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步舉證與羅生門的終極對決。 太炸裂了,剛看完初步舉證,女主的演技實在是太炸裂了,強烈推薦對法律感興趣的朋友去看一看,看完之后,你會對法律有個全新的理解和認識。 這其實不算是新電影,原本也是以舞臺劇的形式呈現(xiàn)的,總結一下劇情,這不算事劇透,因為這屬于小眾電影,放一段你感受一下。 就這種單調的形式,就能勸退絕大部分人,但如果你能耐著性子看完,絕對收獲很大。 ![]() 這本質上,是一部對法律深度反思的電影,我不想稱之為女性對法律的反思,因為這本質上是所有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女性,只不過是用女性的視角來呈現(xiàn)。 這部影片以英國頂尖刑辯律師泰莎為主角,講述了她從法律捍衛(wèi)者到性侵受害者的身份撕裂與覺醒歷程。 泰莎出身工人階級,憑借過人才智躋身精英律師行列,擅長為性侵案被告辯護,注意她原本的長項,是為性侵犯罪的被告做辯護,而且還非常成功,她堅信法律基于“證據(jù)至上”的理性和原則,堅信這才是自己的信仰,而不是情感上的共鳴。 但這一切突然改變,當她在慶功派對上遭同事朱利安性侵后,被迫從辯護席走向證人席,直面法律體系對女性的結構性壓迫。 ![]() 作為受害者,泰莎陷入雙重困境:一方面,她必須用自己曾嫻熟運用的法律邏輯自證受害,卻因醉酒、無目擊者等“證據(jù)漏洞”被質疑可信度;另一方面,她發(fā)現(xiàn)法律對“同意”的界定本質是男性視角的霸權。 盡管她以專業(yè)素養(yǎng)贏得訴訟,但長達782天的煎熬、社會污名化與程序正義的冰冷,徹底擊碎了她對司法系統(tǒng)的信仰,當年的回旋鏢徹底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影片以泰莎敗訴卻公開控訴的獨白收尾,借其個體悲劇批判法律體系的性別盲視,呼吁社會正視性暴力中權力與證據(jù)的失衡,并反思女性如何在程序正義的裂縫中尋求覺醒與變革。 ![]() 這種總結是蒼白的,你如果去看影片或者剛聽到這個故事,一定會充滿了憤怒,能夠深切感受到女主所遭遇到的不公平,那種情緒的波動,讓你恨不得,立刻馬上去把性侵她的男同事揍一頓。 尤其是在漫長的訴訟過程中,女主要一邊邊復述自己的經(jīng)歷,不僅要應對法庭上對她的質疑和攻擊,還要面對社會對她的流言蜚語和道德審判。 每復述一次,都是又一次的回憶和傷害,女主用女性受害者的視角,用直白的語言,對法律體系進行了質疑,尤其是對于所謂的程序正義提出了靈魂拷問。 實際上,電影是最高級的魔法,充分利用了各種人類所能感受到的內容來刺激人的大腦,尤其是面對女演員那炸了表演的時候,你的情緒完全就是被他調動的。 ![]() 完全就是站在她這一邊,代入感非常強,仿佛一個人在對抗全世界的感覺,自己甚至能鑒定的站在她這一步,這就是魔法的力量。 女主原本擅長以“合理懷疑”為性侵嫌疑人脫罪。她將法律視為“證據(jù)鏈構建術”,通過質疑受害者證詞的邏輯漏洞(如記憶細節(jié)偏差、創(chuàng)傷反應的非線性敘述)實現(xiàn)程序正義。 影片結尾,女主雖訴卻發(fā)出“Something has to change”的吶喊,直指程序正義淪為父權制再生產(chǎn)的工具。 當法律程序以“無罪推定”庇護道德瑕疵明顯的施害者,而將受害者創(chuàng)傷解構為“證詞參數(shù)”時,實質正義在技術迷宮中窒息 ![]() 巨大的感染力,震撼著我的心靈,深度一度對這么多年的法律信仰也發(fā)生了動搖,當再次直面陽光,卻在太陽上面發(fā)現(xiàn)了黑子,另一部電影界的巔峰之作《羅生門》。 羅生門這部電影有多牛,牛到文化底蘊如此之厚的中國,在1945年之后,又一次被小日子文化入侵,羅生門三個字,你寫出來不用交代背景,就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但它所有的含義,全都都來自于這部電影和它原本的小說。 當你覺得,初步證據(jù)讓你義憤填膺懷疑法律的時候,電影羅生門則用更強大的魔法,給你破了一盆冷水,告訴你世界的復雜性。 這部電影名氣太大,但很多人可能還是沒有看過,簡單說一下這部電影講了什么,簡單來說,這就是一部探討,事情真相的電影。 ![]() 簡單說發(fā)生了一件事,一個武士死了,到底是怎么死的,影片圍繞四個人的對話和回憶展開,他們的身份分別是強盜、武士妻子、武士亡魂樵夫,他們對同一事件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證詞,真相在矛盾敘述中愈發(fā)撲朔迷離 強盜說自己是勇猛的征服者,聲稱與武士激烈決斗后獲勝,并強調女子對其傾心 武士的妻子則說,她在受辱后因丈夫的冷漠而暈厥,醒來發(fā)現(xiàn)丈夫身亡,塑造了無助的貞婦形象 武士通過巫女之口,說自己因妻子背叛而悲憤自殺,試圖維護尊嚴,最后的樵夫,說出了自己看到的,揭露強盜與武士的懦弱纏斗 這里每個人的敘述,都是栩栩如生的,你聽完一個認為這就是真相,但再聽下一個人的敘述,你立刻就懷疑前一刻自己的想法。 樵夫、強盜、武士妻子、武士亡靈四人提供矛盾證詞,觀眾需自行拼湊真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和利益。 ![]() 甚至你以為樵夫就是客觀的正義,但實際上他同樣掩蓋了他是個偷刀賊的事實。 四個人講述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展現(xiàn)了主觀性與客觀性的沖突,強調了真相的復雜性和主觀認知的局限性,每個人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講述自己的客觀事實。 強盜象征欲望、武士象征尊嚴、妻子象征脆弱、樵夫象征旁觀者的懦弱,這些綜合起來,才是復雜世界的真實,任何的單一視角都可能是嚴重偏離真相的。 盡管相隔70余年,兩部作品均以“真相的不確定性”叩問制度缺陷,盡管羅生門已經(jīng)從根本上探討了真相和復雜性,但初步舉證依然從情感上,質疑了程序正義。 程序是必要的,我們聽了初步舉證里面女主的大段獨白之后,就干脆把侵犯他的男同事,直接丟進監(jiān)獄,這樣行不行。 ![]() 很顯然不行,你又不是上帝,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給你了上帝視角,但又必須按照凡人的規(guī)則辦事。 但凡你電影里感受到程序的繁瑣,都是因為你開了上帝視角,但別人沒有,必須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盡可能的還原程序,通過一些列被反復驗證過的程序,來確保能盡可能的里真相更近一點。 我們很容易被情緒左右,尤其是這種被侵犯的事情,但就算是真實的世界里,起碼在中國性侵類犯罪中,男性被冤枉的比例也是很高的,比如那個多次被延期的大同訂婚強奸案,在經(jīng)歷了多次的延期之后,有消息稱,終于要開庭了,這就是現(xiàn)實中,一起非常典型的,事實復雜,觀念撕裂的事件,但法律必須給出裁決,而很顯然,我們不能只聽某一方的。 好的電影其實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現(xiàn)實就是這個樣子,法律無法完全承載道德理想,卻又必須與之對話,在迷宮中尋找光的努力,或許正是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達成和解的起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