃痛。 用法:5-8 朵泡花茶,可加蜂蜜,花香解郁。 三、護膜制酸:2 味修復藥材白及 收斂護膜,適合胃黏膜受損、隱隱灼痛。 用法:3g 打粉溫水調成糊,空腹服(恢復期用)。 注意:急性胃出血先就醫(yī),需醫(yī)師指導。 海螵蛸 抑制胃酸,緩解燒心、泛酸、空腹胃痛。 用法:5g 煅粉飯后 1 小時溫水服,救急好使。 四、胃寒止痛:2 味暖身藥材丁香(公) 溫胃散寒,改善吃涼食后胃痛、吐清水。 用法:3 粒 + 生姜煮水,趁熱喝(陰虛、孕婦禁用)。 高良姜 散寒止痛,針對劇烈胃寒痛、吐瀉清稀。 用法:10g 煮水加紅糖,生姜水送服更安全。 五、胃熱潤燥:2 味潤胃藥材石斛 養(yǎng)胃陰、清胃熱,緩解胃脘灼熱、口干便秘。 用法:鮮條榨汁或干品煮水,胃寒加生姜。 麥冬 滋陰潤燥,改善胃熱干嘔、食欲不振、便干。 用法:15g 煮水代茶,可加冰糖,潤而不膩。 六、調和脾胃:甘草的用法與禁忌緩急止痛,適合胃隱痛、空腹痛,調和藥性。 用法:10g 炙甘草煮水,偶爾救急(勿長期用)。 注意:高血壓患者禁用!可能引發(fā)水腫、低血鉀。 持續(xù)胃痛、拉黑便、體重驟降,立刻就醫(yī),藥材僅輔助。最后說給所有胃不好的人這些藥材平價又實用,但 “吃對” 才有效 —— 先辨清自己是胃寒、胃熱還是脾虛。平時吃飯慢一點、軟一點,少生氣(生氣最傷胃?。热魏嗡幉亩脊苡?。 一起為健康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