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為人處世,并不是莽撞一股腦往前沖,而是要講人情世故的。 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終究需要拿捏好一個“度”。 身處人情社會,能夠具備這四種本事的人,其實都很不簡單。 一、低調、沉默、不出頭。 在人情社會,永遠都是“槍打出頭鳥”。 你過分高調,過分突出,過分冒尖,別人就會打擊你,而不會跟你客氣。 舉個例子。在職場里邊,你是一個業(yè)績突出,且為人高調的人,基本上,身邊人都會敵視你,最終就會孤立你。 這,不就是典型的羨慕嫉妒恨嗎?是,也不是。 首先,如果你不高調,別人就不會關注到你。其次,由于你能力突出,也比較高調,所以別人就會注意到你。 可見,高調,永遠都是坑害自己的主要原因。 與其高調,不如做個低調、沉默、不出頭的人。悶聲發(fā)展,悶聲賺錢,悶聲享受,既不招惹別人的注意,也不暴露自己,各相安好。 二、心知、肚明、不說破。 常言道:“看破而不說破?!?/span> 有些事,很敏感,你可以看破,但你不能說出來。一旦說出來,就會有麻煩找上門。 東漢末年的楊修,智商很高,但情商不行,非但看破曹操的想法,還道破曹操的心思,逼得曹操不得已殺了他。 這說明了什么?有些事,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沒必要講出來了。講了出來,當事人就需要為這番話負責。 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在職場里邊,你知道領導的某些秘密,難道你要將這些秘密說出來嗎? 沒必要。因為你是否說出來,都改變不了什么。有可能,你說了出來,讓領導知道,領導就會來“整”你了。 人整人,是人情社會的常態(tài)。唯有閉上嘴巴,才是真正的明哲保身之道。 三、不管、不問、不理事。 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span> 這人世間的是是非非,都跟多開口、多出頭、多管閑事有關。管了別人的閑事,別人就會纏著你不放。 假設,有兩個同事在鬧矛盾。你看不過去,就當了和事佬。結果,并不是他們和解,而是他們把你也恨了。 在別人看來,我跟他的事兒,跟你又有什么關系呢?你如此多管閑事,肯定是不懷好意,那就要提防、針對你。 老祖宗早就說過,人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大家管好自己的事兒,就可以了。至于別人的事兒,讓別人自己來解決就好。尊重別人的選擇,尊重別人的命運。 就跟家務事一樣,我們只能管自己的家務事,而沒有資格管別人的家務事。
四、熱情、好客、裝糊涂。 與人相處,最高級的秘訣:熱情,大方,一問三不知! 跟某某人相遇,那就表現(xiàn)得熱情、大方一點,給別人留下“熱情好客”的好印象。 這個時候,對方就有可能得寸進尺,想要套我們的話。面對如此情形,盡量要做到“一問三不知”。 別人問我們什么,我們都裝糊涂,打太極,當不知道。別人發(fā)現(xiàn)問不出話,就會對我們更加尊重,而不敢繼續(xù)得寸進尺。 道理很簡單。你讓別人看透,別人就會打蛇隨棍上。你不讓別人看透,別人就會心生敬畏,對你客氣有加。 人性就是,對看不透的人與事保持尊重,而對看得透的人與事,毫無尊重。 所以說啊,適度裝糊涂,適度打太極,適度跟別人繞圈圈。這是有利于保身的。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