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看懂自行車功率訓練數(shù)據(jù)》讀書筆記(五) 雖然功率計能為我們帶來更明確的訓練強度監(jiān)控,也能以更客觀的科學方式檢測訓練與比賽,但仍然不能忽視心率為我們帶來的意義。本篇將會說明心率在自行車訓練中的意義,最大心率,閾值心率,安靜心率的檢測和使用方式,并介紹與功率結合的分析數(shù)據(jù),填補功率數(shù)據(jù)的不足。 心率對于自行車有什么意義?在功率計出現(xiàn)之前,心率裝置是耐力選手監(jiān)控訓練強度最佳選擇,無非是心率與運動強度的關系十分密切。運動強度越大,心率會同比例上升,也是分析車手身體狀況的良好工具。由于功率數(shù)據(jù)對身體狀況的描述不夠,心率正好能補充這些。因此,功率和心率其實是互補的關系,功率是身體“輸出”的代表,當前踩踏有多用力,完全可以有瓦特表現(xiàn)出來;而心率則是“輸入”的代表,身體當前有多少力用在維持現(xiàn)在輸出,訓練后有多疲勞,心率會告訴我們一切。 計算心率的標準是心臟每分鐘的跳動次數(shù)。正常人每分鐘在60~90次,而經(jīng)常進行耐力訓練的運動員,每分鐘在40~60次。 心臟輸出多少血液量我們稱之為“心輸出量”。
心輸出量 = 心率 * 心搏量
心臟要輸出更多血液,要不心臟跳快一點,要不每次的而輸出量變大。 找出騎行是的最大心率使用心率設備輔助訓練,首先必須找出自己的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 之前大多數(shù)人使用220-年齡來計算最大心率,這種方式十分不妥,但是實際上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的差異,最大心率可能相差很多。所以最大心率的獲取,最好的方法就是實測。 下面是兩套測試流程: | 時間 | 描述 | %FTP/%HRM |
---|
熱身 | 20min | 輕松騎行,充分熱身 | 55~76%/65~79% | 熱身 | 4*15 sec | 9成力騎行15 sec,保持踏頻100~120,重復4次,中間休息1min | 110~120%/- | 熱身 | 5min | 輕松騎行5min | 55~76%/65~79% | 主項目 | 10min | 8成力騎行10min | 91~105%/88~92% | 主項目 | 2min反復 | 以9成力騎行2min(完成后休息2min再騎一次),并把每次的最大心率記錄下來。重復三次后,第四次用盡全力騎行2分鐘,然后休息2min,再全力騎一次,目標是要測出比之前更高德心率,直到你再也不能測出比之前更高的心率為止 | 106~120%/97~100% | 緩和 | 10~15min | 放松騎行 | <55%/65~79% |
表5-1 騎行臺測試流程 | 時間 | 描述 | %FTP/%HRM |
---|
熱身 | 20min | 輕松騎行,充分熱身 | 55~76%/65~79% | 熱身 | 4*15 sec | 9成力騎行15 sec,保持踏頻100~120,重復4次,中間休息1min | 110~120%/- | 熱身 | 5min | 平路騎行5min | 55~76%/65~79% | 主項目 | 10min | 8成力騎行10min,然后會到坡底,準備下一個項目 | 91~105%/88~92% | 主項目 | 2min反復 | 爬坡時以9成力騎行2min,記錄最大心率并返回起步的地方。當感覺恢復50%后,開始第二次,同樣記錄并折返,如此重復,直到你再也不能測出比之前更高的心率為止。 | 106~120%/97~100% | 緩和 | 10~15min | 放松騎行 | <55%/65~79% |
表5-2 戶外爬坡測試流程 強度區(qū)間 | 最大心率百分比(%HRM) |
---|
區(qū)間一(恢復騎行) | <60% | 區(qū)間二(有氧耐力騎) | 60~70% | 區(qū)間三(節(jié)奏騎) | 70~82% | 區(qū)間四(乳酸閾值訓練) | 82~89% | 區(qū)間五(最大攝氧量訓練) | 89~100% | 區(qū)間六(無氧耐力訓練) | - | 區(qū)間七(無氧沖刺訓練) | - |
表5-3 最大心率強度區(qū)間 利用閾值心率來監(jiān)控訓練強度對于沒有功率計或者同時需要使用心率來監(jiān)控訓練強度的人,喬福瑞教授提出“閾值心率”(Lactate Threshold Heart Rate, LTHR)來定義強度。閾值心率,就是我們在這個心率值下,乳酸產(chǎn)生的量剛好等同與排除的量,肌肉不會因為乳酸堆積而受到抑制,所以我們一般可以維持這個強度30~60分鐘。 | 時間 | 描述 | %FTP/%HRM |
---|
準備 | 20min | 輕松騎行方式充分熱身 | 55~76%/65~79% | 準備 | 3*1min | 以9成力騎行1min,踏頻保持在100~120RPM,重復三次,中每次中間休息1min | 105~120%/- | 準備 | 5min | 緩存5min,準備主項目 | 55~76%/65~79% | 主項目 | 30min | 盡最大努力穩(wěn)定的騎行30min,計算最后20min的平均心率,改數(shù)值就是你的LTHR | 91~105%/82~92% | 緩和 | 10~15min | 放松騎行 | <55%/65~79% |
表5-4 閾值心率監(jiān)測流程 有了閾值心率后就可以通過以下表格找出強度區(qū)間了。 強度區(qū)間 | 閾值心率百分比(%HRM) |
---|
區(qū)間一(恢復騎行) | <81% | 區(qū)間二(有氧耐力騎) | 81~89% | 區(qū)間三(節(jié)奏騎) | 90~93% | 區(qū)間四(乳酸閾值訓練) | 94~99% | 區(qū)間五(最大攝氧量訓練) | 100~102% | 區(qū)間六(無氧耐力訓練) | 103~106% | 區(qū)間七(無氧沖刺訓練) | >106% |
表5-5 閾值心率強度區(qū)間 LTHR和FTP一樣,是一個浮動的數(shù)據(jù),它會隨著你的體能進步而提高。所以最好和FTP一樣2、3個月監(jiān)測一次。 通過安靜心率來評估是否需要休息通過監(jiān)控安靜心率可以反映身體的疲勞程度。 安靜心率是指身體處于平靜狀態(tài)下的心率,可以說是每個人心率的最低值。測量方式,每天早上起床后站起來,安靜一分鐘,這時候測量20秒的平均心率。 每天早晨把安靜心率記錄下來,長期下來這些數(shù)據(jù)就是十分有效的疲勞監(jiān)控工具。 好的訓練安排應該是高強度訓練后安排1~2天的恢復日,待疲勞消除后再進行下一次訓練。一般來說,如果某天安靜心率比之前的平均值高7bmp以上,則代表前一天訓練對身體刺激很大,今天不是高強度訓練了;反之,如果沒有明顯起伏,那么訓練就沒有對身體造成適當?shù)拇碳?,體能提高了。 體能進步的量化直播:效率系數(shù)(EF,Efficiency Factor)單次訓率的平均功率(或者標準化功率)除以平均心率,就可以得到效率系數(shù)。 EF能來當做檢測訓練成效的指標,也能告訴我們進步了多少。 例如: 2小時有氧訓練 | NP(W) | 平均心率(BPM) | EF |
---|
第1周 | 174 | 138 | 1.26 | 第2周 | 178 | 136 | 1.31 | 第3周 | 180 | 135 | 1.33 | 第4周 | 178 | 137 | 1.30 | 第5周 | 178 | 134 | 1.33 | 第6周 | 179 | 132 | 1.36 |
當EF連續(xù)2~3周沒有進步的時候,代表你的有氧耐力基本達到目前的瓶頸了。繼續(xù)這種強度的訓練并不會有幫助。這時候需要在訓練計劃中,加入一些刺激歲大攝氧量的訓練,或者是驚喜乳酸閾值訓練,才能維持對身體的刺激,F(xiàn)TP和無氧能力才會繼續(xù)成長。 心率“漂移”在使用功率和心率訓練是會出現(xiàn),當以穩(wěn)定功率長時間騎行是,雖然強度不變,但是心率會緩慢上升,這種生理現(xiàn)象稱之為“心率漂移”(Cardiovascular Drift)。 心率飄移可以通過長時間的耐力訓練來改善,有氧能能力越好,心率飄逸越少。 因此,在固定的時間,路線騎行,車手的心率漂移程度相當于他的體能水平,飄逸約低,有氧能力越優(yōu)秀。 心率漂移程度: [(前半段平均心率/平均心率) - (后半段平均心率/平均心率)] /(前半段平均心率/平均心率) *100%
一般來說,長距離騎行計算的[PW:HR]比值越低,代表有氧能力越好,通常會議5%為基準。超過5%則表示剛訓練或者有氧基礎不夠,低于5%代表當前體能在可接受范圍之內(nèi)。 高強度訓練后隔天要排的不是乳酸,而是.... 其實在運動(特別是高強度運動)后24~48小時內(nèi),肌肉“疼痛”和乳酸所帶來的“疼痛”并沒有關系,而是一種名叫“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所引起的。因為一般在運動后1~2小時候乳酸都會完全被排除掉(通過血液循環(huán)至肝臟,再重新合成成葡萄糖提供給身體)。因此,相隔1~2天的肌肉“疼痛”的起因,是由于肌肉高強度運動時受到劇烈的摩擦和拉扯,造成肌肉纖維發(fā)炎和輕微撕裂所造成的。所以很多人在高強度訓練后1~2天進行的所謂“排乳酸”訓練,排的并不是乳酸(早就排光了),真正的目的是要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讓殘留在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加速排除,并讓更多的新鮮血液流到肌肉里,以獲得更多的養(yǎng)分進行修補和重建的動作,加快恢復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