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志堅 清 加彩牙雕《豐收》擺件 牙雕藝術品收藏與鑒賞的前提是辨別真?zhèn)?。辨別象牙的真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整牙雕擺件 第一形狀: 象牙的形狀可能大家都在電視上見過,大體上是微彎的圓錐形。其中靠近嘴巴的方向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空心,而且大象的年紀越大空心的部分越多。實心的部分適合雕刻,是牙質最好的部分。象牙的橫切面是圓形的,可以看到明顯的層次。從形狀辨別象牙的真假,只適用于沒有經過加工的象牙。 象牙局部特征圖 第二顏色和斷裂紋: 新鮮的象牙一般都是白色或淺黃色的,經過一定時間的把玩、撫摸,或放置一定的年代之后,象牙會逐漸變成淡黃、深黃,最后變成黃褐色。同一件象牙制品的顏色往往是深淺不一的。隨著年代的久遠,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有些象牙器物的表面會出現(xiàn)淺淺的裂紋,像頭發(fā)絲一樣。這些裂紋都裂而不斷有的橫,有的豎,還有圓圈狀的。象牙愛好者認為這種裂紋亦是一種獨特的美,還親切的稱之為“笑紋”。造假的象牙顯得無光澤,裂紋也非常不自然,還有一股奇怪的氣味。 象牙紋路特征圖 第三牙紋: 象牙的外層是琺瑯質,內層硬蛋白質和磷酸鈣,里面有很多從牙髓向外輻射的硬蛋白質組成的細管,這些細管組成交叉的紋理。這些紋理從縱切面看呈近似于平行的波紋狀。這種構造是象牙特有的,假冒的象牙不具備這種特征。象牙含有油質,所以光澤瑩潤,手感細膩。 象牙雕刻工藝特征圖 第四雕刻風格: 近代有許多用仿古制品,這要從材質和風格兩個方面來判斷,即用其他材質的東西來代替象牙或雖然象牙是真,但是冒充古代名人的作品。假的象牙材質的辨別相對比較簡單,冒充的鑒別就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候就需要從雕刻放個上鑒別。如清初象牙質的觀音像,雕工有明代遺風,線條簡單明朗,刀法深淺并用,立體感十足。而近代的仿冒品,先天繁復,刀工軟弱,缺乏立體感。這種象牙制品在現(xiàn)在看來顯然也是非常貴重的,但是比起古代流傳下來的象牙制品還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的。 象牙做舊特征圖 牙雕藝術品的作偽方法: 我們在市場上,常常會看到一些故意做舊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為了冒充舊牙雕,作偽者通過各種手段,使新象牙牙色變得舊黃,以期假冒古董而獲取厚利。常用的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將新象牙沉浸在濃茶水中加熱,或置于咖啡汁中浸泡數周或數月之久。 二、將象牙制品浸泡在松節(jié)油中,在陽光下曝曬三四天。 三、將新象牙放在烘爐和冷凍柜里交互烘烤和凍結,使之熱脹冷縮過度而產生裂痕,冒充古舊象牙的自然裂縫。 四、置于煙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顏色與舊象牙的相似。經煙熏后,某些易揮發(fā)的類似焦油一樣的物質便均勻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這種方法作偽,其色澤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機溶劑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后,依然保持著新象牙原來的自然色澤。有時,用低劣手法作偽的顏色,還可以被溫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國時期,曾流行用染料來染色,以達到做舊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體顏色都均勻一致,然而隨著年代而自然變舊的象牙顏色,其最暴露于外的部分,顯得更暗一些。 綜上所訴,大家在鑒別牙色時,我們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內部,觀其色澤老化的變化程度與表面是否一致。經人工染色做舊的象牙,一般在處理過程中無法將器表和內部深處的色澤做成兩樣,而自然老舊變色的象牙卻有此方面的差異,這就為我們鑒別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黃還是人工做出來的,提供了一個標識。 象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牙料,可以被制作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象牙潔白細膩,溫潤圓滑,自古以來就被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奉為奇珍異寶,擁有中國古代牙雕藝術品成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