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陰陽學說 概念: 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guī)律,并用以闡述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理論。屬于中國古代樸素的對立統(tǒng)一理論,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釋宇宙變化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屬于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范疇。 研究對象: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統(tǒng)一的結果。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發(fā)生并推動著事物發(fā)展和變化。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陰陽學說廣泛貫穿干中醫(yī)學,用來闡述人體的生命活動、疾病的發(fā)生原因和病理變化,并指導著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yī)藥理論體系中的綱領性組成部分。 (一)陰陽的概念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范疇,對自然界相互關聯(lián)的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瓣庩栒?,一分為二也?!?/div> 陰陽的最初含義是非常樸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則為陽,背向日光則為陰。《說文》:“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薄瓣枺呙饕?。”這是最原始的陰陽涵義。 陰陽概念大約形成于西周?!对娊洝ご笱拧贰凹染澳藢嗥潢庩?,觀其流泉?!薄吨芤住罚河申庁常? -)和陽爻(―)組成,陰爻和陽爻分別以符號形式標示了陰陽的概念,至此說明西周時期陰陽的基本概念已形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哲學理論進入快速發(fā)展和漸趨成熟的陰陽學說已形成,此時哲學家們不僅認識到“事物內部存在著陰陽兩種對立的勢力,而且認識到這兩種勢力是運動變化的、相互作用的?!睆亩偨Y出了“陰陽的相互作用推動著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的產生和變化?!?,《周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曰陽?!薄吨芤住は缔o上》:“一陰一陽謂之道”。先秦哲學家們不但認識到存在事物內部的陰陽兩方面的運動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而且認識到陰陽的相互作用、對立統(tǒng)一、消長轉化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因而標志著陰陽學說作為古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論的形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醫(yī)學家開始將陰陽概念應用于醫(yī)學理論之中?!蹲髠鳌ふ压辍酚涊d秦名醫(yī)和在為晉侯診病時說:“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fā)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jié),過則為菑(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背蓵趹?zhàn)國至秦漢之際的《黃帝內經》正式運用陰陽學說來闡明醫(yī)學中的諸多問題以及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成為中醫(yī)學的重要思維方法之一。 (二)事物陰陽的屬性 陽: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彌散的、溫熱的、明亮的、興奮的; 陰: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 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陰陽屬性互相轉化; 陰陽之中復有陰陽; 比較對象不同。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陰陽對立制約 (二)陰陽互根互用 (三)陰陽交感與互藏 陰陽交感 陰陽互藏 (四)陰陽消長 1.陰陽互為消長 2.陰陽皆消皆長 (五)陰陽轉化 (六)陰陽自和與平衡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廣泛用于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并指導養(yǎng)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一)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二)概括人體的生理功能 (三)闡述人體的病理變化 1.分析病因的陰陽屬性 2.分析病理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 ①陰陽偏盛 ②陰陽偏衰 ③陰陽互損 (四)指導疾病的診斷 1.分析四診資料 2.概括疾病證候 (五)指導疾病的防治 1.指導養(yǎng)生 2.確定治療原則 3.分析和歸納藥物的性能
|
|
來自: 東方大地wc3ji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