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中國美院書法專業(yè)開創(chuàng)者之一、 點擊圖片即可直接購買 先秦延續(xù)至秦代是中國篆刻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這一時期的篆刻作品,主要收錄在1—3冊之中,在這三冊中,你將看到近2600方先秦印蛻,130多張先秦古璽實物、高清印面照片。 
漢魏官、私印,文字既方正端莊又恣肆多變,章法規(guī)整,是篆刻入門不二法門,主要收錄在4—6冊之中,共計3000多方。 陶印封泥,跨越先秦至魏晉,為我們開啟了一條新的取法路徑,最近幾年越發(fā)受到印人的重視,收錄在第7冊之中,共計500方。  隋唐宋元明清官印,筆畫屈曲盤繞、線條斑駁,于秦漢印外另有新意,近幾年逐漸為篆刻界取法,錄為第8冊,計248方。
唐宋元私印押記,多為楷書印、少數(shù)民族文字印,錄為第9冊,總計700余方。 明清流派,錄為第10、11兩冊,不僅有文彭、何震等篆刻名家的精品,還有如傅山、釋達受等大家所刻卻不為人所熟知的精品。 西泠八家,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直接開啟了近代篆刻。第12、13冊所收錄的602方印蛻,是浙派八家精品匯集。 鄧石如、吳讓之,完美演繹“以書入印”,二人合錄于第14冊,計414方。 趙之謙,開啟“印外求印”之門,借鑒其取法的方式,探索篆刻創(chuàng)新之路,錄為第15冊,共收印234方。 徐三庚,線條延展伸縮,夸張?zhí)幚?,章法穿插多變?strong>錄為第16冊,共收印278方。 吳昌碩,書印融合,線條雄渾厚重,章法多具虛實對比,對近代印壇影響深遠,錄為第17冊,共收印271方。 黃牧甫,將先秦金文融入篆刻,進一步拓寬篆刻取法領域,錄為第18冊,共收印267方。 趙叔孺、王福庵、陳巨來,工穩(wěn)印最經(jīng)典代表,細朱文、元朱文、多字印學習必臨經(jīng)典,錄為第19—21冊,其中趙叔孺302方,王福庵330方,陳巨來577方。 齊白石,單刀刻印,朱白線條分割章法空間,對比強烈,錄為第22冊,共收印357方。 來楚生,寫意印創(chuàng)新,章法疏密、參差、呼應、虛實多變,線條流轉自然,錄為第23冊,共收印247方。 沙孟海,多種風格融會貫通,古璽、漢印、流派印多方取法,錄為第24冊,共收印200方。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圖版,僅僅是在“中國篆刻名品”系列24冊中各選了一方,只占到名品系列的千分之二! 在這11000多件篆刻作品中,你將看到中國古代篆刻藝術的幾乎全部風格。僅以先秦官、私璽為例,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極為豐富的風格變化:平整勻稱、疏密錯落、纖細爽利、圓融中正,巧拙自然、蒼茫渾厚。 同時,篆刻的線條、章法處理上,也極靈活多變:均勻分布、穿插錯落、疏密相間…… 就連邊框形態(tài)也有厚邊、細邊、單邊、雙邊、無邊等多種變化。
對比市場上同樣采用了高質量底本的圖書,“中國篆刻名品”系列的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825方實物、印面高清照片。 書中印石,選用朵云軒、君匋藝術院等國內璽印收藏一流公藏單位館藏、私藏精品原印,拍攝高清原石和印面照片,原始圖版超高清。 
全系列廣泛搜羅11765方原石精品,除了力圖呈現(xiàn)兩千年篆刻史重要名品原貌之外,作為印譜最重要的印蛻、邊款部分,全部都是從高質量原鈐印譜中精挑細選而來,原稿質量與定價上百元的原色影印底本質量相當。 為什么要如此重視底本質量,耗盡心力去多方找尋原鈐印譜,“無中求有”“有外求精”? 首先,篆刻是方寸之間的精微藝術,好壞只在毫厘之間,用“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來形容篆刻創(chuàng)作,毫不為過。 然而,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普及類印譜,圖版多翻印自國內外其他出版物,采用損失細節(jié)的位圖處理方式,很少用原鈐底本,導致朱文變粗、白文變細,印蛻信息缺失嚴重。  譬如,“堂”字的右邊一豎,位圖處理版,邊沿的殘損,對整個印作的穩(wěn)定性都有影響?!爸袊堂贰毕盗兴玫妆景媸恰澳_踏實地”在那里的,位圖處理板卻有點像空中樓閣。 為避免出現(xiàn)“位圖版”的問題,“中國篆刻名品”系列在制作時,全部選用國內各大館藏和私藏鈐拓精良的原鈐印譜為底本,印蛻更清晰!古璽 平阿左廩 漢印 殿中中郎將印 漢印 軍假司馬 漢印 部曲將印 唐 觀陽縣印 趙叔孺 破帖齋 陳巨來 梅景書屋 來楚生 息交以絕游 其次,從古印中汲取營養(yǎng),是歷代名家的必行之路。如,浙派從漢印汲取營養(yǎng)讓篆刻煥發(fā)新生機,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趙叔孺、王福庵、陳巨來……都從秦漢印取法,臨摹學習秦漢印。 在當代高等教育中,臨摹、仿作歷代名印也是重中之重。僅拿近20年中國美院書法專業(yè)本科考題來說,以漢印背臨仿刻考題占比90%,流派印中的吳讓之、齊白石、陳巨來、細朱文印也??汲P?。入學后,本科教學大三之前全以古璽漢印臨摹為主,大三之后開始流派印臨摹與仿作。  當然,最能見證當代年輕印人水平的全國各類篆刻評展中,擬古印風的獲獎比例一直居高不下,隋唐官印也越來越受重視,就拿四年一度的全國篆刻藝術展來說吧,在第八屆展覽提名獎、入展作品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大量的古璽印、唐宋官印印風創(chuàng)作。而且近年來,喜歡篆刻的朋友隊伍正在不斷壯大,已經(jīng)退休的老先生,正在奮斗第一線的中青年白領,茁壯成長的中小學生……不少地區(qū)的中小學已經(jīng)設立了單獨的篆刻興趣班,甚至部分學校還有專門的篆刻課程設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