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天乙,又稱子履、商湯、武湯、成湯,甲骨文中則稱其為唐、大乙,又稱高祖乙。子天乙是五帝時期帝嚳的次妃簡狄之子契的十四代孫,也是商族部落(黃河下游,今河南、山東一帶)的首領。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時,忽然發(fā)現(xiàn)燕子下的蛋,吃后便懷孕生契。 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
公元前1777年,商族在子天乙的帶領下逐漸強大。夏王朝第十七任帝姒履癸見其勢力日益壯大而威脅到自己,遂將子天乙召入夏都,并將他囚禁在夏臺(今河南省禹州市)。商族以重金賄賂姒履癸的親信,使得子天乙獲釋而歸。子天乙的妻子有個陪嫁奴隸叫伊尹,被差使在廚房干活。伊尹很有才能,為了讓子天乙發(fā)現(xiàn)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咸或淡。于是,子天乙就此事責問他,伊尹這才趁機向子天乙談論了自己對治理國政的見解。子天乙大為驚奇,知道這是個賢才,遂免除他的奴隸身份,并任為右相。在伊尹的謀劃下,子天乙開始積極準備滅夏。他先以仁厚收攬人心,爭取人民的支持。一次,他看見一人在樹上掛起一張網(wǎng)后喃喃自語的說:“不論天上來的,還是地面來的,凡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鳥,都飛進網(wǎng)里來。”子天乙聽了這話,對這人說:“你太過分了吧!怎么可以網(wǎng)盡殺絕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網(wǎng)就可以了。”農(nóng)民于是依言照辦,子天乙則禱告說:“鳥兒啊,你們愿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聽我話的鳥兒,才飛進網(wǎng)里來?!弊犹?/span>乙網(wǎng)開一面之事傳開后,百姓皆贊不絕口的夸他寬厚仁慈,并紛紛擁護他,其勢力遂進一步壯大。
子天乙采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夏桀的實力。桀命令九夷族發(fā)兵征討商,這說明桀還能調(diào)動九夷族的兵力,子天乙和伊尹就馬上請罪,恢復向夏桀的進貢。不久,九夷族因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tǒng)治而紛紛叛離,使得夏王朝的力量大為減弱。子天乙和伊尹見時機成熟,于是遷都于亳(今山東曹縣),以此為前進據(jù)點,準備最后攻滅夏朝。
夏桀五十一年(乙未,公元前1766年),子天乙歷數(shù)夏桀的暴虐無道,號召夏的附屬小國背棄桀,歸附商。對不聽他勸告者,就先后出兵攻滅,以剪除桀的羽翼。子天乙越戰(zhàn)越強,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陷夏桀于孤立境地。戰(zhàn)前誓師時,子天乙簡選良車70乘,必死6000人,聯(lián)合各方國軍隊,采取戰(zhàn)略大迂回,繞道至夏都以西,出其不意突襲夏都。夏桀倉促應戰(zhàn),西出抗拒,同商軍在鳴條(今河南洛陽附近)一帶展開撕殺。決戰(zhàn)中,商軍奮勇作戰(zhàn),一舉擊敗夏桀的主力部隊;民心背向的夏桀被擊敗后,退歸于屬國三朡(今山東定陶東一帶),子天乙遂乘勝追擊攻滅了三朡。窮途末路的夏桀只得帶著少數(shù)殘部,倉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壽縣南),不久便病死在那里。自此,夏王朝宣告滅亡。子天乙回師西亳(今河南偃師西)后,召開了眾多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并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就這樣,在夏王朝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分封制王朝---商朝,子天乙也被尊為‘商湯’,定都于亳。
成湯六年(庚子,公元前1761年),在位六年的商湯病歿,其子子外丙繼承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