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可以說是最讓人絕望的一種病了,看著自己的親人一點點糊涂下去卻又束手無策的感覺,想必十分不好受。 在老年癡呆的一大原因——A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腦血管的收縮和腦血流量的下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畢竟作為能耗最高的器官,沒有充足的血供可不行。而保證大腦充足的血供,除了腦血管的暢通,一顆健康的心臟也是必不可少的。 近日,巴黎大學的Séverine Sabia和Archana Singh-Manoux等對7899人近25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用來評估心血管健康的Life’s Simple 7評分,也與25年內(nèi)的癡呆風險有關(guān)。7項評分的總和每多1分,癡呆風險降低11%。相關(guān)研究發(fā)表在BMJ上[1]。 左一為Archana Singh-Manoux (來自fondationbs.org) AD等等的老年癡呆癥,發(fā)病過程可以說是十分漫長,在出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前15~20年,常常就已經(jīng)有了一些病理改變[2]。漫長的病程讓AD的藥物研發(fā)十分困難,各大制藥公司紛紛棄坑,但反過來說的話,這樣漫長的病程,也讓我們有了充足的時間來對癡呆癥進行預(yù)防。 至于怎么預(yù)防,美國和歐洲的指南都建議,把目標對準中年時的心血管風險因素。 人到中年,往往正處在事業(yè)的巔峰期,各種應(yīng)酬不斷,大魚大肉抽煙喝酒更是家常便飯,鍛煉更是沒有時間,身上肥肉越來越多,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也少不了。這些可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中年是發(fā)福的年紀 (來自pixabay.com) 根據(jù)這些危險因素,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提出了Life’s Simple 7評分,通過吸煙、飲食、鍛煉這三項日?;顒樱约癇MI、血壓、空腹血糖、血膽固醇這四項生理指標(詳細評分標準見后文),簡單的評估一個人的心血管健康[3]。評分較高的人,患2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要更低[4,5]。 心血管系統(tǒng)遍布全身各處,人體組織獲取營養(yǎng)、排出廢物,乃至一些信號的傳遞,都要靠心血管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大腦當然也不例外。此前就有研究顯示,老年人中較高的心血管健康評分,與認知衰退的減緩和癡呆風險的降低有關(guān)[6]。 或許,心血管風險和癡呆之間的關(guān)系,在中年時就開始了。研究人員使用Whitehall II隊列中1萬余人將近30年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研究。 Whitehall是倫敦一條有許多政府部門的街道,Whitehall II研究中的參與者都是英國公務(wù)員 (來自wikimedia.org) 研究人員提取了隊列中每個參與者50歲時,Life’s Simple 7評分涉及的7項指標的數(shù)據(jù),按不佳、中等、優(yōu)良分別給0、1、2分。同時,研究人員從電子健康記錄中獲取了參與者們的死亡和癡呆情況。 最終,7899名數(shù)據(jù)完整的參與者被納入了研究。他們基線時平均年齡50.4歲,67.6%為男性。在中位24.7年的隨訪中,有347人被診斷為癡呆,平均診斷年齡為75.3歲。 Life’s Simple 7評分標準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心血管疾病確實與癡呆有著密切關(guān)系。患有心血管疾病與癡呆風險增加96%相關(guān)。 而在心血管健康不佳,Life’s Simple 7總分0~6分的參與者中,平均每1000人年要診斷3.2例癡呆。而總分7~11分和總分12~14分的參與者中,每1000人年分別只有1.7例和1.3例癡呆,癡呆風險分別比0~6分的人低了39%和43%。 經(jīng)進一步統(tǒng)計,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Life’s Simple 7總分每多1分,癡呆風險降低11%!即使在排除了已經(jīng)發(fā)生的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后,每多1分的癡呆風險也會降低9%! 不同Life’s Simple 7評分的參與者比例(下),以及他們的相對癡呆風險(上) 而且50歲時的Life’s Simple 7評分只與患心血管疾病前的癡呆風險有關(guān),每多1分與癡呆風險降低11%相關(guān)。但如果已經(jīng)患了心血管疾病,癡呆風險就與50歲時的評分無關(guān)了。 心血管健康和癡呆之間的關(guān)系不一定需要有臨床表現(xiàn)的心血管疾??!種種心血管風險因素可能能直接增加癡呆風險! 此外,腦容量也與Life’s Simple 7評分有關(guān)。研究人員對708名平均69.9歲時有MRI數(shù)據(jù)的參與者分析發(fā)現(xiàn),心血管評分每多1分,與全腦體積增加0.14%,灰質(zhì)體積增加0.12%相關(guān),大約相當于年輕了5~6個月。 研究人員表示:“心血管風險因素是可以改變的,這使得它們成為重要的戰(zhàn)略預(yù)防目標。這項研究支持旨在改善50歲心血管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政策,以促進認知健康?!?/p> 參考文獻: 1. Sabia S, Fayosse A, Dumurgier J, et al. Association of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at age 50 with incidence of dementia: A 25-year follow-up study[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9. 2. Jack Jr C R, Knopman D S, Jagust W J, et al. Tracking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 updated hypothetical model of dynamic biomarkers[J].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3, 12(2): 207-216. 3. Lloyd-Jones D M.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Task Force and Statistics Committee. Defining and setting national goats for cardiovascular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reduction: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Strategic Impact Goal through 2020 and beyond[J]. Circulation, 2010, 121: 586-613. 4. Joseph J J, Echouffo-Tcheugui J B, Carnethon M R,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J]. Diabetologia, 2016, 59(9): 1893-1903. 5. Fang N, Jiang M, Fan Y.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6, 214: 279-283. 6. Samieri C, Perier M C, Gaye B, et al.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level in older age with cognitive decline and incident dementia[J]. Jama, 2018, 320(7): 657-664. 頭圖來自pixabay.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