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參加了針對全區(qū)中小學的督導活動。按照任務分工,我檢查的是學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通過與學校管理人員的交流,我發(fā)現當前學校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共性問題。 1、以“檢”代“育”,學生成長缺少人文關懷。 翻看每一個學校的檔案材料,“學生教育”項目下都會有大量過程材料,其中最為顯眼的莫過于“學生日常行為檢評表”。這種表格分為兩類,一是班級對學生的檢評,二是學校對班級的檢評,雖然表格的形式略有不同,但是檢評的內容卻大同小異。在班級內,班主任會通過各種方式將學生的違紀行為記錄、量化,并做到一天一公示、一周一小結、一月一匯總,整個學期學生的量化分數就代表了學生的成長情況;在學校中,學校對各個班級的量化管理也是通過學生積分的形式得以實現,通常的做法是對班級衛(wèi)生、紀律等各個方面進行檢查,同樣做到公示、小結和匯總,并以分數的高低來評價、衡量一個班級的教育情況。 這種班級量化管理模式,以“檢評量化”代替了“教育優(yōu)化”,屬于典型的“懶惰”教育。當簡單而直接的分數量化成為學校、班級教育學生的主要手段時,我們的學校教育就會變得生硬而缺少溫度、僵化而缺少溫暖,學生的成長也會受到嚴重的傷害。首先,很多學生為了不被扣分,會采用偽裝、撒謊等手段來維持自己的正面形象,甚至會采用故意讓別人多扣分的辦法來避免自己受到責罰,學生之間舉報、編造謠言等現象頻頻發(fā)生,從而出現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兩面人”現象;其次,在檢評分數的捆綁下變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學生,一旦離開了學校其各種不良行為就會大面積反彈,在學校被壓抑了的情緒會在家庭和社會中加倍宣泄,容易出現學生成長的“負數”問題。因此,學生的生命成長是一種極豐富的生命活動,它只能以生命的形式來進行,而不是這種大工業(yè)生產中慣用的量化和檢評。 在督導過程中,每當問及學校在幫助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時,學校的回答往往是:“我們堅持每周召開一次班主任例會。”在有些學??磥?,班主任例會是班主任成長的重要渠道,是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的關鍵路徑,這其實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觀點。事實上,班主任例會屬于學校為加強管理而召開的一種行政會議,其主要的作用是“上傳下達”,學校借助會議把上級有關精神和本校的工作安排布置給班主任,班主任則負責會后把各項工作落實到班級學生身上,以此實現學?!罢睢钡捻樌麑嵤膶嵺`意義上來說,班主任例會有利于學校工作的開展,有助于班級事務性工作的合理解決,但是卻無法實現對班主任專業(yè)方向上的引領和培養(yǎng)。因此,學校管理者可以把“例會”作為學校強化班級管理的一個手段,卻不能將其當作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的培訓平臺。 在我國,中小學班主任有著其獨特的身份價值,作為班主任既需要必要的管理智慧以保證班級團隊順利運轉,又需要高超的教育智慧以完成對學生生命成長的深度引領。也就是說,班主任身兼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雙重身份,兩種身份能夠完美契合的班主任才能算是優(yōu)秀班主任。而班主任例會這種行政性會議,或許能幫助班主任演繹好“管理者”的角色,卻很難讓班主任完全勝任“教育者”的身份。因為“例會”關注的往往是如何管住學生、管穩(wěn)班級,教給班主任的也只是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手段。這種底線的、行政化要求,很容易讓班主任長期存留在“管得了”的技術層面,而會忽視甚至淡漠人文的、專業(yè)性發(fā)展,所以“例會”代替不了必要的“專業(yè)培訓”和“素養(yǎng)提升”策略。作為學校管理者,除了做好“例會”“班教導會”之類常規(guī)方面的工作外,還應該積極關注班主任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培育。比如,最基本的閱讀、寫作和反思,最常見的論壇交流、問題研討,最常用的高位引領、名師輻射等。當然,如果學校能夠創(chuàng)新開展一些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效的活動,能夠在培養(yǎng)形式和策略上多動動腦子,那將是班主任專業(yè)發(fā)展方面最強的福音。 3、以“點”代“全”,德育工作缺少全面設計。 在其中一所學校,當檢查到“學生評先樹優(yōu)制度”時,學校領導提供了上學期的“三好學生”名單,以此作為學校學生評價工作實績。在翻看材料時,我無意中又發(fā)現了零散的學生標兵等評選過程材料,便詢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學生評價措施。這位領導想了很久,斷斷續(xù)續(xù)地回憶了學校全部的表彰、鼓勵辦法。原來,他們學校每個星期都要在升旗儀式上表彰明星學生,每個月都會評選一批學生標兵,然后每年度還要評選“感動校園人物”。事實上,這所學校已經形成了針對學生的周、月度、學期、年度表彰系列,只不過是屬于做一點總結一點,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生表彰評價體系。把工作做在“點”上,把對“點”的演繹看成教育的全部,是很多學校無意之中的有意失誤。 這樣的現象很常見,有些學校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卻很少會靜下心來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梳理提升。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恰恰說明了學校在工作之前缺少明確系統的發(fā)展規(guī)劃,屬于看到一點做一點,學到一點實施一點的隨性工作狀態(tài)。對于一所學校來說,對每一項工作進行前期的完整規(guī)劃,按照規(guī)劃進行系統完善的教育實踐,讓每一個工作“點”成為全面工作上的亮點,才會產生巨大的教育效益。 德育是關于生命成長的藝術,需要藝術的實踐和理性的思考。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的思考還遠遠不夠,還要一直堅持、持續(xù)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