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一種中醫(yī)理論概念,中醫(y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的潮濕是濕氣的來源,其對人體有著莫大的傷害,比如有的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早上起床會特別的困乏無力,刷牙的時候也會嗓子惡心、口干口苦,特別是照鏡子的時候會發(fā)現自己容顏憔悴,皮膚黯淡無光。同時濕氣瀉、舌苔厚膩等。中醫(yī)也有“萬惡淫為首,百病寒為先”的說法。 濕氣的癥狀: 濕氣重的癥狀表現分為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外感時邪,外感時邪的話它主要的是引起渾身的關節(jié)疼痛,痛處不移,那么在臨床方面我們把這類的痹癥叫著痹,關節(jié)疼痛痛處不移的著痹,也就是感受風寒濕三邪,內經上有這么講法,就是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 另外就是濕氣的話,還可以除了見了上面關節(jié)疼痛以外,還可以見到濕氣比較重濁,濕氣向下,可以見的水腫,外感時邪比較重的癥候,那么女同志還可以見到白帶的增多,就是外感的一個時邪,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另外就是由于肺脾腎氣虛,而引起脾的運化功能失常,致使?jié)駳鈨α?,它主要的見證有神疲乏力,胸悶嘔惡,胃納減少,苔白膩稀質比較淡,脈細比較弱。 濕氣重該怎么調理 1、勤運動。濕氣重的人可以通過運動來緩解壓力,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出濕氣。跑步、游泳、瑜伽、太極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加速血液循環(huán)。 2、多吃清淡食物。涼性、生冷的蔬果,容易造成腸胃不適。酒、牛奶、肉類不易消化。所以,濕氣階段,多吃清淡的食物為好。 3、避開環(huán)境的濕氣。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吹干頭發(fā);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給大家推薦一個泡腳方: 茯苓三十克、法半夏六克、陳皮六克、炙甘草六克、竹茹六克、枳實六克。 枳實:主要用于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臟器下垂。 竹茹: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 灸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法半夏:燥濕化痰。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
來自: 自強不息在等你 > 《濕氣、濕毒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