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五行并非五種元素,其概念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存在,在易學的取象思維上,初學五行之象,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入手。 五行各有體象,河圖數(shù)代表了五行生成數(shù)。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一六為水。 水在自然界最常見的就是海河江雨,最大額特點是流動性,總是奔騰不息。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故二七為火。 火是沒有形狀的,火焰變化多端,難以捉摸而成一定的形狀,所以沒有專門的象所對應。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故三八為木。 木在自然界顯然是森林樹木等植物,最大的特點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成四季變化。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四九為金。 金在自然界,是來源于礦石,對應的實體很容易聯(lián)想到金銀銅鐵。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故五十為土。 土是地球最常見的東西,無論是黃土地,還是黑土地,都是土之象。常見的就是田野、山崗等。 自然之象,對應地理事物,為取象提供了環(huán)境元素的的參考。 — 2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故水有承載之象。 水為液體,容易流動,故有滋潤洗滌之象,有滋潤之功。 火發(fā)光發(fā)熱,故有燈燭之象、亦可為火爐。 樹木砍伐后,可以做房屋,故有棟梁之象,亦可做舟船,做家具,皆可為象。 金屬貴重為金銀,可以為錢幣,普通為銅鐵,可以為刀劍。 土隨處可見,取之用可做房屋,可做陶器,可為土之用的象。 功用,則對五行有了延伸,延伸可以對應到相關(guān)器物,而使取象有了更為豐富的選擇。 — 3 — 水之德,主智,居下不爭,故象和順。 火之德,主禮,明上熱炎,溫暖光明,有文明之象。 木之德,主仁,宣發(fā)舒展,水木清華,為聰明之象。 金之德,主義,肅殺堅硬,果斷之象。 五德多用于人的秉性品德判定,但古人則對此有更為豐富的觀察。 如《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很顯然,古人認為,公雞是有五德之禽。 — 4 — 水之情貪狼,水波泛流光,故有桃花之象。 火之情廉貞,性不穩(wěn)定。 木之情抒發(fā),主生機之象。 金之情寬大,寒涼而生水。 土之情公正,散布四維,涵養(yǎng)萬物。 — 5 — 水潤下,沒有固定的形狀,多有變化。 火炎上,形狀無法捉摸,且火苗炎上,為尖銳之象。 木曲直,細長而直,亦可彎曲。 金從革,塑而成型,鐘鼎方器。 土稼穡,厚德而圓渾。 形狀之象,為有形之物的提供了取象的參考,有了素描勾畫的素材。 — 6 — 水之色黑,火之色赤,木之色青,金之色白,土之色黃。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公乘陽慶 ﹞更悉以禁方予之( 倉公 ),傳黃帝 、 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p> 可見,古醫(yī)家通過五色,可診斷人的疾病,是對應五臟健康與否的信息。 顏色的象,為判斷事物的屬性,提供了更為細膩的參考,如判斷人物的著裝特征,器物的顏色等。 — 7 — 中醫(yī)中有四氣五味,五味就是對應五行之味象。 水潤下作咸,火炎上作苦,木曲直作酸,金從革作辛,土稼穡作甘。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經(jīng)》中,論述了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臟。 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腎。 日常所食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中都各具有五味所屬。 最后的話: 五行之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可以類萬象。 用于性情、臟腑、形貌、事業(yè),亦可為百貨、器皿、人事等等。 只要天地所生之物,皆可以用五行來類象,而將萬物進行劃分。 其背后的根本,是陰陽所化的五行之氣,流布于天地,而萬物皆有所屬而有了各自之性。 通過五行這個概念,就可以將無形變化為有形之物,而用取象思維將之具化成各種實體象,而有了實質(zhì)的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