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易忠箓《古印甄初集》

 櫟陽釣晚 2024-09-11 發(fā)布于貴州

從《古印甄初集》看二十世紀上半葉集古印譜的編輯

葉康寧

《古印甄初集》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潛江易忠箓編輯的一本集古印譜??疾爝@套印譜的面世經過,有助于我們管中窺豹,蠡測二十世紀上半葉集古印譜的編輯和傳播。

一、集印人、選印人與鈐印人

《古印甄初集》的首頁為易忠箓手書刻版,黑色邊框中先是篆書“古印甄初集”,旁邊有楷書款識“漢陽周氏石言齋藏,潛江易氏穞園審定,靈蕤館內史制譜,壬申十月”,交代了集印、選印與鈐印的相關人員。集印、選印與鈐印,也是印譜編輯過程中尤為重要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通過首頁我們可以知道,這部印譜所收印石皆為漢陽周氏石言齋集藏。誰是“石言齋”主人?這是我們翻看印譜的第一個疑問。

在孫智龍《湖北省圖書館藏<古印甄初集>徐無聞跋語源起初探》一文中,孫智龍認為周氏是周康元。這一說法是不正確的。其一,據柳向春說:“一般記載,周康元是宛平人,但他自己所刻印章上署的卻是金溪,另外還有自己署款作臨川的,說的其實都是他祖籍所出。周康元本貫是江西金溪縣烏石村,自曾祖開始即定居北京?!?《<集拓漢魏石經殘字>及其傳拓人周康元》)可見,無論如何,周康元都與漢陽沒有關系,更不會署“漢陽周氏”。其二,周康元的齋號是“石言館”,從未見他用過“石言齋”。不要小看這一字之差,一字不差的齋號都可能有不同的人使用,遑論差一字了。

其實,“石言齋”主人不是周康元,而是周佩之。藝甄社所印《古印甄樣本附提要》明確記載:“漢陽周佩之先生,酷嗜金石之學,收藏宏富,而尤癖于鈢印,所致秦漢篆刻,不下數千鈕。惟生平矜慎不以示人,故所藏諸器,同好中不易一見。今先生已下世,敝社同人乃就商其家,始得將所藏古印一部分,拓譜流傳?!标P于周佩之的生平,尚未見其他可資考索的史料。

將周佩之藏印審定真贗,并選擇精品編為印譜的是易忠箓。他的生平行跡,可以參看的資料并不多,主要有羅伯昭《泉友錄》、徐無聞《紀念易均室先生》、王貴忱《跋易忠箓<穞園泉蛻>》、李乾三《篆刻宗師易忠箓》、王可萬《楚天云隔錦里留:記金石學者易均室先生》等?,F(xiàn)據上述資料,略做介紹。

易均室手跡

易忠箓(公元1886—1969年),原名書竹,字均室,號稆園、穞園、穞園外史等,湖北潛江人?!吧倌陼r肄業(yè)(于)武昌經心書院,光緒末赴日留學,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經濟科,參加了同盟會。辛亥武昌起義,先生在潛江響應獨立。民國初年,任湖北省議會議員……博覽群書,尤致力于文字學、金石學和詩詞戲曲?!?徐無聞《紀念易均室先生》)他曾任湖北圖書館館長,先后執(zhí)教于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西北大學、四川大學、成華大學。1949年后,被聘為四川省文史館館員。他還創(chuàng)辦并編輯過一本金石書畫期刊——《藝甄》,因經費短絀,僅出版過六期。徐無聞說見過他有“著述稿《古籀臆箋》《靜偶軒金石題跋》《藝海揚塵錄》《三游洞題名考》《說文部首形系》《李北海書碑系年》《均室文稿》《隔云集(詩稿)》等十余種”。羅伯昭也說他“癖金石,精鑒別,藏古籍拓本多未經人見者。古泉則重刀布及徽宗泉”。

易忠箓“篤好篆刻,當作一門學問鉆研了五六十年,學識甚博,賞析甚精,積累了大量資料……他自己不刻印,實為印家之伯樂,海內名家都樂于為他奏技。五六十年間,與他交往甚密或有聯(lián)系的知名篆刻家約四五十人……他曾將朋友們?yōu)樗逃∪儆喾剑群筝嬐貫椤毒毅b印》《稆園印鯖》分贈同好,對近世篆刻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黃少牧在編輯其父黃牧父印存時,亦曾與先生商榷。先生生平輯拓的印譜有《古印甄》《文何印萃》《鵠磯印摭》《鐵書過眼錄》《明清名印集拓》《錦里篆刻征存》等,可惜這些珍貴的印譜,大半都毀于丙午之劫了”(徐無聞《紀念易均室先生》)。

鈐拓印譜的工作則由易夫人萬靈蕤一力承擔。有關萬靈蕤的資料更少了,目前所見中,以王可萬《情天眷屬是仙侶:易均室伉儷佚事》最為翔實。茲移錄如下:“易均室先生繼配萬靈蕤夫人(公元1907—1975年),字瑞藥,浙江瑞安人,工書善畫,尤擅氈墨,是清末'翰林四諫’之一黃體芳的外孫女。夫婦二人唱和相隨、切磋琢磨,時人目為'劉樊(劉綱與其妻樊夫人)仙侶’,以為可與趙明誠、李清照,王芑孫、曹貞秀,孫原湘、席佩蘭夫婦同列并處?!彼€“曾在武昌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講授傳拓技法”。羅伯昭也說過:“其夫人萬靈蕤女士尤精拓泉?!?/span>

二、從易忠箓給王獻唐的信看《古印甄初集》的編輯

《王獻唐師友書札》中收有易忠箓寫給王獻唐的四通書信,有一通對我們了解《古印甄初集》的編輯不無裨益。錄于茲:“蒙惠二匋拓,當以草隸為,真而精。憶春間,高軒曾得張敞二字印。今此間友人又獲一京兆尹印(未著錄),茲拓呈一鑒。如欲拓入《印帚》。幸寄紙來,遲則不行。又見軍假侯印,亦罕有者。私印二,乘馬姓見班史,如鄭衛(wèi)二姓,在一穿帶印,豈可料耶。幸審釋見示。附《鵠磯印摭》紙十余頁,祈為拓張敞印寄下。以京兆印已收入,不可無人以實之耳。忠箓敬問獻唐道長無恙。甲午中秋。匋齋藏張敞之印,后歸陳伏廬?!?/span>

從這通信可知,易、王二人經常交流信息,并交換印拓。他們交換的印拓,有一些是為了編輯印譜用的。比如易忠箓表示可以提供友人新獲得的京兆尹印的印拓給王獻唐,以便他編輯《兩漢印帚》,而他也不忘向王討要張敞印的印拓,以編入《鵠磯印摭》。

此外,在易氏寄給王獻唐的書信中還夾有一張《古印甄樣本附提要》,這是我們了解《古印甄初集》編輯過程最直接的資料。樣本不同于樣書。樣書是書籍出版前校對文字、圖版用的印前書,是一本完整的書;樣本是從已經出版或將要出版的書籍中抽印一頁或數頁,以便征訂。

《古印甄樣本附提要》首先交代了編輯緣由。“自來金石拓本,惟古鈢印譜流傳至罕。無論宋明,即清末吳愙齋之《十六金符齋藏印》,濰縣高郭二氏之《齊魯古印捃》等譜,近且不易得。再前如汪秀峰之《錦囊印林》,則價等兼金矣。近日輯印譜之精者,惟黃賓虹、陳伏廬二家。然不久二家之印,均已散失,或流于海外,故其譜亦難再得。牟利之徒,見古譜之日稀,乃復以西法鋅板(版),翻造古印,打譜誑世。實失古人篆刻真意,徒存膚廓,固不足道?!?/span>

易忠箓編輯《古印甄初集》,是有感于古印譜難得,而鋅版翻造的印譜,“實失古人篆刻真意,徒存膚廓”。

從這份“樣本”,我們還可以知道:周佩之收藏的數千鈕古印,并不是不加選擇地編為印譜,而是經過易忠箓“詳加審定,去其剝蝕諸品,擷其精華”。

印譜作為一種特殊的書籍,鈐印是編輯過程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據“樣本”說:“復得穞園佳偶萬靈蕤女史細意鈐朱,妙手傳古,無纖毫漏白蒙刀之弊,以至印泥紙墨,板(版)式裝訂,無一不古雅堅實。備藝術上之能事,且欲駕前此諸譜而上之?!?/span>

編輯成書的《古印甄初集》,“內分三代古鈢六十鈕,漢官印二十鈕,畫像印十鈕,穿帶二面印十鈕,私印六十鈕,合同花押四十鈕,計裝四冊,每部定價十六元”。

古印甄初集

三、從營業(yè)書目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集古印譜

《古印甄樣本附提要》說:“近日輯印譜之精者,惟黃賓虹、陳伏廬二家?!睂嶋H上當時編輯集古印譜蔚然成風,黃、陳不過是特出者而已。現(xiàn)依據筆者過眼的一些營業(yè)書目,管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集古印譜,進而幫助我們理解產生《古印甄初集》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論及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印譜,不能不提西泠印社。筆者見過四種西泠印社的營業(yè)書目,其中兩種設有印譜類。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印行的《西泠印社金石印譜法帖藏書目》,共收印譜二十九種。民國廿四年(公元1935年)《上海西泠印社潛泉印泥發(fā)行所出品目錄》,共收印譜六十一種。細心比對,可以發(fā)現(xiàn),1935年的營業(yè)書目中,印譜的種類增多了,但1913年書目所列的老印譜卻大都缺貨,即便有存譜,價格也漲了一倍。如《周秦古鈢》二冊,在1913年書目中,定價洋一元;在1935年的書目里,定價就成了洋兩元。這印證了《古印甄樣本附提要》所說的“古譜之日稀”,集古印譜“近且不易得”“價等兼金”。

除此之外,其他社團和書局的營業(yè)書目中也可以看到集古印譜。

民國廿五年(公元1936年)印行的《宣和印社出品目錄》,共收印譜三十三種。從這本書目,可以看到原印鈐拓印譜和金屬版(即鋅版)印譜懸殊的價格差。如原印鈐拓《西泠八家印選》四冊,定價洋八十元;金屬版的《西泠八家印譜》一冊,定價洋三元六角?!豆庞≌鐦颖靖教嵋氛f:“以西法鋅板(版),翻造古印,打譜誑世。實失古人篆刻真意,徒存膚廓”,實際上一分價格一分貨,古印不僅是稀缺資源,用原印鈐拓也更為耗時耗力。

民國廿五年印行的《有正書局書目》,共收印譜十一種。其中《匋齋藏印全集》《歷代古印大觀》,都是流播甚廣的集古印譜。

民國廿五年印行的《神州國光社書畫碑版總目》,共收印譜三種,《陳簠齋手拓古印集》《簠齋藏玉印譜》《賴古堂家印譜》皆為集古印譜。

這些書目不過冰山一角,二十世紀上半葉編輯的集古印譜數目要遠過于此。

四、余論

二十世紀上半葉,冰社、西泠印社等金石學社團和報刊如雨后春筍,鼓蕩起印學研究的熱潮,編輯印譜更蔚然成風。

私家集古印譜,除易忠箓提到的黃賓虹、陳伏廬二家外,尤為特出者當推琉璃廠尊古齋主人黃伯川,他編輯過多種集古印譜,如《尊古齋集印》《尊古齋古鈢集林》《衡齋藏印》等(見《尊古齋書目》)。

有需求才會有生產,印譜也不例外。檢點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文化人藏書目,印譜大都不會缺席。比如魯迅的藏書中,就有《隋唐以來官印集存》(附《補遺》)、《十鐘山房印舉》、《七十二侯印譜》等。再如鄭振鐸的藏書里,也有《集古印譜》《讱葊集古印存》《十六金符齋印存》《衡齋藏印》等。其他如梁啟超、傅斯年、顧頡剛、馬敘倫的藏書目中也不乏印譜。

印譜為文化人所寶重,與當時“復興古學”“整理國故”的學術風潮息息相關。羅振玉和王國維都特別看重古璽印的文獻價值。羅振玉不止藏書中有為數可觀的印譜,而且他還集藏了大量古印,并編輯有《雪堂藏印》。在為《齊魯封泥集存》所作的序言中,王國維說:“竊謂封泥與古璽印相表里,而官印之種類,則較古璽印為尤夥。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為用至大?!庇纱丝梢?,古璽印除了具有藝術價值,更多的時候,還被當成了佐證經史的重要材料。

最后,可能也是很多讀者關心的一個問題,易忠箓的《古印甄初集》面世后,是否獲得過相應的認可?作為原印鈐拓的珍貴印譜,《古印甄初集》不可能大規(guī)模傳播,我們也很難考察它的影響力。不過幸運的是,在黃賓虹的藏書目中,我們看到有“古印甄”四冊。黃氏一生致力于古璽印的收藏和研究,他所藏印譜有一百三十多種,不僅數量多,質量也高。囿于資料,我們無從考索黃、易二人是否有過交集,但《古印甄初集》出現(xiàn)在黃氏藏書目中,無疑體現(xiàn)了專業(yè)人士對這部印譜的認可。

(唐) 懷素 自敘帖 (局部)

紙本墨筆 縱31厘米 橫1300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者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編輯:劉谷子)

全文刊載于北京畫院《大匠之門》?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