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F(xiàn)任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留學(xué)基金委“外國學(xué)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xué)金”指導(dǎo)教授,中國韻文學(xué)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xué)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yīng)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xué)。

李白的這首五言絕句,約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春,自江寧縣(今南京市的核心地區(qū))乘舟順長江東下赴廣陵郡(今江蘇揚州)時。當年他二十六歲,風(fēng)華正茂,出川剛兩個年頭,正在東南地區(qū)漫游。 “征虜亭”,今已不存,故址在今南京市,長江南岸。亭始建于東晉,文獻記載各各不一,或謂征虜將軍謝安建,或謂征虜將軍謝萬建。謝安、謝萬是兄弟,皆為東晉重臣,但《晉書》二人本傳中都沒有他們曾任“征虜將軍”的記錄,故以上二說均難以確定。大抵該亭得名的由來與“征虜將軍”有關(guān),至于將軍姓甚名誰,是何方神圣,尚有待于進一步的考證。前兩句“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交代此番出行的時間、地點、交通工具與目的地,作用略同于“日記”,簡明扼要。但也不單純是“流水賬”,以文學(xué)眼光來看,至少有兩個字是用得很凝煉的。一個字是“下”:南京在揚州的上游,順水放船,故云。一個字是“明”:形容詞作動詞用,為“照亮”之義。后兩句“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著力描寫旅途所見江上風(fēng)景。古代的帆船吃水不深,又當夜晚,故長江江面雖闊,也只是貼岸航行。南京至揚州一段江面,北岸為平野,南岸為丘陵。航船貼近南岸,因有夜月照映,故山花歷歷可見。山花何所似?似美人精心妝飾的臉頰。遙望江上,則漁船及其他航船的燈火,星星點點,搖曳不定,猶如夏夜里的一只只螢火蟲在飄飛。二句一近一遠,一靜一動,共同營造出了夜長江的秀美與空靈。在人們的閱讀印象中,李白的山水詩向來以大劈斧皴、雄奇俊偉見長,想不到他還有筆法如此蕭閑細膩,意境如此寧靜幽微的一面!南朝梁代的文學(xué)理論家劉勰在其《文心雕龍·物色》篇里,首次提出了“山林皋壤,實文思之奧府”,文學(xué)創(chuàng)作亦得益于“江山之助”的觀點,并贊曰:“山沓水匝,樹雜云合。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春日遲遲,秋風(fēng)颯颯。情往似贈,興來如答?!崩畎走@首山水詩之所以風(fēng)格迥異于其他代表作,不完全因為它是詩人早期作品的緣故,歸根結(jié)底,還是由于祖國的大好河山面相百變,多姿多彩。就拿長江來說,固然也會有“一風(fēng)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濤似連山噴雪來”,“月暈天風(fēng)霧不開”(李白《橫江詞》六首)的驚心動魄,但還是“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的時候居多,一經(jīng)詩人畫筆寫生,自能令讀者心曠神怡。
歡迎樓友們繼續(xù)在公眾號專輯后面,留言您想請教鐘教授的有關(guān)詩詞方面所有問題。答案會在本刊陸續(xù)公布。 另,此是屬于鐘教授的個人專輯,如您覺得內(nèi)容不錯,點贊紅包會入鐘教授專輯專用帳戶。鐘教授語,讀者關(guān)注閱讀就是支持,贊賞的紅包,都用于贈書(鋼筆字詩詞,書,刊……)。投桃報李,非以為報也,永以為好也!請贊賞鐘教授專輯的詩友們加小編微信號15021309959,小窗賜知地址,以便郵寄。小樓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蓋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蓋青青竹,風(fēng)描水墨圖。 孤身隨細雨,踩痛落花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