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一部唐朝電影中,雍容華貴的楊貴妃對醉眼惺忪的李白說道:“李白,大唐有你才了不起。” 是啊,李白是詩仙,他還自稱為酒中仙,他仿佛就是為詩酒而生,也能為詩酒而死。 ![]() 他酒入豪腸,釀成了盛世月光,化作了千古不朽的篇章。 他瀟灑不羈性格縱放,一輩子都在流浪,足跡踏遍了祖國的三山五岳,四海八荒。 他行事坦蕩,看到什么就縱筆寫什么,心里有什么,就不吐不快。 他這繡口一吐便就是半個盛唐風(fēng)華,詩壇的半壁天下。 詩歌的各種體裁,李白都能駕輕就熟,信手拈來,但他最為擅長的還是七言古詩。 不為別的,只因七古形式活潑、體式多樣、句法隨意、押韻自由,押韻隨意轉(zhuǎn)換,結(jié)構(gòu)大開大合,更能體現(xiàn)他那瀟灑快意的性格。 其次是他的五七言絕句的造詣,也臻于極境。 他筆下的五絕七絕這類小詩,風(fēng)格清麗可人、語言自然明快,抒一時之情,繪一地之景,往往隨口而發(fā)就能成為神來之筆,在盛唐時也是極少有詩人可以與之比肩。 ![]() 今天長風(fēng)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筆下的一首語言如話,意境唯美如畫的山水五絕名篇。 《夜下征虜亭》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征虜亭:東晉時征虜將軍謝石所建,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郊臨江的山上。 征虜亭如今雖不勝昔日光彩,但是根據(jù)史料所記載,這所亭子在當(dāng)時是極為出名的,也是金陵的一大名勝,其標(biāo)志性有些像黃鶴樓之于武昌。 正因如此,李白在此登舟前往廣陵(揚州)時,對這一路上所見到美景深有感觸,才有感而發(fā)作下這首詩。 詩題五個字就把時間、場景,動作,交代清楚了,他是夜里從征虜亭出發(fā)。 ![]()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廣陵:唐初為揚州,天寶時復(fù)為廣陵郡,是當(dāng)時南方最為繁華的城市。 前兩句簡潔明了,“月明”一詞點題的同時,又把寫詩人此行的目的地交代清楚了。 古代的晚上不比如今到處燈火通明,月光是主要的光源。 夜里乘舟啟程,李白立于舟上,看月光朗照下的征虜亭,處處清輝流轉(zhuǎn),一派澄澈分明,眼前風(fēng)光當(dāng)真如詩如畫。 “山花似繡頰,江火似流螢” “繡頰”:唐時女子化妝流行先敷鉛粉,把面部涂得白白嫩嫩的,然后抹上胭脂,也稱繡面或花面。 征虜亭畔的叢叢山花,在朦朧月色下,透著紅暈色彩,就好像綽約多姿天真爛漫的少女佇立江岸,向詩人依依惜別。 “江火似流螢”,小舟輕搖緩進(jìn),明月當(dāng)空,波光粼粼,那江上江岸的燈火星星點點,忽明忽暗,像無數(shù)閃爍不定的螢火蟲,飛來飛去為詩人送行。 在船上,江水在動,船自然也在動,所以作者看江火也是在動的。 這樣一來,江火似流螢就不僅合情合理,還給整個畫面增添了活潑與生動之感。 ![]() 這兩句詩人抓住了客觀景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所顯示出的特有神態(tài),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從而惟妙惟肖的表現(xiàn)出來,可謂是精妙絕倫。 這樣的畫面不僅具有唐時特有的美感,同時也讓自己乘舟離別之際,平添了幾分難分難舍。既浪漫又深情,完美地表達(dá)了李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出游的喜悅之情。 現(xiàn)代流行歌手許嵩,歌曲《塵世美》中就完美地化用了這一句“月色如淺唱 江火似流螢,緩緩流淌的愛 ,芳菲不盡…” 整首詩簡潔明快,近乎速寫,以寥寥數(shù)筆就描繪了一葉滿載月光與星輝,行駛在波光滟滟的江上的扁舟。 江邊山花正艷,江中漁火流螢,當(dāng)真是一幅美得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 ![]() 讓我們在讀詩的同時,似乎也在親眼觀看著這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給人以無盡的享受,讓人不得不感嘆李白駕馭語言的能力之高,水平之妙。 自古寫春江花月夜的詩歌很多,李白這首《夜下征虜亭》,諸君覺得能否占有一席之地了呢?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