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努力一點,就能追上同齡人。” 這種執(zhí)念讓許多自閉癥家庭陷入焦慮循環(huán)。一位特教老師曾向我坦言:“家長最常問的不是'孩子今天開心嗎’,而是'今天能多學了幾個技能’。” 的確,干預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但是我們或許該停下來思考:有時候,“快”恰恰是最大的陷阱。 1. 當孩子在干預過程中身體開始“抗議” 頻繁的自傷行為(如撞頭、咬手)、持續(xù)的情緒崩潰、睡眠障礙或食欲驟減——這些都不是“不聽話”,而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過載的求救信號。自閉癥兒童在高壓干預下會出現(xiàn)退行性行為(如原本掌握的技能突然消失)。 2. 當你感覺到孩子像是被“馴化” 如果孩子只在強化物(零食、玩具)誘惑下配合訓練,一旦撤除獎勵就拒絕互動;如果教學始終圍繞“糾正異常行為”而非發(fā)展優(yōu)勢能力——這已經(jīng)偏離了干預的本質(zhì)。 3. 當家庭矛盾越來越大 家長出現(xiàn)持續(xù)性焦慮/抑郁、夫妻因教育理念沖突頻繁爭吵、其他子女感到被忽視時,整個家庭都需要暫停。自閉癥干預不是一個人的強撐堅持,而是全家的共同努力。 ![]() 陷阱一:把干預當“救命稻草” 很多家長堅信“練得越多好得越快”,但神經(jīng)科學揭示了真相:當自閉癥兒童處于高壓狀態(tài)時,杏仁核活躍度會飆升200%,這樣是對兒童沒有好處的。 陷阱二:迷信“標準化方案” 請不要相信什么“30天語言速成班”??贪宓挠柧殨儕Z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會讓他們遇到實際問題時,依然束手無策。 ![]() 其實,急于求成的家長,往往被困在兩種恐懼中: “現(xiàn)在停下,未來就來不及了” “別人都在進步,我的孩子會掉隊” 但研究顯示,階段性暫停反而能提升后續(xù)干預效率。雖然自閉癥的核心障礙注定他們無法按常模發(fā)展。真正的“進步”,是找到屬于他們的成長節(jié)奏。 但是,停下來,是為了換條路奔跑。 就算孩子目前暫停了干預,我們也可以用生活替代訓練:
超市可以是考場:用購物清單教孩子找商品、比價格,比桌面教學更貼近真實需求。 所以,停止結(jié)構(gòu)化訓練≠停止支持,請大家不要焦慮。 最后,我想問大家,你認為什么時候必須按下干預暫停鍵?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