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煮茶的用具
風爐,用銅或鐵鑄成,像古鼎的樣子,壁厚三分,爐口上的邊緣九分,爐多出的六分向內(nèi),其下虛空,抹以泥土。爐的下方有三只腳,鑄上籕文,共二十一個字。一只腳上寫"坎上巽下離于中",一只腳上寫"體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腳上寫"圣唐滅胡明年鑄"。在三只腳間開三個窗口。爐底下一個洞用來通風漏灰。三個窗口上書六個字的籕文,一個窗口上寫"伊公"二字,一個窗口上寫"羹陸"二字,一個窗口上寫"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陸氏茶"。爐上設置支撐鍋子用的垛,其間分三格。一格上有只野雞圖形。野雞是火禽,畫一離卦。一格上有只彪的圖形。彪是風獸,畫一巽卦。一格上有條魚的圖形。魚是水蟲,畫一坎卦,"巽"表示風,"離"表示火,"坎"表示水。風能使火燒旺,火能把水煮開,所以要有這三卦。爐身用花卉、流水、方形花紋等圖案來裝飾。風爐也有用熟鐵打的,也有用泥巴做的?;页校ń邮芑覡t的器具),作一個有三只腳的鐵盤,托住爐子。
筥,用竹子編制,高一尺二寸,直徑七寸。也有的先做個像筥形的木箱,再用藤子編在外面,有六出的圓眼。底和蓋像箱子的口,削光滑。
炭撾,用六棱形的鐵棒做,長一尺,頭部尖,中間粗,握處細,握的那頭套一個小環(huán)作為裝飾,好象現(xiàn)在河隴地帶的軍人拿的"木吾"。有的把鐵棒做成槌形,有的做成斧形,各隨其便。
火夾,又叫箸,就是平常用的火鉗。用鐵或熟銅制成。圓直形,長一尺三寸,頂端平齊,飾有蔥臺、勾鏁之類的東西。
鍑(同"釜",即鍋)。用生鐵做成。"生鐵"是現(xiàn)在搞冶煉的人說的"急鐵",那鐵是以用壞了的農(nóng)具煉鑄的。鑄鍋時,內(nèi)面抹上泥,外面抹沙。內(nèi)面抹上泥,鍋面光滑,容易磨洗;外面抹上沙,鍋底粗糙,容易吸熱。鍋耳做成方的,讓其端正。鍋邊要寬,好伸展開。鍋臍要長,使在中心。臍長,水就在鍋中心沸騰;在中心沸騰,水沫易于上升;水沫易于上升,水味就淳美。洪州用瓷做鍋,萊州用石做鍋,瓷鍋和石鍋都是雅致好看的器皿,但不堅固,不耐用。用銀做鍋,非常清潔,但不免過于奢侈了。雅致固然雅致,清潔確實清潔,但從耐久實用說,還是鐵好。
交床,用十字交叉的木架,把中間挖凹些,用來支持鍋。
夾,用小青竹制成,長一尺二寸。讓一頭的一寸處有節(jié),節(jié)以上剖開,用來夾著茶餅在火上烤,讓那竹條在火上烤出水來,借它的香氣來增加茶的香味。但不在山林間炙茶,恐怕難以弄到這青竹。有的用好鐵或熟銅制作,取其耐用的長處。
紙袋,用兩層又白又厚的剡藤紙做成。用來貯放烤好的茶,使香氣不散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