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管出來的嗎?”不,真正的自律是“玩”出來的。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孩子的自律,從來不是靠父母的'嚴防死守’?!?/span> 可是以前我對這個觀點也是嗤之以鼻的...... ![]() 大家好,我是崔同學,歡迎來到我的育兒洞察筆記。 那時的我,也是朋友公認的“時間管理狂魔”。 琪琪的日程表精確到分鐘:早晨6點晨讀,午休刷題,周末連軸轉,上舞蹈、琵琶、英語課…… 我堅信:“孩子的時間,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 直到有一天,琪琪在家沖我吼:“我就是個機器人!連發(fā)呆都要被你安排嗎?” 01 越控制,越失控 心理學中有一個“超限效應”: 刺激過多、過強,反而會引發(fā)逆反。 孩子的爆發(fā),像一記耳光打醒了我。 我嘗試放手,但內心充滿恐懼: “自由散漫,成績下滑怎么辦?沉迷游戲怎么辦?” 掙扎許久,我決定做一場“極端實驗”: 砍掉所有課外班,每天放學后3小時,允許他“為所欲為”: 發(fā)呆、看漫畫、打游戲,甚至蹲在小區(qū)數(shù)螞蟻。 唯一規(guī)則:晚上9點前完成作業(yè),其他時間自主支配。 第一天,琪琪興奮地打了2小時游戲,作業(yè)潦草應付; 第三天,她開始邊寫作業(yè)邊偷瞄平板; 第七天,她主動問我:“爸爸,我能先寫完作業(yè)再玩嗎?” 我強壓震驚:“當然,這是你的時間?!?/span> 控制帶來對抗,自由催生責任。 當她不再被“必須自律”的繩索勒緊,反而開始思考:“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02 “浪費”時間的孩子,到底在學什么? 《自驅型成長》一書中寫道: “無聊是創(chuàng)造力的搖籃,自由是自律的土壤。” 孩子的“荒廢時光”里,藏著驚人的蛻變:
原來,當孩子不被“有用”綁架,才能真正學會“為自己負責”。 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所說:“游戲是兒童的最高級研究形式?!?/span> 他們在“玩”中習得的規(guī)劃能力、專注力和內驅力,遠勝過我們填鴨式的“時間管理課”。 03 真正的自律,從“閉嘴”開始 實驗一個月后,琪琪的變化讓我脊背發(fā)涼: 她在我的協(xié)助下給自己制定了“游戲時間積分制”: 作業(yè)全部完成+100積分,閱讀30分鐘+50積分。 1積分兌換15分鐘游戲或者兌換成現(xiàn)金去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 當你問她為什么,她說: “你不是說'我的時間我做主’嗎?” 我猛然醒悟: 那些抱怨孩子不自律的家長,或許從未給過孩子“自律”的機會。 我們總用“為你好”綁架孩子,卻忘了: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一段話: “家長的任務不是雕刻孩子,而是守護他的生命力。 當他感受到'我可以’,自然會走向'我應該’?!?/span> 最后劃重點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永遠別幫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那會剝奪他的成長權?!?/span>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從“逼我學”變成“我要學”,不妨試試這三步:
點個在看,轉發(fā)給那個總說“孩子不管不行”的家長。 有時候,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管得太“好”。 對了!這是我們家正在用的“閱讀存折”。 家長們用的時候不用局限在閱讀上,孩子只要有正向行為就立刻存入積分。 這是我們家提升內驅力非常好的小幫手。 真正的花小錢,辦大事! |
|
來自: 地瓜5gbq29yd5l > 《教子有方-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