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7. 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則群臣知所要矣。(卷四十八 體論) 【白話】君主最大的禍患,沒有比愛好虛名更大的了。一旦君主愛好虛名,群臣了解君主想要的是什么,就會投其所好。 【評說】 《菜根譚》說:“好利者,逸出于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于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名聲好的人,不會刻意宣揚自己。一個人越貪圖名聲,越顯得功利做作。真正的名聲,不是掛在嘴上說便能獲得的,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認可。《顏氏家訓(xùn)》言:“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逼犯駜?yōu)良的人淡泊名聲,貪圖名聲的人反而會被名聲所累,甚至被名聲所害。對名聲過于貪心,只會讓人忘記初心,變得浮躁勢利。好名聲從來不是靠吆喝得來的,需要時間的沉淀考驗。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凡事不爭不搶,張弛有度,自然能收獲好名聲。論語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不要擔心自己沒有好的位置,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而要擔心自己有什么樣的德行和能力,立德立言,立功于社會;不要擔心自己的名聲不夠顯揚、天下人都不知道我,而要追求足以使自己名聲可以顯揚的德行和能力?!短细袘?yīng)篇》曰“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這是一個人正常的心態(tài)。《了凡四訓(xùn)》曰:“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其禍?!币馑际钦f,在世間享有很盛大的名聲,但是卻名不副實,會有意想不到的災(zāi)禍。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zāi)殃?!蔽覀儜?yīng)當把德行和學(xué)問留給后代子孫,讓他們有所啟發(fā),這才是對“名”正確的態(tài)度。賈誼說:“故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蹦軌蛞匀蕫壑膶Υ齽e人,別人回報的也同樣是仁愛。《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币粋€人能給天下的人帶來福祉,自身的福氣也會自然到來。 |
|
來自: 老玉米棒 > 《群書治要360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