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記得金庸所著的《神雕俠侶》中,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是在襄陽被楊過用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擊中后心不治而亡,不過在這本書的備注里也提到,實際上蒙哥是在攻打重慶合州的時候不克而死,至于飛石這個梗以及楊過這個人物,只是為了增加小說的趣味性,任何史料均無飛石以及楊過其人的記載。至于地點寫的襄陽而非重慶合州,也僅僅因為,襄陽與蒙古的戰(zhàn)爭時間更長、更慘烈一些。 蒙哥之死,死因雖為謎案,但死地卻確確實實發(fā)生在古代重慶合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合川釣魚城。因蒙古大汗之位并不像漢地皇帝采用父死子襲的傳統(tǒng),而是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將會議擁立,蒙哥當時身為蒙古可汗,在他攻打釣魚城之時,家里面只留了一個弟弟----阿里不哥,另外一個兄弟忽必烈被他派去攻打湖北鄂州,還有一個兄弟旭烈兀正在攻打歐亞國家的路上。蒙哥之死,引起了他三位兄弟對可汗之位的斗爭,正在攻打歐亞的旭烈?;厝チ?,正在攻打鄂州的忽必烈也回去了,他們回去蒙古的唯一目的,便是為了跟阿里不哥爭奪可汗之位。 可以說,蒙哥之死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蒙古的團結(jié),讓當時正處于強弩之末茍延殘喘的南宋延遲了滅亡的時間,讓歐亞國家減少或者說停止了持續(xù)被吞并的結(jié)局,它不僅改寫了中國的歷史,甚至也改寫了世界的歷史。 蒙哥最后想占領卻最終導致他身亡并引起蝴蝶效應的地方------重慶合川釣魚城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合川古稱合州,釣魚城位于合川釣魚山上,釣魚山曾是一座無名之山,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會處,山的海拔高度約為391米左右,突兀于嘉陵江的環(huán)流之中,山形陡峭險峻,難以攀登。古時,三江洪水時常泛濫,災民每到此時,便逃到山上來避難,山上糧食奇缺,就在災民被餓死之際,突然從天而降一位巨人,巨人每日坐在山巔巨石之上從淘淘江水中釣魚,拯救了這些災民。人們?yōu)榱烁兄x巨人的救命之恩,把巨人所坐的巨石稱為釣魚臺,這座山稱為釣魚山,在釣魚山上建的這座城便理所當然地稱為釣魚城了。釣魚城山下嘉陵江波濤滾滾,漩渦四起,釣魚城建立在這樣一個地理位置上,要攻克它并不容易。蒙哥硬是打了36年都沒有收復它。 那么,好好的一座山,為什么建了一座如此強大的釣魚城呢?什么人竟然會有如此眼光?其實,蒙古和宋朝曾經(jīng)是一隊盟友,他們一起聯(lián)手滅掉了金國,后來雙方因地盤所屬問題徹底鬧崩,從此友人變仇人。當時四川是南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南宋王朝總財力的三分之一全部來自于這里,又因為四川處于長江上游,在當時陸路并不發(fā)達的時期,走水路是最便捷的方式。要攻打處于長江中下游的南宋得先把“后戶”給滅了。切斷南宋的經(jīng)濟來源,斷了南宋王朝的“后戶”,如此這樣,才不至于在攻打南宋王朝時腹背受敵。 蒙古軍對漢地四川的征服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搞得南宋王朝人心惶惶,這時候,宋理宗安排了著名的軍事家余玠來四川主持大局。余玠先把駐地從毫無屏障的成都移到了恃有江山之險的重慶,并且發(fā)布了一條招賢榜:但凡有才有智之人,都來找我,必有重用! 來的人挺多。這來的人中就有兩兄弟------冉琎和冉璞。這兩人跟余玠提出:“在合州釣魚山筑城,積粟以守,勝于十萬之師”。合該這余玠心清目明,便讓冉氏兩兄弟在釣魚山上開工筑城,隨后在城中屯兵積糧。至今,在合川釣魚城依然能夠找到當年挖石建城的遺跡。這座城,與蒙古開啟了長達36年的抗爭,并且讓蒙古遲遲未能攻克重慶這塊屏障,延緩了南宋滅亡的時間。 釣魚城內(nèi)遺跡有很多處,進城初始便會看到宋軍練兵場,場地雖不大,卻方圓規(guī)矩,恍惚中,仿佛能看到宋軍操練的樣子;城中原來的軍營經(jīng)過修復之后變身為博物館,在博物館內(nèi)詳細陳述了釣魚城整個歷史故事,博物館的林蔭夾道上,還設立了蒙軍與漢軍對峙的雕像;據(jù)說釣魚城中有軍士4600余人,加上百姓總共有1萬余人,有人便要吃飯,吃飯得先有糧食,開山種田便理所當然,城中用來灌溉的池被稱為天池,當初開山建城時挖出來的石頭被拿去筑城,留下的石坑用來蓄水,水便用以澆灌莊稼;供人飲用的水則來自于宋井;城中還設置有跑馬道,可供“三馬并進,五人并行”,當有軍事險情的時候,守城部隊便可通過跑馬道迅速到達戰(zhàn)斗地點;在城中,至今依然保留著當時制作火藥的軍工廠。那么,蒙哥帶來的蒙古軍有多少人呢?曾有人認為大約有30萬人,后來經(jīng)過反復論證,覺得蒙哥的軍隊大約有5萬余人,1與5的對比,實力懸殊、誰勝誰負其實一目了然。 冬初的重慶,空氣新鮮,氣候清涼,站在釣魚城的城墻上看嘉陵江,但覺江水寧靜,時光靜好,江的這邊為釣魚城,江的那邊為蒙哥軍隊駐地,兩軍嘶殺的場面不復相見,但見城墻綠苔幽幽,依稀可辨舊時城墻的模樣,蒙哥軍隊的駐地依然保留著一部分遺跡,蒙哥戰(zhàn)死的地方綠草覆蓋,在現(xiàn)在看來,沒有血腥,沒有死傷,只多了一份村莊式樸實的安然。 ![]() 沿著護國門的臺階向上走,便能見到巨人釣魚拯救災民的釣魚臺,釣魚臺斜對著護國寺,這座寺廟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相傳護國寺的開山始祖便是寫下那首“山僧不會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的詩僧石頭和尚。 ![]() ![]() 現(xiàn)代人游覽釣魚城,會驚訝于這樣一座小小的城便阻擋住了蒙古軍伐漢的腳步,要知道,忽必烈奪取汗位之后,最后一步步讓蒙古的鐵蹄踏上漢地,并廢除了漢朝建立了元朝,這樣一只勇猛的軍隊,卻被一座城牽絆了36年。古代文人墨客對釣魚城的豐功偉跡贊揚不絕,紛紛在石壁上題詞刻字,釣魚城甚至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那么,為什么這么一座看似并不起眼的城,卻這么難以攻破呢? ![]() ![]() 清代翰林羅愔在《釣魚城賦》中寫道:“蜿蜒鳥道,側(cè)目駭而神驚;磋嶫雞頭,舉足虞其失次,周迥數(shù)十百里,惟羽族始能飛來,俯視二千余仞,即猿猱亦難攀至,上至重霄,下臨無地……”這段話深切描述了釣魚城不能攀爬只能硬攻的地理位置,放棄水路,從懸崖爬上城墻入城,這條路、這個方法絕無可能,因為連善于攀爬的猿猴都難以成功,更別說人了,除非是身長翅膀的“羽族”。 ![]() ![]() 城的堅固與易守與城墻位置一處“飛檐洞”還有一點關(guān)系?!帮w檐洞”洞口狹小,本是山頂巖上一道天然縫隙,因上面修筑了城恒,故而形成巨石夾峙。史料記載,公元1259年,蒙哥御駕親征釣魚城時,曾偷襲護國門,守將王堅調(diào)兵遣將,從飛檐洞出奇兵對蒙軍實施兩面夾攻,并取得了勝利。 ![]() 不過,歷史的趨勢始終無人能擋,當南宋王朝早已名存實亡的時候,一座釣魚城也無法挽救歷史滾滾向前的潮流,釣魚城的最后一任守將王堅在蒙古軍答應不屠城的條件下,帶著他的軍士自刎于釣魚臺。 ![]() 從此,魂歸釣魚城,生死兩相依。人們走進釣魚城,不僅感嘆金庸先生對襄陽和合川故意“互換身份”的故事安排,而且感嘆那些消逝于歷史洪流中的古人們,更加感嘆這座城,它表達了重慶厚重的歷史,也是所有重慶人的驕傲。 TIPS:景區(qū)門票:60元,轉(zhuǎn)運車:5元/單程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08:00-17:00 |
|
來自: 閱讀財富 > 《中華古文明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