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志剛 在上個人知識管理課的時候,都會讓大家給自己的知識學習、保存、傳遞、利用、創(chuàng)新能力做個評估:如果以5分為滿分的話,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學習能力不錯(4、5分)而創(chuàng)新能力較差(1、2分)??偨Y原因是:大部分人都受過高等教育,都是久經(jīng)考試過來的,大家默認能考上大學其實已經(jīng)證明了自己學習能力不錯。
成年人的學習能力不等于學校的考試能力:所有的考試都有自己的范圍(教學大綱、目標),用來測量范圍內(nèi)理解和掌握程度。 成年人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當準備開始學習時,卻發(fā)現(xiàn)不知道“范圍”是什么,即該學什么、目標是什么,加之互聯(lián)網(wǎng)造成的信息泛濫和知識充裕,對大部分被教育“喂養(yǎng)”出來的缺乏選擇能力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成了“我也愛學習,但不知道學什么,那就什么也不學了”,還有少部分的人,就“什么都學”,造成許多原來“學習很好”的孩子也不會學習。 還有就是,在中國當前的環(huán)境下,成就和卓越許多時候不是因為人的知識能力,這也造成許多人根本不學習或者放棄學習。 所以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可能你沒有你認為的那么會學習。為什么會這樣呢,往下看!
個人學習能力的5個維度 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愛學習,但大部分認為自己愛學習的人沒有學習–有意識沒行動,動力不足;大部分想學習的人不知道自己該學什么–缺乏方向和目標;大部分人不具備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的能力–缺乏方法和技能。愛學習也認為自己會學習并知道該學什么的人,大部分人也沒學習成效–缺乏實踐和堅持。 基于KMCenter的研究和實踐,我們認為個人學習能力包括以下5個維度。只有以下5個維度都注意了,才叫“會學習”! 1、意識與動力:認為知識是有價值的,自己需要學習并愿意學習。許多人并不認為知識有價值,認為有成就的人不一定依賴于知識和學習;或雖然認為學習有必要,但自己學不學都一樣,學習的動力不足。 2、方向與目標: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目標,知道自己該學習什么。但大部分人并不明確自己的需求目標,在“不知道自己該學習”什么的情況下,一部分人放棄學習,另一部分人“什么都學”,這兩種情況下都沒有成效。 3、方法與技巧:掌握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學習方法,相應技巧熟練。成年人學習方法與學生不同,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學習與之前不同,許多人不具備相應技巧和選擇能力,記住了許多搜索引擎能找到的知識并不是學習,那是硬盤而已。 4、行動與實踐:堅持持續(xù)的閱讀、訓練、實踐、反思、總結,多年如一日。所有的學習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閱讀和實踐。許多人是“理論上認為自己愛學習”,但實際上卻沒有行動:啥也沒做。 5、成效與結果:對某一領域知識有較深入的掌握,并能在工作績效中體現(xiàn)。如果有對某一領域的深入掌握,則證明該人學習的成效。 (微信公眾號:【KMCenter】,關注個人成長與知識管理、知識庫,歡迎勾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