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風(fēng),攜帶著融融的暖意,輕盈地拂過枝頭。 那風(fēng),似乎帶著某種神秘的魔力,催生著萬物的復(fù)蘇與生長。 青梅在這和暖的春風(fēng)中,悄悄地結(jié)出了豆粒大小的果子,宛如青澀的小精靈,羞澀地躲在葉片之間。 柳條在春風(fēng)的輕撫下,盡情地舒展著身姿,那柔軟的枝條,如同美人的黛眉,彎彎細細,婀娜多姿。 一千年前的北宋文人歐陽修,用一首詞,將這樣的春日完美地定格成了永恒。 他的詞作猶如一幅細膩而生動的畫卷,將春日的美景和情感細膩地描繪出來。 這首詞中,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話,卻讓無數(shù)人在青梅柳葉間,讀懂了春日的歡愉與寂寞。 《阮郎歸》 歐陽修〔宋代〕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fēng)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這首詞的大意是: 在南郊的園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風(fēng)中,時時聽到馬的嘶鳴。 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樣大小,細嫩的柳葉,像眉毛一般秀靈。春日漸長,蝴蝶飛得多么輕盈。 花上露珠晶瑩,春草茂密如煙,這戶人家已放下窗簾。 她蕩罷秋千格外疲倦,輕解羅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雙燕。 此詞描寫的是一位女子于仲春時節(jié)踏青時的見聞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相思之情。 首句點明時序:芳春過半,踏青游賞,戲罷秋千。由動境而歸靜境,寫其季節(jié)天色之氣氛,閨閣深居之感受,讀來宛如親歷。 次句“風(fēng)和聞馬嘶”五字為一篇關(guān)鍵,雖用筆閑淡,不揚不厲,而造境傳神,常人難及?!奥勸R嘶”之寶馬振鬣長嘶,成為古人游春這一良辰美景之一種不可或缺的意象。 三句用“豆”和“眉”來形容梅和柳,形象生動,既實寫春景,又暗喻游春的佳人,頗得后世贊賞。 這正是早春的時節(jié)特點,觀賞的精細,比喻的貼切,都可窺見詞人的匠心。 “日長蝴蝶飛”一句,看似尋常口語,細味則很耐人咀嚼。它不僅實寫了春天的白晝在逐漸加長,而且還暗寓著主人公的主觀感受。它為下片的抒情作了絕妙的鋪墊,是景語也是情語。 “花露重”三句,寫女子獨在園中已許久,暮色來臨,露上嬌花,凝珠如淚,草鎖輕煙,春氣低迷。望鄰家重帷深下,知天時已晚,不禁長嘆。 結(jié)尾兩句寫女子蕩罷秋千后感到困倦,解下羅衣準備休息,卻只見梁上雙燕歸來。 這里以雙燕的歸來暗示了女子的孤獨與對遠人的思念?。 此詞寫仲春景色,豆梅絲柳,日長蝶飛,花露草煙,秋千慵困,畫梁雙燕,令人目不暇接。而人物踏青時的心情,則僅于“慵困”、“雙燕棲”中略予點泄,顯得雍容蘊藉。 【聲明】圖源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立即刪除。 |
|
來自: 云端書館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