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有缺失,比較難翻譯,由于平臺限制,有些釋義審核很久都發(fā)不出來) ![]() 【原文】元者,主也,凡是相通,萬千同矣。元者,非同也。肉者順元也,識不同哉。依哉食哉。命哉,性哉。甲子足矣。 大意是: “本元”,是一切的主宰。萬事萬物都是與其相通,萬千生命都有其“本元”。然而擁有“本元”的人卻是不同的。 人的肉身都要順從“本元”的主宰,不同的只是每個人的“意識”罷了。 肉身要依靠食物才能得以生存,形體的生命,要依靠內(nèi)在的靈覺才能行動。天道六十甲子的規(guī)律,就在人自己的身體中本自具足。 【原文】思食者,謂之取也。取之度,謂之磨。靈之洞,體之消,寂之然也。故為修持,少之需也,謂之長。 大意是: 為了生命的生存,就要獲取食物。如果取之太過欲求不滿,反而會消磨生命。靈氣也就慢慢丟失,身體就會步入消亡,直到消耗殆盡。 所以,我們要懂得修持,少食滿足身體需要就足夠了,這樣才能長久。 【原文】林林而立,減時之要,歲之益也。知者消,消者生,生者滅,何能違哉。 林林:蕓蕓眾生 大意是:蕓蕓眾生都想減少時間對身體消耗,而希望長壽。要知道任何生命都會消亡,有消亡也就有生的存在,生生滅滅,這是我們不能違背的規(guī)律。 ![]() 【原文】元之靈,天之靈也,通之修,恒日月。識者莫敢論之。 大意是:元神之所以靈通,是天道造化之靈。通達“道”而去修煉持有,可以與日月同歲,知道的人沒有敢說出來的。 【原文】 興之處,浮心也。思之處,中也。極者,泣也,引。 大意是: 我們高興的時候,心是浮起來的。思考的時候,心氣必須歸于膻中安靜下來,腦袋才能思考。感極而悲就會哭泣,也是膻中先引動的作用。 (中醫(yī)《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脹論》講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通乎心腎命門。在《素問.解精微論》黃帝回答雷公為什么流淚時,講到是因為心神與腎志相持相互交感,所以而淚出。) 【原文】元神,通流也。絡(luò)者,經(jīng)也!稀者,導(dǎo)也,點者,聚也,靈也,通也。導(dǎo)、點、聚、通。強也。節(jié)之求也。魔之消也。 大意是:元神,是流通的。人體絡(luò)脈和經(jīng)脈都有流動。流動地方是經(jīng)絡(luò)引導(dǎo)運行的通道,相聚集為點的地方,就是人體的穴位,穴位是靈氣和氣血聚集的地方。人體氣機能量穴位能流通通暢,元神就會增強。節(jié)制欲求,魔就會被減少。 ![]() 【原文】莫識靈也,會通周體,謂之修也。湛之限也,肉極也。取者天地也。取之之,盜也。何也?令之功也,濟之人也,哉之元也。持之世,世之成也。吾自有吾,吾自閉吾,取次玄檢,吾自歸也。莫之出,功之玄,眾之理,愛莫比欠。 大意是: 如果能知道靈氣,讓元神暢通周流身體,這就叫做修煉。然而肉身始終有極限,天地會慢慢取走你的生命力,取走了盜取而你不知道。 為什么呢?因為天地造化之功,濟之于人,元神都有定數(shù)。只有用一生修持,才能成就。 我們的身體中有一個“真我”,我們都不知道那個“真我”存在。只有修煉返觀找到那個“真我”,那個真我才會重新顯現(xiàn)。 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再玄奧的功夫和大家所認知的道理,都不能知道那個“真我”的存在。 ![]() 【原文】眾之神,莫之玄,皆XX(原文缺失)。元之初也,醒之理也。 元之醒也,華夏興也。 大意是: 眾人說的神,沒有什么玄奧的。皆……。本元的開始,在于自己的覺醒,如果都能覺醒自己的元神,華夏就興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