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靈顯赫,護國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澤救生民。 城隍,城,指城墻;隍,指干涸的護城河,城和隍都是保護城市的軍用設施。因此,城隍神也就是一地的保護神,管理一方土地,保護一方民眾。 城隍神,保一方城池,得萬民敬仰。對城隍神的信仰,古來有之。 所謂“功施于民則祀之”,城隍神,一般由對當地作出過重大貢獻的人士擔任,如北京城隍楊椒山、福州城隍陳文龍、福建省都城隍周苛、柳州城隍柳宗元,上海城隍秦裕伯等等。城隍神守護城邦,懲惡揚善,主管一地民眾生死禍福,因此上至天子帝王,下到黎民百姓,都須對城隍神虔誠禮拜。 “大境閣”城墻 “城隍”的含義由城墻的保護職能引申而來 上海城隍尊神為秦裕伯。秦裕伯,字景容,號蓉卿,元末明初大名府人,北宋著名詞人、龍圖閣學士秦觀(秦少游)七世孫。元至正年間考取進士,后仕途平順,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有感于時局紛亂,棄官歸隱,遷至上海縣長壽里(今上海市閔行題橋地區(qū))居住。秦裕伯為官清正,為人正直,關心民間疾苦,盡心盡責,上海地區(qū)百姓稱其“奮身一出,為民請命”,在民間享有盛譽。明太祖朱元璋感念其有功于社稷,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敕封秦裕伯為上??h城隍正堂顯佑伯,清同治年間加封為“護海公”。 六百多年來,城隍尊神公忠正直、有求必應,保障海隅,功勛卓著,護佑申城成為國際繁華之都,實乃神恩浩蕩,萬民感佩。 上海城隍尊神秦裕伯 作為一位“本鄉(xiāng)本土”的城隍神,秦裕伯及其家族在上海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印記,城隍信仰及其文化深入人心。 秦氏家族世居維楊(今揚州),元兵來,南宋亡時,家族避難至浦東,定居于閘港(今浦東南匯地區(qū)魯匯鎮(zhèn)一帶)。元末,天下紛亂,秦裕伯棄官返上海,從閘港遷移而出,居住在長壽里地區(qū),即今閔行區(qū)浦江鎮(zhèn)陳行一帶。歷經六百余年,秦氏后裔在閘港、陳行多有分布,成為當地望族。如今,陳行一帶仍留有許多城隍尊神留下的圣跡,最著名的當屬“題橋”。 品歷史、鑒古今,民眾隆重慶祝上海城隍尊神華誕,感懷城隍尊神護佑上海的浩蕩神恩,以此獻上一份后世子民的崇敬之情。 題橋老街 一、祈福儀式 廟內于大殿設壇,舉行七日祈福法會,信眾可參加法會,祈城隍尊神護佑。 法會期間,信眾捐資,每日上午在本廟戲臺奉上酬神戲一臺,以酬謝上海城隍尊神護佑之恩。(表演時間:4月6日下午1點開始,4月7日至12日每日上午10點開始) 三、祭城隍 農歷二月廿一城隍華誕正日(2018年4月6日上午九時起),本廟將隆重舉行“祭城隍大典”暨慈善捐贈活動,上海各界嘉賓共祭城隍神。 為表城隍尊神與民同樂,恩澤一方之意,法會期間(4月6日中午12點開始,4月7日至12日每日上午9點開始)在廟內向各界善信、社區(qū)民眾及來往游客免費贈送城隍壽面,以求老年增壽,壯年增福,幼年增慧。 本廟將于農歷二月廿一至廿七日(公歷2018年4月6日至4月12日)城隍華誕祈福法會期間免費開放,免費開放時間:8:30——16:30(4月6日祭城隍大典當天延遲至典禮結束后開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