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詩詞故事 記得關注長風 春去秋來,這本是無法避免的自然規(guī)律,可聽多了順其自然的道理,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去留無心的釋然呢! 暮春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每一個愛美感性的人類呀,大抵都會為花憂風雨,為春逝而傷神。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美好是青春,每一次春天的逝去,都牽動了不少人心,泛起無限愁緒。 故而傷春惜春送春、為美而嘆息的詩詞,俯拾皆是。 南宋才女朱淑真,就有過一首經(jīng)典的惜春詞:《蝶戀花·送春》。 《蝶戀花·送春》 朱淑真,宋朝著名的女詞人。 千年前有“趙宋詞女,李朱名家”的說法,只是可惜朱淑真的作品在她死后被其父母付之一炬,百不存一。 故而在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人人只聞李清照,再也不識朱淑真。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下,女子即使才華蓋世,仍不能讓她們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歷數(shù)古代才女,似乎都是命運多舛之人。 朱淑真亦是如此。 朱淑真,留給我們太多的謎團,盡管后人多方推斷驗證,對她生活的年代仍舊眾說紛紜。 有人根據(jù)她和北宋宰相曾布之妻魏夫人切磋時推斷她是北宋末年人,又有人根據(jù)《璇璣圖記》說她生活在南宋。 可無論她生活在什么時代,都不能否認她一生的才華。 朱淑真出身于讀書世家(有人說是朱熹的侄女),家境比較優(yōu)渥,她從小就對詩詞耳濡目染,并且度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 從她的作品當中,不難看出她少年時戀愛了,對方是一位讀書人。只是她的這位情郎可能天賦遠不及她,所以科舉之路并不順遂,因此得不到朱家大人的同意和祝福,戀愛也就無疾而終了。 朱家父母為自己的女兒包辦了一場婚姻,朱淑真就這樣出嫁了。 根據(jù)《斷腸集序》里記載,她乃嫁無才無德的市井民為妻。朱淑真的丈夫不僅尋花問柳,而且還常家暴自己妻子。因此朱淑真經(jīng)常獨守空房,婚姻極為不幸。 志不同道不和,三觀不一致,朱淑真煎熬了幾年后,還是下定決心與丈夫決裂。 女子主動要求離婚,這在當時自身是極為不利的。李清照和張汝舟對薄公堂后還要坐牢。 朱淑真經(jīng)過一番折騰,總算是把婚離了,但她的父母感覺跌了面子,便將她關在深閨之中不肯外出。 在經(jīng)歷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朱淑真每臨風對月,皆觸目傷懷,這首詞就是這般而來。 詞的上片寫景來抒發(fā)自己對春天的眷戀。 “樓外垂楊千萬縷,故系青春,少住春還去。”樓外的楊柳不舍得春天,雖纏綿多情,極力挽留,但春天還是匆匆而去了。 “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边@里對景物作了進一層的描寫,既然柳枝系不住春天,那漫天飄飛的柳絮,就像尾隨春天歸去,去探看春的去處,從而把春天找回來。 他這種柳絮隨春的寫法,還真是獨出心裁,迂曲之趣。 這里說柳枝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表達了對春天的眷戀,又何嘗不是說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如果前面是側面烘托,那接下來就是正面描寫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贝藭r滿眼郁郁蔥蔥,耳邊還能聽到杜鵑烏啼叫,鳥本是無情,可它此時叫聲凄厲,豈不也在為人愁苦。 “綠滿山川聞杜宇“抓住了暮春典型特征,有聲有色的寫出了暮春之景。無論是草木繁盛,綠色蔥蘢,還是杜鵑啼鳴,都意味著春天即將過去,初夏將要到來。 詞人觸景傷情,知道春天已不可留,無限煩惱涌上心頭,只好無可奈何地“送春”了。 ”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霸~人依依不舍的端酒送春,可春卻不解情。 ”不語“道出了她此時的寂寞和孤獨。而接下來的黃昏雨,更將她這種孤獨悲涼的心情襯托的淋漓盡致。 這首詞作者運用擬人的寫作手法,通過楊柳、飛絮、杜鵑、春雨等意象,構成了一幅凄婉別致的畫面,完美的表達出了朱淑真那孤獨寂寞的憂郁情懷。 可能正是每天過得這么凄苦,她又想起了曾經(jīng)的美好,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的初戀,便想方設法的和初戀聯(lián)系,甚至還在一個元宵節(jié)見了面。 可她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為世人所不容,也許是人言可畏,也許是被世事傷透了心,她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最后抑郁早逝,結束了其坎坷一生。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