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談到書法之美時,都會拿“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舉例,它是“書圣”王羲之最出名的作品,也是一件“妙手偶得”之作。歷史上很多人把它視為至寶,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要求它陪葬昭陵。 ![]() 但是,就是這么一件經(jīng)典之作,其實一直都存在真?zhèn)沃妫畲蟮馁|疑還是書法方面的。南宋姜夔指出:“梁武收右軍帖二百七十余軸,當時惟言《黃庭》《樂毅》《告誓》,何為不及《蘭亭》?”而且北宋編纂《淳化閣帖》時,王羲之法帖占了整整三卷,為什么也沒有收錄行書《蘭亭序》呢? ![]() 到了清代,李文田進行了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指出:“如故世無右軍之書則已,茍或有之,必其與《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相近而后可,以東晉前書與漢魏隸書相似,時代為之,不得作梁、陳以后體也。”意思是說東晉時期還沒有如此成熟妍美的行書,很明顯是梁陳以后的人寫的。 ![]() 姜夔、李文田的說法只能是推論,除非有確鑿的實物證據(jù),才能令人信服。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南京出土東晉大墓,幾件墓志重見天日,“蘭亭真?zhèn)巍敝q進入了“白熱化”。根據(jù)出土的《謝鯤墓志》《王丹虎墓志》,人們領略到了當時真實的書風。 ![]() 郭沫若隨即寫了一篇《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zhèn)巍?,用足足兩萬字的篇幅,論證《蘭亭序》并不是行書。啟功也寫文附和。在他看來,王羲之生活的年代,楷書、草書都不成熟,更不會有成熟的行書,王羲之就算寫,也是用帶有章草、隸意的草書寫成。 ![]() 那么是誰偽造了行書版《蘭亭序》?它的真實樣貌是怎樣的呢?郭沫若認為:“我樂于肯定《蘭亭序》的文章和墨跡就是智永所依托。智永是陳代永欣寺僧,系王氏后裔,能文善書。”而北京故宮珍藏的智永草書《蘭亭八十刻》,才是最接近王羲之原版的一本。 ![]() 史籍記載智永曾苦練《蘭亭序》20多年,“寤寐家法”而得其真?zhèn)?,他的字以正統(tǒng)的王氏一脈筆法寫成。此作與《十七帖》風格極像,筆畫妍美圓勁,提按有致,絞轉、內擫等完全繼承王羲之。結字欹側多變,俯仰顧盼,姿態(tài)萬千。晉人瀟灑靈動的韻致充盈紙面。 ![]() 《草書蘭亭序》又稱《蘭亭八十刻》先后藏于宋濂、黃掌綸、程瑤田、張伯英,故宮博物院于1962年購藏。將此作臨摹通透,真正的“蘭亭筆法”也就學到家了。 ![]() 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以供大家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