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讀書這個話題,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 “挺想讀書的,但沒有時間讀?!? “我想讀書,但卻不知道自己該讀什么書?!? “感覺自己讀了很多書,但好像并沒有什么用處。工作、生活還是那樣?!? …… 很多人簡單地認為讀書就是拿來一本書直接讀就是了。然后,就沒有下文了。 但其實,真正的讀書步驟,并不是一開始就隨便拿來一本書直接讀,也不是讀完就了事的。 正確的讀書步驟應該是,要有明確的目的,清楚自己要讀什么書;要在書中收獲什么樣知識;書中哪點對自己影響很大;以及讀完書如何根據(jù)書中的知識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等等。這些是讀書要經(jīng)歷的步驟,而非讀完就忘完的。 日本讀書達人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指出“一味讀下去等于沒有讀過”。他認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十分推崇筆記讀書法。 筆記讀書法刷新了我們對讀書舊有的認識,它分為四個方面:一是選書;二是購書;三是讀書;四是活用。 前一段時間,我的一位同事讓我給她推薦書籍,我問她對哪方面比較感興趣,想收獲哪方面的知識、技能,她的回答非常模糊,甚至認為讀書就是單純的讀書,為什么非得那么功利。 面對這樣的回答,是很難給她推薦書單的,因為讀書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漫無目的,或是隨大流地閱讀,是沒有什么效果的,甚至,時間久了,會對讀書這一行為產(chǎn)生懷疑。 所以,想讓讀的每一本書都能有所收獲,不白白浪費。第一步就是要學會選書。 選書,是筆記讀書法的第一步。在選書之前,一定要給自己定一個目的,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去選書,之后通過咨詢別人,網(wǎng)絡查找等方式去明確具體的書目。只有這樣,才能選出適合自己的書籍,在讀書的過程中才不會覺得枯燥煩味,才會集中注意力,格外留意,書中與自己的需求相切合的知識點。 選好書之后,緊接著就是購書。 以前的我,讀書非常隨意,沒有選書的環(huán)節(jié),購書的環(huán)節(jié)也是非常草率。常常是在圖書館轉(zhuǎn)了一下午,也沒有明確要買的書,非常浪費時間。但又覺得,既然都來圖書館了,不買幾本回去,好像又不好。最后只是匆匆地選了幾本。那么,那時候我的選擇依據(jù)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會跟我有同感。以前的我,要么根據(jù)書店的廣告來選書,要么根據(jù)書籍的包裝來挑選。最后,這兩種方式買回家的書,都被束之高閣,幾乎一本沒看,落了一層又一層的灰。 那么,什么方式才是高效的購書方式呢?奧野宣之推薦大家按照購書清單指名購買。 根據(jù)購書清單來購書,可以節(jié)省我們在書店耗費的時間,不管是實體書店,還是網(wǎng)上書店,都是一樣的。因為有購書清單的指引,我們也不會輕易被廣告吸引。 經(jīng)歷了選書、購書,之后才正式進入讀書環(huán)節(jié)。 從一開始,奧野宣之就給大家強調(diào)要帶著目的去選書,去購書,到讀書環(huán)節(jié)依然如此。 明確的讀書目的,可以快速幫助我們進入良好的讀書狀態(tài),沉浸其中,也就是現(xiàn)在大家常說的進入“心流”,這種情況下,讀書的速度和質(zhì)量都會有所提高。 同時,因為有著強烈的讀書目的,會促使我們?nèi)袑ふ掖鸢?,給答案做記號,并對此進行提煉。這種方式,之后整理便會是一篇不錯的讀書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筆記是對讀書的一種輸出。很多人感慨:讀了那么多的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些人讀的書是無效的,不是書中的知識、道理無效。而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吸收書中的知識,根本就沒有把知識靈活用到生活中。對很多人來說,書讀完了也就忘完了。 所以,通過寫讀書筆記,一來加深我們對書中知識的印象,二來加入自己的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以便日后運用知識。 很少有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的本質(zhì)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更好地生活,既包含外面良好的物質(zhì),也包含內(nèi)在從容的心態(tài)。 一書一得,充分消化吸收書本的思想,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才是最最高效的讀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