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yī)諾維 2023-04-17 14:47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睡前1小時進食晚餐的平均血清褪黑素值比睡前4小時進食晚餐高3.5倍;胰島素水平下降,睡前1小時進食晚餐曲線下面積(AUC)相較于睡前4小時進食晚餐降低6.7%;血糖水平升高,睡前1小時進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許多人養(yǎng)成了晚餐越吃越晚的習慣。還有些上班族,經(jīng)過了一整天緊張地工作,就喜歡晚餐美美地飽餐一頓,但殊不知,長期晚餐吃的太晚也會給身體埋下隱患。
心血管疾?。–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樣是我國第一大死亡因素。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每年有近18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人數(shù)的30%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發(fā)病率居高不下,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
近日,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Nutrients "期刊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 Supper Timing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The 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律的晚餐時間與出血性中風死亡率的風險增加有關,此外,在肥胖參與者中,不規(guī)律的晚餐時間與總中風、出血性中風和總CVD死亡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8625名男性和43213名女性,年齡在40-79歲之間,基線時無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研究檢查了晚餐時間與中風、冠心病和總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
參與者分為三組:早晚餐組(晚上8點之前)、不規(guī)則晚餐組、晚晚餐組(晚上8點之后)。
在19年的隨訪中,確定了4706人死于總CVD。
在調整了CVD風險因素后,研究發(fā)現(xiàn),與晚上8:00之前吃晚餐相比,不規(guī)則晚餐組出血性卒中死亡率高44%,晚餐時間與其他類型中風、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晚餐時間與總卒中死亡、卒中類型、CHD 和總 CVD 關系
此外,在BMI為23-24.9(超重)的參與者中,不規(guī)律的晚餐時間與總中風、出血性中風和總CVD死亡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根據(jù)研究人員的說法,這項研究首次調查了晚餐時間與心血管死亡風險之間的關系。
不僅如此,發(fā)表在《糖尿病護理》(Diabetes Care)雜志上的一篇研究表明晚餐吃太晚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睡前1小時進食晚餐的平均血清褪黑素值比睡前4小時進食晚餐高3.5倍;胰島素水平下降,睡前1小時進食晚餐曲線下面積(AUC)相較于睡前4小時進食晚餐降低6.7%;血糖水平升高,睡前1小時進食晚餐葡萄糖AUC相較于睡前4小時進食晚餐升高8.3%。
研究證實了過晚進食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損害葡萄糖耐量。
那晚飯到底什么時候吃才不算晚呢?
內(nèi)蒙古營養(yǎng)健康促進會副會長王思露表示,建議晚餐時間最好放在6-8點,晚上9點以后請避免進餐。而且,最好把吃晚餐的時間固定下來,這樣腸胃也會有一個固定的“工作模式”。
晚餐的進食內(nèi)容應以谷薯類、蔬菜菌藻類、豆制品和魚禽類等營養(yǎng)均衡、低熱量、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三素一葷”、細嚼慢咽、吃到七分飽即可,而且晚餐還是平衡早午餐的好機會,因此在食物種類上,最好選擇與早午餐不同的蔬菜、肉類等。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男女養(yǎng)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