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及其《晉王右軍集》概述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是東晉時期最杰出的書法家,因其官至右軍將軍,故被稱為“王右軍”。他出生于書法世家,自幼受家庭影響學(xué)習(xí)書法,后成為一代書法宗師,被后人尊稱為“書圣”。 《晉王右軍集》的內(nèi)容《晉王右軍集》是王羲之書法作品的集合,其中包括了多種書體的作品,如草書、楷書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王羲之卓越的書法技藝,也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文化風(fēng)貌。例如,其中收錄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的代表作。 《晉王右軍集》的部分作品介紹在《晉王右軍集》中,我們可以找到王羲之的多幅書法作品,如《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等。這些作品各有特色,展現(xiàn)了王羲之在不同風(fēng)格和場合下的書法創(chuàng)作。例如,《二謝帖》展現(xiàn)了王羲之與友人間的書信往來,內(nèi)容涉及個人情感和時事評論。 王羲之書法的影響王羲之的書法不僅在當(dāng)時受到高度評價,而且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書法作品被歷代書家公認(rèn)為典范,許多書法家都以模仿和研究他的書法為榮。王羲之的書法風(fēng)格多樣,既有老莊哲學(xué)的簡淡玄遠,又有儒家中庸之道的沖和之美。 結(jié)論綜上所述,《晉王右軍集》是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這部作品集,我們可以深入了解這位偉大書法家的藝術(shù)成就和他對后世的影響。王羲之的書法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的璀璨明珠。 
晉王右軍集 題詞作者:《晉王右軍集》王羲之 殷洪源與桓溫不協(xié),王逸少移書苦諫,欲畫廉藺于屏風(fēng)。又曲止北伐,皆不見聽,果敗于姚襄。謝豫州邁往不屑,才非將帥,違逸少之言,后亦狼狽。世謂其形神在名山滄海之間,于天下事,抑何觀火也?,槴e南渡,江左粗安,王謝雖賢,未敢以區(qū)區(qū)吳越,經(jīng)緯天下。褚裒殷浩志奢才短,動而輒蹶。若復(fù)不守江東,遠慕諸葛伍員之憂,為期彌促卒。觀喪晉,釁發(fā)強臣,非繇外寇。逸少早識,善察百年。此數(shù)札者,誠東晉君臣之良藥,非同平原辨亡,令升論晉,追覽既往,奮其縱橫也。蘭亭詠詩,韻勝金谷,誓墓不出,義取老氏。與謝萬書,言山水弋鈞,拊掌開懷。又教子孫退讓,仿佛萬石。絲竹陶寫,恐為兒輩覺,則樂而能節(jié)矣。史云,逸少與藍田抵牾,愧嘆謝病,猶逐翰音而未睹登天者也。書法冠古今,飄云矯龍,亦藝成之一。后人寶其筆勢,聚字成帖,間有斷缺,尚圖球奉之誤,正可思,蓋在是乎?
婁東張溥題 晉王右軍集 目錄作者:《晉王右軍集》王羲之 卷之一
書 二二六三
遺殷浩書 報殷浩書
與會稽王箋 與尚書仆射謝安書
與謝安書 又
與桓溫箋 誡謝萬書
與謝萬書 與人書
又 章草帖
與所知書 飛白帖
又 又
辭舉帖 辭郡帖 恭命帖 殊遇帖
會稽帖 此郡帖
上虞縣事帖 又
又 諸暨帖 余姚帖 軍府帖
湖熟帖 郡荒帖 斷酒帖 又
奉法帖 簿書帖 增運帖 又 防民帖 深情帖
從宜帖 玄同帖
誠理帖 資生帖
慕容帖 渭南帖
方軌帖 群兇帖
送袍帖 給船帖
功曹帖 發(fā)詔帖 軍使帖 仲舒帖
尚書帖 志嶠帖
此聲帖 又 又 荀葛帖
文集帖 歌章帖 戲詠帖 月儀書
十七帖 又逸民帖
又來居帖 又龍保帖
又絲布衣帖 又七十帖
又 又六日帖 又積雪凝寒帖 服食帖
又邛竹杖帖 又都邑帖
又誅從帖 又胡母從妹帖
又胡桃帖 又蜀郡帖 又講堂帖 又譙周帖
又 又
又朱處仁帖 又成都城池帖
又鹽井帖 又來禽帖 又 又薦虞安吉帖
又兒女帖 桓公帖
又破羌帖 又
又虞義興帖 又
又 又
云子帖 又
又 又
安西帖 又稚恭帖
又清和帖 又
又 又 庾丹楊 又
又 又
又 又
殷侯帖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宰相安和帖 彭祖帖
袁彭祖帖 孔建安帖 與郄家論婚書
卷之二
方回帖 又
又 重熙帖
又 又
又 又
又 嘉賓帖
二郄帖 又 荀侯帖 又
謝仁祖帖 又
又 又
安石帖 萬石帖
又 又
又 又 又 謝光祿帖 二謝帖 又
謝生帖 又
又 又
又光期帖 又
謝司馬帖 玄度帖
又 又
又 玄度帖
又 又
又西間帖 又
許君帖 論諸葛昏書
諸葛宏帖 弘遠帖
又 又
又 阮光錄帖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范公帖 范生帖
羊參軍帖 又
又 曹參軍帖
參軍帖 又 白牒帖 周參軍帖 虞休 董祥
馮公帖 溫公帖
周常侍帖 徐舍人帖 徐侯帖 朱博士帖 王會稽帖 暨主簿帖
劉生帖 二蔡帖 江侯帖 江生帖
張令帖 丘令帖
何侯帖 太常帖
司馬帖 又
又 又
又 中書帖 明府帖 長史帖
鎮(zhèn)軍帖 義興帖 又 吳興帖
又 又
永興帖 臨川帖
上虞帖 又
潁陽帖 鄱陽帖
東陽帖 先生帖
又 夫人帖
又 又
又 又 女婿帖 司州帖
又 又
又 又
敬豫帖 敬和帖
又 敬親帖
又 敬親帖
敬倫帖 又
延期帖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官奴帖 又 又 又
官奴帖 穆公帖 又 又
又 又
又 遮何日西帖 又 農(nóng)敬親帖
又 又
告姜帖 又 阿刁帖 迎慶帖
和方帖 道沖帖
豹奴帖 野大帖
又 又
道護帖 賓諸人帖
又 又
知定帖 又 又 又
華直帖 華母子帖
又 念奴帖
二奴帖 貴奴帖
阮兒帖 靜婢帖 又 遠嘉興帖
又 鶻等帖
彥仁帖 又
修載帖 伯熊帖
又 又
又 長素帖 又 又
子卿帖 又
道長帖 道祖帖
陽主帖 茂善帖
君遠帖 祖伯帖
郎子帖 陽化帖
元道帖 德孝帖
熙孝帖 長翔帖 長高帖 長風(fēng)帖
長平帖 君服帖
源書帖 又
又 又
尚書中郎帖 又 又 又 建安帖 又 省弟帖 又 又 又 又 兄子帖
又 賢姊帖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亡嫂帖 庾新婦帖
郗新婦帖 中郎女帖
姨母帖 又 李氏甥帖 雜帖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問慰諸帖上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問慰諸帖下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女蔞凡帖 吳興鲊帖 紫石散帖 新栗帖 須果帖
蒙風(fēng)膠帖 啖蚶帖
須未帖 又
麻紙?zhí)?br>啖豆帖
鯉魚帖 舍子帖
擇藥帖 卬竹枝帖
狼毒帖 采菊帖 黃甘帖 奉橘帖
白石枕帖 里鲊帖
筆精帖 愛鵝帖 野鴨帖 蘄茶帖
鸕鶿帖 鷹嘴帖 豉酒帖 石脾帖
東書堂帖 又
序 二三七六
蘭亭集序
書后 二三七六 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
文 二三七八
祭墓文
詩 蘭亭集詩兩首
附錄 二三七九
本傳
晉王右軍集目錄終
晉王右軍集 卷之一作者:《晉王右軍集》王羲之 晉王右軍集 卷之二作者:《晉王右軍集》王羲之 遠宦帖 釋文: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并數(shù)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姨母帖 釋文:臣十代再從伯祖晉右車將軍羲之書十一月十三日,羲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喪亂帖 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dāng)奈何奈何! 雖即修復(fù),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首頓首。 
孔侍中帖 釋文:九月十七日羲之報:且因孔侍中信書,想必至。不知領(lǐng)軍疾后問。憂懸不能須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報。 
寒切帖 釋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老久懸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謝司馬書,不一一。羲之報。 
平安奉橘帖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余 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 當(dāng)復(fù)悉來無由同 增慨 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fù) 何如遲復(fù)奉告羲之中冷無 賴尋復(fù)白羲之白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 不多得 
二謝得示帖 釋文:二謝面未? 比面遲承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當(dāng)試,尋省。左邊劇。 釋文: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行穰頻有哀禍帖 《右軍書記》:'足下行穰久,人還,竟應(yīng)快不? 大都當(dāng)任縣,量宜,其令□□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此帖僅是著文片段。 釋文: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yīng)決不?大都當(dāng)任 釋文: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婁東張溥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