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李戴的的課文插圖 插圖作為語文教科書的一部分,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想象力、增強學生文本解讀能力、提升學生審美意識等方面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是《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課文插圖卻明顯難以達到這樣的作用。一是插圖沒有再現(xiàn)出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恢宏景象;二是三個人物出現(xiàn)得相當突兀,因為文章中沒有一點交代;三是圖中人物的表情及整個畫風也與詞作的豪邁風格嚴重不匹配。插圖的出現(xiàn)不僅沒有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而且對于學生理解文本、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產(chǎn)生了負面的影響,更不用說什么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了。認真觀察插圖你會發(fā)現(xiàn),它原來是傅抱石為蘇軾《后赤壁賦》所繪——從人物來看符合“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從環(huán)境來看也與“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適應(yīng);從圖畫的題字來看“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屬于對原文的直接摘錄——更可以確定這幅圖的表達對象。這樣明顯的問題,教材的編者(專家)真的看不出來嗎?——是對工作不認真,還是審美能力有問題?——如此張冠李戴,真是令人震驚。不過用心的老師,不妨將它作為一個質(zhì)疑商討的素材,讓學生認真觀察插圖,與課文對照,談?wù)勛约簩Σ鍒D的看法,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
來自: 海濱悅心書屋 > 《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