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釣魚城:見證中國最堅固的軍事堡壘
天涯人今年浪跡四川的崇山蜀道,由北部的廣元進入四川,南到大渡河、鐵索橋,東到南充、廣安,靠近長江已經進入重慶轄區(qū),這里有一處景點是我非常想去的地方,這就是合川的釣魚城。
釣魚城所以這樣吸引我,是因為蒙古元軍從亞洲橫掃歐洲,碰釘子最重的就是這座釣魚城,南宋將士守土抗戰(zhàn)達三十六年,這是一代人的光陰,實在不可思議,而且從中國軍事史上也沒有任何一座城池出現(xiàn)這樣光輝的戰(zhàn)績。
合川原來是縣級行政單位,自從重慶被劃成直轄市以后,這里已經成為重慶的一個區(qū)。第一次來到合川,但感覺到這里市容市貌以及人們的衣著大阪還是帶有鄉(xiāng)土地氣息,沒有一絲大城市的氣魄。經詢問,釣魚城軍事堡壘并沒有在城區(qū)內,還距離城區(qū)有十公里之遠,還要繼續(xù)勞頓之苦。
 釣魚城護國門
我在長途汽車站了解到從這里有通往釣魚城景區(qū)的汽車,但我在站臺等待了半個小時也沒有見到車來,眼看時間不早了,為了能在釣魚城多逗留一些時間,我是不能在這里死等了。好在客運站廣場上兩輪摩托像蝗蟲一樣多,在人群中穿來穿去,為了減少城市中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機率,我還是牽一輛到郊外,誰讓交警不作為呢。
摩托車駛出城區(qū),越過寬闊的嘉陵江,眼前是無垠的農田和叢林中隱約的農舍,道路寬闊、空氣清新,山川秀麗,鳥語花香。行使不長時間,遠方突兀出一道山梁,摩托車隨之閃入林中,七拐八轉,來到山頂,這就是久負盛名的釣魚城。

在護國門的甬道上清晰可見古棧道留下的遺跡
釣魚城山高約四百米,此山北面是嘉陵江和渠江的匯合之處,兩條大江合其水勢,奔騰而下,但到了釣魚城山下,由北面轉到西面,然后又繞到南面,好像小伙子要將美麗姑娘通身看個遍似的,從釣魚山北、西、南繞了一圈,只是由于長江近在咫尺,嘉陵江才戀戀不舍的放棄釣魚城,留出東面缺口而匯入長江,臨江居險成了釣魚城的優(yōu)勢。
釣魚城優(yōu)勢之二是此山可以說就是為軍事要塞而生成的,南方氣候濕潤,土質柔軟,山體陡坡不多,而此處的山坡夾雜著巨石,坡度陡峭,這種山形在陜西的黃土高原最常見,平地凸起,立陡立隘,陜西稱之為塬,南方并不多見,而釣魚城就是這樣的地形,十分罕見。

城墻上的炮臺
其三是它的地理位置特殊,這里距離重慶不到百公里,扼其嘉陵江上游,古代交通多以水網為主,占領此地就可以拱衛(wèi)重慶北方的安全。
中國歷代的封建王朝,最懦弱的就是宋朝,觀南宋史沒病也能讓趙氏的昏君給氣糊涂了。但就是這樣懦弱的王朝其將領據(jù)守釣魚城守土抗戰(zhàn)達三十六年,這在中國城堡防衛(wèi)史上是罕見的。

凸石中透露出兇險
北宋時期蒙古再次崛起,此前中國北方的土地無論是匈奴時期還是突厥時期,其勢力遠沒有到達黃河流域。但到了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后,顧及武將尾大不掉,所以自廢武功,成為中國歷史上武力最懦弱的王朝。
中國人信奉佛教,可能是這樣得罪了耶穌,反正中國歷史上凡是和平發(fā)展的時候就會有一位惡魔降臨人間,從英國海盜到倭國小丑,再到現(xiàn)在的山姆大哥,就像狐貍永遠圍著雞窩轉一樣,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永遠伴隨著苦難。

民國時期留下的遺跡
公正的說,宋朝的皇帝也不個個都是窩囊廢,也有好多精英,比如宋徽宗的琴棋書畫可是說是從古到今的中國執(zhí)政者中最有文藝修養(yǎng)的人物,其瘦金體毛筆字已經流芳百世。如果宋徽宗現(xiàn)在轉世,隨便畫一幅字畫,就能造就一位千萬富翁。
就是這樣一代宋朝皇帝,夢想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時耶穌還是在這個王朝身旁樹起一個兇悍的惡魔,而且是頂級的超級大國。在中國北方的大漠深處,蒙古人逐漸崛起,軍靴踏遍亞歐兩洲,有這樣一位鄰居就注定了宋朝的悲哀下場。

這樣的遺跡隨處可見
隨著蒙古騎兵南侵,四川也開始了戰(zhàn)備,1240年釣魚城軍事要塞開始修建。當時建城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這里的戰(zhàn)略地位,釣魚城位于重慶的北部,又扼守嘉陵江上游,是蒙古軍隊南進的必經之路。還有一個是蒙古軍鎮(zhèn)壓人民反抗非常殘酷,凡是反抗的城鎮(zhèn)一律屠城,此前的1231年蒙軍曾一度占領合川城,并血洗城池,激起人們的憤怒,所以在釣魚城建成以后南宋將合川的治府搬到了山上。當然南宋并沒有單純在釣魚城一地建立山城堡壘,而是在四川西部八州府都修建山城堡壘,可惜其他地方在此后的戰(zhàn)爭中都沒有保住。

制造火藥的遺跡
來到釣魚山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城墻,蜿蜒如龍蛇一般,沿著山勢而上下。釣魚城城墻周長約七公里,山上地勢平緩,地面開闊,完全可以種糧,這就解釋了蒙古軍隊圍困釣魚城多年,而山上糧食不缺的原因。三國時期馬謖防守街亭就是因為山上沒有水源而大敗,街亭我去過,山還沒有釣魚城高,但山上就是沒有水源。感謝上蒼,釣魚城內不但有古井,還有魚塘,山上簡直就是魚米之鄉(xiāng),這為軍隊的后勤供應提供了保證。
史料記載,1258年宋蒙那次戰(zhàn)爭,釣魚城被圍困半年以后,攻守雙方出現(xiàn)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本來被圍的一方應該糧食短缺,但此時的釣魚城糧食充足,卻是山下的蒙軍出現(xiàn)糧食短缺。這是因為蒙軍每到一地都進行屠城,附近已經成為荒野,而四川距離北方的大漠山途遙遠,道路艱辛,蒙軍只能饑一頓飽一頓的在山下度日。釣魚城守軍探知這情報,就向城下的蒙軍拋下重三十斤的活魚兩條和蒸面餅數(shù)百張,羞辱蒙軍說:“你們這些兵可以吃這些鮮魚、面餅,再攻十年,你們也爬不到山頂?!?/span>

大青石砌筑的城墻
釣魚城的城墻依山而建,城墻是由巨大的條石砌筑,高約十余米,墻外就是懸崖。城墻內部臨墻是一條寬約三米多的馬道,便于調動兵力。城墻上砌筑有雉堞,隔不遠還有炮臺。
釣魚城城墻最有欣賞之處是臨江的一字墻,站在城墻上,嘉陵江居高臨下,盡收眼底。遠望山霧蒙蒙,近觀巨石突兀。城石斑駁,留下多少刀斧痕跡;馬道蜿蜒,猶聞壯士振山呼喊。

暗道
南一字墻還有一處暗道,稱飛檐洞暗道,出口在城外隱藏在怪石和草叢中,1259年4月23日蒙軍偷襲護國門,守將王堅遣死士五十人從此下,攀巖打敗蒙軍。我從這處暗道爬到城外才知道,即使蒙軍發(fā)現(xiàn)這處暗道也是無可奈何,首先暗道出口懸在城墻外半山中,還有就是暗道中有兩塊巨石相對而立,其狹窄處只能一人側身而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從城外遙看城墻
臨江有一座城門,曰護國門,城門上設有敵樓,還有拋石機的底座遺跡。城門外地勢險要,依墻臨江,上山的道路由棧道鋪就,現(xiàn)在棧道的遺跡尚在。為了安全起見,城門內還有一段甬道,兩側是高聳的城墻,使進城甬道顯得非常狹窄,這樣即使城門被攻破,守軍還是可以站在城墻上甕中捉鱉,可謂萬無一失。
城池內有一處巨巖,巖石頂部平整,面積有百余米,清晰可見幾處人工鑿建的凹形鍋,直徑大約有兩米,這里地名叫九口鍋,是當年宋軍軍工作坊的遺址,是制造火藥的地方。

獨釣中原牌坊
游覽釣魚城的游人不多,游覽護國門以后,我信步沿著嘉陵江一側的城墻前行。太陽好像不愿回憶釣魚城這段血腥歷史,又舍不得這里的魅力景色似的,時而探出臉色,時而躲入陰云之中。我沿著城墻走了一圈,釣魚城的東部沒有什么景點,地處偏遠,所以游人很少來這里,城墻上已經只有我孤身一人了。遠山蒙蒙,風吹得樹林沙沙作響,我耳邊仿佛響起戰(zhàn)馬嘶鳴的聲音,我在城墻上尋找著,尋找著…,突然我看到了城墻上有一處石刻的景點介紹,我萬分欣喜,我要找的就是這里。

搬遷到山上的縣衙門
1251年蒙哥繼承汗位,繼續(xù)執(zhí)行南進的計劃,這次他吸取了窩闊臺三路進軍,兵力分散的教訓,決定主力進攻四川,由于湖北戰(zhàn)場雙方僵持著,所以蒙軍的目的是占領四川以后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對南宋實行戰(zhàn)略包圍。
2月2日,蒙哥汗率領大軍從北面的雞爪灘渡過渠江,進至石子山扎營,由于釣魚城三面臨江,只有東面與陸地相連,所以指揮部就設在這方面。石子山與釣魚城東新門相望,中間隔著一座小山,當?shù)厝朔Q作腦頂坪。
從2月3日蒙軍開始攻城,一直打到5月份,每天是戰(zhàn)火紛飛,蒙軍曾一度爬上城墻,但沒等站住腳,就被宋軍反擊下來。
進入6月,酷暑難耐,蒙軍根本就不能適應這種天氣,但釣魚城久攻不下,進攻部隊被粘在這里。
為了更好的指揮部隊,蒙軍在臨近東城墻的腦頂坪山上修建一座塔樓,但這樣的行動早就被宋軍所警覺。當塔樓修建完畢,蒙哥汗登上塔樓的時刻,宋軍的炮火也跟著到了身邊,蒙哥汗就此身負重傷,最后死于附近的重慶北溫泉。

擊斃蒙哥汗的腦頂坪
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即位,繼續(xù)執(zhí)行占領南宋的政策,所以釣魚城保衛(wèi)戰(zhàn)始終沒有停息,此城一直屹立到南宋滅亡以后兩年。
觀釣魚城雖然險要,但其固守如此長的時間,其原因一個是蒙古人殘酷的屠城,將人逼到絕處,只能拼死反抗。更重要的是將士一心,精誠團結,才能造就這樣驚天動地的偉業(yè)。
宋朝亡不亡于形勢而是亡于人事,南北兩宋也是人才輩出,北宋的楊業(yè)、南宋的岳飛歷朝歷代家喻戶曉,其戰(zhàn)功使北人膽寒,但腐敗的宋朝昏君不能見用,自毀長城,也是上天的報應呀。
2011-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