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真假鑒別法
①顏色:真的象牙首飾多呈牙白色,即使漂白,也有油潤的潔白感;而骨刻首飾往往呈干澀的白色。 ②重量:同樣的體積,牙雕首飾比骨刻的明顯要重。 ③骨質(zhì):象牙的質(zhì)地比骨頭細膩,上面的波紋也細密。 ④做工:象牙首飾精工細作,骨刻首飾做工一般比較粗糙。 -------------------- 用火燒一燒
現(xiàn)在,市面上出現(xiàn)了一些仿造品。比如,有人用樹脂等材料冒充象牙,記者也曾多次在古玩市場上看到此種情況。為了讓廣大的收藏愛好者更好地去偽存真,廣州市工藝美術(shù)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洪慶云,介紹了一種鑒別方法。他說,用火燒一燒,象牙雕不會冒煙,而樹脂則會冒煙。
洪慶云很是擔憂地說,現(xiàn)在一些收藏愛好者喜歡挑那些比較白的牙雕,認為越白的牙雕品質(zhì)也就越好。洪慶云認為那是不可取的。他說,在古代,牙雕分為南北兩派,南派重視雕,北派重視磨。一件牙雕制作好了以后,南方派還會用硫磺熏一下,那樣的像牙雕就像白瓷一樣白,但是并不意味著那就是一件好牙雕。
象牙分三種
象牙有非洲象牙、亞洲象牙以及猛犸象牙之分。
亞洲象牙:顏色多為純白色,少見淡玫瑰白色,但質(zhì)地較松散柔軟,容易變黃。
非洲象牙:顏色有白色、綠色等,質(zhì)地細膩,截面上帶有細紋理。走私非洲象牙的法律責任要輕于走私亞洲象牙。
猛犸牙:它們大多保存在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等地的凍土層中。
--------------------
象牙是指象嘴的兩顆大牙。象牙一般呈淡黃色,硬度較高,光澤較好,選購象牙飾品要注意區(qū)別它與骨制品及人造象牙的區(qū)別。具體鑒定方法如下: (1) 看重量 同樣大小的飾品,象牙的重量比骨制的以及人造象牙飾品明顯要重一些。 (2) 看骨質(zhì) 象牙的質(zhì)地細膩,上邊有細小的波紋;相比之下,骨頭制品制作質(zhì)地較粗糙,上邊的紋路也粗,人造象牙紋路不易看出。 (3) 看光澤
象牙飾品油潤光亮,骨頭飾品則顯干澀,人造象牙飾品的光澤雖較骨制品要好些,但仍不及象牙制品油潤。 (4) 看顏色 象牙飾品往往呈牙白本色,骨刻飾品則大多要經(jīng)漂白,有的象牙飾品即使漂白,也給人一種油潤潔白的感覺,而骨刻首飾漂白后則顯干澀。 (5) 看做工 象牙飾品精工細作,而骨刻飾品的做工則比較粗糙,人造象牙飾品則往往留有模具痕跡。
象牙與以化學材料偽造的假象牙的區(qū)別:象牙有牙紋、形狀是縱橫交叉 的人字形,且牙紋有粗有細;化學偽品則無牙紋,有的有紋也是橢形紋,不交叉 且粗細一致。象牙品重、色白、有圓心;化學品則顯輕、色微黃、無圓心。 象牙與以骨制偽造的象牙的區(qū)別:骨制品無牙紋,且輕。象牙因體積大 雕刻的形狀多是圓身,且質(zhì)地細膩,仔細觀察有小波紋;而骨制品雕刻形狀多 是橢圓形、扁圓形,且質(zhì)地粗糙,紋路也粗,表面高低不平。 象牙作為飾品由來已久,長期大量使用的結(jié)果,促進捕象業(yè)的發(fā)展,使大象瀕于滅絕。為了保護這種珍奇動物,維護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今天已有許多國家禁止進行象牙貿(mào)易。 象牙是指大象兩根彎曲的長牙,而不是指大象的所有牙齒。 象牙有非洲象牙和亞洲象牙之分。 非洲象牙一般較長,其牙質(zhì)相對較硬,為奶白色,最優(yōu)質(zhì)的主要來自坦桑尼亞和喀麥隆。亞洲象牙 一般較短,色白但易變黃,其中以斯里蘭卡產(chǎn)的為最好。 一. 象牙的基本性質(zhì) 象牙的化學組成是羥基磷灰石和有機質(zhì)。兩者的比例大致為65:35。 象牙一般呈弧形彎曲的角狀,幾乎一半是中空的。象牙的橫截面多呈圓形、近圓形,直徑隨品種、生長期和部位而異。同一根象牙從牙尖到牙根橫截面直徑逐漸變大。 象牙的橫截面具有特征的"Retzius"紋理,即由兩組呈十字交叉狀紋理線以大于115度或小于65度角相交組成的菱形圖案。 除此以外,象牙的橫截面還具有分層結(jié)構(gòu),且分界線較清楚, 一般從外到內(nèi)分為四層: Ⅰ層為致密狀或同心圓狀層。 Ⅱ?qū)訛榇?Retzius"線層,紋理線夾角 較大,可至124度左右,紋理線間距較寬,約為1-2.5mm。 Ⅲ層為細"Retzius"線層,紋理線 夾角較Ⅱ?qū)有?,平均?20度左右,紋理線間距很窄,約為0.1-0.5mm。 Ⅳ層為致密狀或空腔狀。 象牙的縱切面上具有近于平行的小紋線。 象牙的顏色新鮮時呈白色、奶白色、瓷白色、淡玫瑰白色,史前的象牙常呈藍色。 象牙具有美麗柔和的油脂光澤,多呈微透明至半透明。折射率為1.54,硬度僅為2.5左右, 比重通常為1.85,斷口呈裂片狀、參差狀。在長短波紫外線下發(fā)弱至強的白藍色至藍紫色熒光。 象牙具有極好的韌性。 二. 象牙的優(yōu)化處理 1. 漂白處理: 是將日久變黃或是本身帶有黃色調(diào)的象牙,浸泡于雙氧水等氧化性溶液中,以去除黃色,達到提高象牙檔次和價值的目的。漂白是大多數(shù)象牙必作的優(yōu)化處理。 2. 染色處理:
染色是將顏色不理想的象牙浸于所需的各種染色劑中,以得到所需的顏色。 三. 常見仿制品的鑒別 1. 骨制品: 致密型骨制品與象牙在外觀、折射率、比重等方面都很相似,但其結(jié)構(gòu)有所不同。動物骨骼具空心管狀構(gòu)造,在橫截面上這些細管表現(xiàn)為圓形或橢圓形,在縱切面上表現(xiàn)為線條狀。當污垢滲入空管中時,這些結(jié)構(gòu)更為明顯。 2. 杜姆棕櫚堅果: 生長南美洲和非洲地區(qū),皮呈棕色,內(nèi)部的硬殼雞蛋般大小,呈白色或蛋白色,其硬度、 折射率和熒光特征均與象牙相近,但其橫切面上呈蜂巢狀結(jié)構(gòu),縱切上表現(xiàn)為平行粗直線, 線條中還具有細胞結(jié)構(gòu)。堅果的比重為1.4左右,比象牙還低。 在硫酸中浸泡,象牙不會褪色,而堅果則呈現(xiàn)玫瑰色調(diào),很容易染色。堅果的韌性比象牙還好,可用刀片切削,易于加工。 3. 塑料: 賽璐珞是最常見和最有效的象牙仿制材料。為了模仿象牙縱切面的條紋而把塑料壓成薄片,但這種條紋比象牙規(guī)則得多,而且不能產(chǎn)生"Retzius"花紋。 四. 象牙的質(zhì)量評價 以顏色罕見或是純白色、半透明、質(zhì)地致密堅韌、紋理線細密、質(zhì)量大者為優(yōu)等品,而顏色發(fā)黃、塊體小、結(jié)構(gòu)疏松的象牙價值就低,甚至失去珠寶的價值。 一般來說,產(chǎn)于非洲的象牙質(zhì)地細膩,截面上帶有細紋理。而亞洲質(zhì)地較疏松柔軟,顏色容易變黃。 在象牙的評價因素中雕刻工藝非常重要。中國象牙雕刻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傳統(tǒng)風格, 雕刻技術(shù)聞名中外。 五.象牙的產(chǎn)地 象牙主要產(chǎn)于非洲,如坦桑尼亞、塞內(nèi)加爾、埃塞俄比亞、加蓬等,以坦桑尼亞的潘加里 附近產(chǎn)的象牙質(zhì)量為最佳,其次是亞洲的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和印度。
象牙不賣
象牙的價格視成色論價 你不說清楚是什么樣的象牙。我只能說是大概咯。 據(jù)我所知,象牙扇的價格在2000元至10000元不等.一般的比較好的在4000元左右.象牙制品確實都是值得收藏的.它不緊有極高藝術(shù)價值,而且也是很珍貴的,看起來也非常美. 非洲的象牙不比國內(nèi)的便宜多少.但如果你能在非洲買到說不定能便宜很多。 象牙手鐲寬約2.5公分,價格大約4000元。 再加一點象牙分非洲象牙、亞洲象牙、猛犸象牙三種,從物以稀為貴的收藏觀念來看,材質(zhì)上猛犸象牙為上,非洲象牙為中,亞洲象牙為下,三種象牙中又要看沒有有裂,是不是潤,紋理是不是好看等來再分三六九等。
這里面有這樣一句話盡管象牙價格在國際上已經(jīng)達到每公斤4萬余元,但他一般僅以每公斤1000元左右的價格賣出。 你自己考慮以下。。
------------------------ 隨著全球自然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我國于1990年6月1日停止從非洲直接進口象牙,1991年全面禁止了象牙或其制品的國際貿(mào)易。此后,我國一律不批準任何商業(yè)性進口象牙的活動。在象牙原料禁止的情況下自然帶動了象牙收藏的不算高漲,象牙在禁止絕唱中不斷升值。
象牙為大象身上最堅固的部分,其光潔如玉、耐用、珍貴勘與寶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機寶石之美譽。而象牙雕刻藝術(shù)品,以堅實細密,色澤柔 潤光滑的質(zhì)地,精美的雕刻藝術(shù),倍受收藏家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
象牙雕藝術(shù)在我國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中國的象牙制品在唐代就已聞名中外,從清代起象牙微型雕刻開始繁榮,涌現(xiàn)出許多微雕名家巨作。近年來,隨著禁止象牙貿(mào)易帶來了象牙原料的缺乏,這令牙雕這門曾在中華藝術(shù)史上輝煌一時的傳統(tǒng)藝術(shù)成為逝去的絕唱,只能在先輩的傳世精品中一睹其往日風彩。因此象牙藝術(shù)品的市場價格走勢也在逐漸上升,收藏象牙雕刻作品已成為一些精明的投資者的目標。
迷戀象雕的收藏家
象牙珍貴,而象牙雕刻更是一門古老的藝術(shù),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朔到人類文明的起步初期。在黃河流域的山西、陜西等地,發(fā)現(xiàn)有幾十萬年前的象牙化石。商代以后,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更是層出不窮。純潔溫潤的象牙制品,令所有熱愛藝術(shù)的人為之瘋狂。
象牙收藏家賀忠偉先生就是迷戀象雕藝術(shù)的一名癡迷者。由于父親就是象牙的收藏者,賀忠偉從小就接觸象牙雕刻品。真正與象牙結(jié)緣,還是他小時候一件頑皮的事情引起的。賀忠偉讀初中時,偶然在一本刊物上看到說象牙筷子能驗證食物是否含有毒物。賀忠偉立刻想起父親的象牙收藏中就有象牙筷子,出于好奇他偷了父親的象牙筷子,拿到一些臟的液體中試試筷子有沒有特別的反應。當然,“毒”倒沒試出來,可試出了賀忠偉開始迷戀象雕的“毒”癮來了。從此,賀忠偉開始研究象牙雕刻的藝術(shù)魅力。
由于我國古代受到佛教的影響,賦予了象牙許多美好的想象及寓意――避邪,使得象牙成為非常貴重的特種工藝制作材料。而雕刻或制作出的成品給人以高貴、成熟、穩(wěn)重和靈氣之感,象牙雕刻更是精湛的技藝讓人瞠目。明曹昭《格古要論》更載有象牙圓球,中直通一竅,內(nèi)二重,皆可轉(zhuǎn)動,謂之“鬼工球”的。
象牙雕刻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更要具備豐富的藝術(shù)想像力。象牙雕刻要求設計師根據(jù)象牙的長短、粗細、色澤設計圖案,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寸的原材料。同時,象牙的雕刻十分講求神韻,高超的雕刻工藝不僅能塑造完整細膩的造型,更可貴地是將人物、動物的神態(tài)和豐韻展現(xiàn)出來。另外,由于象牙在保存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裂紋,所以工藝師還要能靈活巧妙地利用這些裂紋,使雕刻與材料融為一體,形象更加生動。有此可見,象牙雕刻的藝術(shù)造詣。
賀忠偉在眾多的象牙收藏中最喜歡的是一把清朝的象牙雕刻扇,清代象牙微雕與書畫藝術(shù)相結(jié)合,刻畫文字和景物精妙入微。象牙扇一面是圖畫,一面是文字,很好地將圖畫與文字完美的結(jié)合,字跡雕刻之間可見其技藝之絕。 在“禁”聲中一路飛漲
明清兩代是中國象牙雕刻發(fā)展史中的高峰階段,以象牙為材料的牙雕流行全國,甚至宮廷內(nèi)專設工場,制作供皇帝玩賞的象牙雕刻藝術(shù)品。
賀忠偉介紹,象牙雕刻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指的是北京牙雕,主要是宮廷制品。當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愛好藝術(shù),在宮中就有專制象牙制品的作坊。宮廷雕刻藝匠業(yè)工細膩,人物、花鳥紋飾多仿照繪畫筆意,著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漸形成了華麗、莊嚴、纖細、富貴、典雅的風格。南派指廣州牙雕。由于廣州是一個沿??诎?,外來的象牙首先抵達廣州,廣州逐漸開始象牙雕刻藝術(shù)。廣州象牙制作側(cè)重雕工,講究雕刻和漂白色彩的裝飾,多以質(zhì)白瑩潤、精鏤細刻、玲瓏剔透見長。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象牙藝術(shù)品,由于它精致的藝術(shù)雕刻以及象牙本身的價值,曾在國際藝術(shù)品市場上風光多年,上世紀90年代后歐美國家將象牙列入禁售項目,一時間,牙雕品只是偶爾出現(xiàn)于東南亞藝術(shù)品市場,但是價格仍居高不下。1993年香港蘇富比公司舉辦的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一對清代宮廷內(nèi)擺設的象牙嵌翡翠珊瑚宮燈,奢華奪目。經(jīng)眾多買家競爭,最后以420萬港元的天價拍出。1995年北京翰海春拍的一方明代象牙觀音成交價為55萬元。
如今,對象牙貿(mào)易的禁令,加上象牙制品的原材料告急,牙雕工藝品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少,隨著市場的消耗,存世的牙雕精品將越來越難得。因此,一段時間以來,象牙工藝品的價格已飆升了100%,牙雕藝術(shù)品受到藏家們的熱烈追捧,人們迫切地意識到:有選擇的收藏一些牙雕藝術(shù)品必然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值增值的效果。2000年,清康熙•象牙漆刻梅花筆筒以71萬元人民幣被拍出。2002年一條長毛象牙雕“龍行天下”價值攀到800萬元港幣, 2005年一副用整根象牙雕刻而成的《韓熙載夜宴圖》價值升至260萬元。2004年秋拍以來,拍賣場上象牙雕刻作品的估價和成交價都比一年前翻了一倍,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其真正價值有待發(fā)掘。
大象瀕臨滅絕,象牙數(shù)量的日益減少,可以斷言,現(xiàn)存的象牙雕刻工藝隨著時間的延伸,定會身價倍增,更加受到人門的青睞。
如何判斷象牙收藏價值
2006年1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推薦項目名單,象牙雕刻作為民間絕活榜上有名。象牙雕刻申請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使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再次令世人矚目。關(guān)注象牙雕刻藝術(shù)的人不斷涌入,可作為收藏象牙的初入者來說,怎樣判斷象牙收藏價值的大小呢?賀忠偉認為,判斷象牙收藏的價值主要從四個方面去著手判斷。
1、年代。由于象牙的特點一直與上層社會的審美價值觀相符,因此不同年代的象牙不僅代表了當時年代的工藝技藝,還體現(xiàn)了朝代、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按歷史文化考證的角度來說,年代越久的象牙價值越高。如1973年浙江余姚出土的制作于七千余年前河姆渡文化時期的“象牙雙鳳朝陽飾件”,1976年河南安陽殷(商朝)墟婦好墓出土的“刻夔紋鑲松石象牙板杯”,唐朝“鳥獸花紋鏤牙尺”,以及從商周時期開始并一直沿用到明朝的、代表官員身份和地位的“象牙笏板”等等價值都非常的高。另外明清時期是我國象牙雕刻的鼎盛時期,那個時期有不少的佳作值得收藏。
2、工藝。象牙價值的另一方面就是體現(xiàn)它的雕刻上。因此雕刻工藝的高低也決定了象牙雕刻品價值的高低。象牙雕刻向以仙姿媚態(tài)的古裝仕女和秀麗動人的圓雕花卉見長,具有高雅、古樸、精細、遒勁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象牙雕制作要經(jīng)過鑿、鏟、開臉、磨、彩熏等五道工序。鑿,就是開坯成形;鏟,即精細加工;開臉,是做人物面部細致表情;磨,作精細的拋光;彩熏,根據(jù)不同的要求,對作品進行染色處理。雕刻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運用深淺浮雕、鏤空雕和立體圓雕。一般來說,工藝高超的象牙雕刻價值自會攀升。由于宮廷制作的象牙雕刻工藝高于民間,宮廷作品收藏價值更高些。
3、質(zhì)地。象主要產(chǎn)于非洲與亞洲的印度、泰國、緬甸等地。非洲公象、母象都生牙,也較長。非洲東部赤道一帶所產(chǎn)牡象之牙,長九尺,為象牙之最長者。非洲象牙多呈淡黃色,質(zhì)地細密,光澤好,硬度高,但在氣溫懸殊變化的情況下易產(chǎn)生裂紋。亞洲的母象不生牙。亞洲各地所產(chǎn)象牙的顏色比較白,但過段時間后會逐漸老化,色澤泛黃,光澤亦差,其牙質(zhì)的硬度低于非洲牙。象牙質(zhì)地細膩,硬度適中,光澤柔和,牙紋細潔,自然是制作高檔工藝品的天然好材料。
4、名家。從清代起涌現(xiàn)出許多微雕名家,其中以被收藏界稱為“南于北吳”的于碩和吳南愚最著名。江南著名象牙微雕家于碩,擅長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況下,全憑手感運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輕重緩急,運刀如運筆,得心應手,字字意氣連貫,流暢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結(jié)舌。與于碩齊名的另一位微雕家是吳南愚,后人評他“能于五分方圓之象牙面上,刻字千余,具有帖氣。非用放大之鏡不可辨識,不知其何以為之。是殆所謂鬼斧神工也”。這類名家的作品存世也越來越少,不論以“物以稀為貴”的角度還是名家特有的工藝角度看,收藏空間巨大。
在材質(zhì)、工藝的性價比上,象牙雕刻都存在著上升的空間。再加上象牙其資源的稀缺性、制品的珍貴性,存量的有限性,象牙與犀角制品一樣珍貴,不可再生。這些都為其后市行情看漲預留了無限空間。
隨著象牙雕刻前景看好,市面上出現(xiàn)了不少仿造品。賀忠偉建議初入投資者辨別象牙真?zhèn)我朴谶\用小秘訣。一種是人工化學仿品,人為做出“牙紋”在放大鏡的觀察下,就會發(fā)現(xiàn)紋路過于死板,并有凹凸之感,極易識別;重量也相對較輕。第二種是骨頭仿制品,普遍具備骨頭特有的骨眼,但骨、角制品沒有象牙的天然紋路,整體色澤也較真牙為暗。即使是在經(jīng)過漂白后,也不能達到象牙的光潔滋潤之態(tài),硬度也比象牙脆。第三種是魚牙仿品,魚牙則從重量上遠較象牙為輕,韌性差,一經(jīng)把玩便已露出馬腳。
對于象牙藝術(shù)品真?zhèn)蔚蔫b定,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
一、觀察象牙本身的顏色和斷裂紋。象牙雕刻藝術(shù)品的表皮都會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開始泛黃,再由淡黃逐漸變成姜黃、深黃,直至淺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顏色還往往深淺不一。伴隨著色澤的變化,有的器物表面,還會出現(xiàn)一根根短頭發(fā)絲樣的淺紋,我們稱之為“雀絲”。牙器的年份愈久,雀絲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長,進而就會表現(xiàn)出裂紋。作偽者做舊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卻無光,無包漿,雀絲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種煙嗆味。
二、從雕刻品的藝術(shù)風格來判別。如清初雕刻的觀音像,衣紋線條簡練,有明代牙雕的遺風。由于深淺刀法并用,圓渾而挺拔,衣著線條下垂而坦然,給人以沉穩(wěn)的感覺。近代仿制的觀音像,衣紋線條繁復,立體感不強,刀法也軟弱。
三、注意舊料新雕。所謂“舊料新雕”,就是用舊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舊的牙器有損壞,取其一部分改頭換面,用來充當古代的牙雕制品。對此,我們可以從材質(zhì)、工藝兩個方面做出鑒定。
四、款識辨析。關(guān)于款識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偽方式,還應該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對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碩,他的書刻不僅清新秀麗,且氣勢連貫,像是一氣呵成。目前,于碩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運刀偏直,筆畫粗細一致,與真跡有很大區(qū)別。
象牙雕常見的作偽方法
我們在市場上,常常會看到一些故意做舊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為了冒充舊牙雕,作偽者通過各種手段,使新象牙牙色變得舊黃,以期假冒古董而獲取厚利。常用的作偽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將新象牙沉浸在濃茶水中加熱,或置于咖啡汁中浸泡數(shù)周或數(shù)月之久。
二、將象牙制品浸泡在松節(jié)油中,在陽光下曝曬三四天。 三、將新象牙放在烘爐和冷凍柜里交互烘烤和凍結(jié),使之熱脹冷縮過度而產(chǎn)生裂痕,冒充古舊象牙的自然裂縫。
四、置于煙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顏色與舊象牙的相似。經(jīng)煙熏后,某些易揮發(fā)的類似焦油一樣的物質(zhì)便均勻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這種方法作偽,其色澤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機溶劑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后,依然保持著新象牙原來的自然色澤。有時,用低劣手法作偽的顏色,還可以被溫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國時期,曾流行用染料來染色,以達到做舊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體顏色都均勻一致,然而隨著年代而自然變舊的象牙顏色,其最暴露于外的部分,顯得更暗一些。
所以,在鑒別牙色時,我們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內(nèi)部,觀其色澤老化的變化程度與表面是否一致。經(jīng)人工染色做舊的象牙,一般在處理過程中無法將器表和內(nèi)部深處的色澤做成兩樣,而自然老舊變色的象牙卻有此方面的差異,這就為我們鑒別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黃還是人工做出來的,提供了一個標識。
鬼斧神工的象牙球
因商貿(mào)的需求,民間藝人仿自石雕,創(chuàng)造了鏤空雕花、專門用作觀賞的象牙球。這種象牙球交錯重疊,玲瓏精致,表面刻鏤著各式浮雕花紋。球體從外到里,由大小數(shù)層空心球連續(xù)套成,外觀看來只是一個球體,但層內(nèi)有層。其中的每個球均能自由轉(zhuǎn)動,且具同一圓心。并且象牙球里外每一套球均雕鏤著精美繁復的紋飾,有百花、龍鳳及山水人物等數(shù)種。球與球之司相互連接,雕刻外層球體表面較易,但刻鏤內(nèi)層許多球體時,因施工空間的限制,很難,所以象牙球工藝會讓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這種球被稱為“鬼工球”。到清乾隆時期,有了更大發(fā)展。起初廣州牙雕藝人借鑒石獅口中含珠的鏤雕形式,經(jīng)過細心的設計與鉆研,并加以大膽的想像和巧妙的手藝,用象牙材料創(chuàng)作了球內(nèi)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從開始的1層,至清乾隆時期發(fā)展到14層,再到清末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42層,確是我國象牙雕刻中的一種特殊技藝。
象牙微雕與“南于北吳”
象牙微雕藝術(shù)在中國由來已久,至遲在宋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當時已有高不盈寸的立體微雕。從清代起象牙微型雕刻開始多見,并涌現(xiàn)出許多微雕名家,其中以被收藏界稱為“南于北吳”的于碩和吳南愚最著名。江南著名象牙微雕家于碩,擅長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況下,全憑手感運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輕重緩急,隨心所欲,運刀如運筆,得心應手,字字意氣連貫,流暢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結(jié)舌。與于碩齊名的另一位微雕家是吳南愚,后人評他“能于五分方圓之象牙面上,刻字千余,具有帖氣。非用放大之鏡不可辨識,不知其何以為之。是殆所謂鬼斧神工也”(趙汝珍《古玩指南全編》)。近年來,象牙微刻作品的市場價格走勢也逐漸上升,收藏象牙微型雕刻作品已成為一些精明的投資者的目標。
宮廷象牙清玩
從康熙時起,被征到清宮造辦處的牙雕工匠就不斷地創(chuàng)作制造著。這些身懷絕技的匠師,有的來自廣東,有的來自江蘇。當然,他們能做到讓皇帝真正滿意并不容易。因為在清中前期時,皇帝認為蘇、寧、杭、嘉、粵等地的牙雕都有“外造之氣”,粗糙又笨俗,不符合宮廷的口味。皇帝的藝術(shù)標準范疇是既要雅秀,又要精巧。這樣,這些工匠在遵照皇室的要求制作時,就得精心構(gòu)圖,避免廣東牙刻繁復堆砌、刀鋒畢現(xiàn)的缺陷。他們在牙雕中糅進畫風和竹刻技巧,使作品較之北方渾樸簡練的風格,則顯得雍容精細;較之南派的繁復堆砌的雕刻工法,又顯得清秀典雅、細致簡潔。有些工匠因為設計、雕刻都得到皇帝的賞識,所以能夠得到皇帝的格外恩準,在作品上刻上他自己的款識。如黃振效刻的“漁家樂”筆筒和“云龍紋火鏈套”,李爵祿刻的小方盒,陳祖璋等人刻的“月曼清游冊”等。這些作品以嫻熟的刀法、精細的雕琢,賦予作品以挺秀清新的姿彩,顯示出種種自然清逸的雅韻和技師們敏智的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