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環(huán)境在變化,指令在增加,卻沒有學習讓指令相互融洽的辦法。 這是小時候落下的課程。 例如,拉肚子剛好的狀態(tài)下,媽媽說不能吃冰激凌,吃了會挨打。 會記成吃冰激凌挨打。 后來身體健康,媽媽主動給了一個冰激凌。 這時候沖突就來了。 媽媽究竟是讓吃冰激凌還是不讓吃冰激凌? 人腦為了簡化儲存,只會記住命令式指令,丟掉很多細節(jié)。如前置條件,必要的環(huán)節(jié)等等。 如果養(yǎng)成習慣,長大了還會和其他人產(chǎn)生同樣的問題,如伴侶相處,工作等等。 對方說,吵架的時候說帶有情緒難聽的話很傷和氣。 記住的是,帶情緒說話傷和氣。 但這條指令顯然是有悖于自己本性的。大家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一直都沒有情緒。 如果不處理這樣的沖突,時間久了就會情緒大爆發(fā)。 事實上只需要動點腦子記住,是【吵架】這種極端狀態(tài)下,不能再承受住情緒性發(fā)泄。平常是可以表達自己不滿。 不僅不會搞砸關系,還能增加相互之間的溝通。 讓指令與指令和諧。 讓指令和本性和諧。 都需要花點心力。 另外,很多時候,因為接收指令和使用指令的場景,間隔太久,也會不得已忘記。 《許三觀賣血記》里,許三觀第二次在沒有人帶著的情況下,獨自去賣血,忘了喝水。 (賣血前喝一肚子水,是很關鍵的一步。不喝水賣出去的兩碗血相當于賣了三碗血,很虧。等賣了血以后再去撒尿,牙根子還會發(fā)酸。) 而許三觀忘了,賣完血才想起來。 這種情況下,就不是故意的了。 腦子的容量就那么點,被其他事情(許三觀的兒子把別人的兒子腦袋砸開花,需要賠醫(yī)療費)牽扯了精力,便很難顧到另一邊了。 但是后來許三觀沒忘。 不僅沒忘,還在后來賣血的時候教給其他人賣血錢要喝水。 這是因為他正視了這種沖突。 強行把注意力集中了回來。 邏輯抽出來是這樣的。 大腦容量有限,多任務運行的時候,會默認優(yōu)先處理看起來更加火燒眉毛的那件。 被忽視的事情往往細節(jié)較多,更加重要。(大腦不喜歡處理復雜的事情) 故,結(jié)果為粗略完成事情,虧了。 第二次,同樣大腦有限,多任務運行。 強行優(yōu)先處理細節(jié)較多的事情。 故,結(jié)果為圓滿完成事情。 這是與本能抗爭的結(jié)果。 如果不刻意抗爭,在默認模式下,自然大腦怎么方便怎么來。 方便多了,沖突也來了。 所以解決自我沖突的最好辦法,便是正視,去處理,給每一條指令按上【前置條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