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jié)翻修手術目的是平衡屈伸間隙,重建下肢力線,重建關節(jié)線,重建骨缺損,最終獲得穩(wěn)定、無痛有功能的關節(jié)。 膝翻修手術主要分為七步: 顯露,切除皮膚疤痕。 徹底切除關節(jié)腔內增生的纖維疤痕組織。 對于膝關節(jié)僵硬或伸膝裝置攣縮的病例,需要特殊的手術顯露技術。比如股四頭肌腱斜切(Snip)、脛骨結節(jié)截骨術(TTO)。 方法很多,盡量保留骨量,避免進一步損傷軟組織 建議使用擺鋸、往復鋸,少用線鋸 選擇合適的假體(限制級逐漸加大): ![]() ![]() HRSK RSK 原則:使用最小的假體限制性達到最大的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穩(wěn)定性最重要)。 髁限制性假體的適應證:內、外側副韌帶功能不全,嚴重外翻畸形,無法平衡的屈曲間隙和伸直間隙(嚴重伸直強直、嚴重屈曲攣縮、翻修時)。 主要有3種方法:骨水泥+螺釘、異體骨植骨、金屬墊塊。異體骨植骨常出現(xiàn)骨吸收的弊端,所以金屬墊塊比較常用。 股骨墊塊包括: 1.股骨遠端墊塊:作用是恢復關節(jié)線,縮小伸直間隙。 2.股骨后髁墊塊:作用是增加假體穩(wěn)定,恢復正常旋轉對線,縮小屈曲間隙。 脛骨墊塊包括: 1.矩形墊塊:作用是代替單側較大的骨缺損。 2.雙側墊塊:作用是平衡屈伸間隙,維持正確關節(jié)線,代償平臺墊片厚度不夠。 股骨、脛骨中央型的骨缺損,會用到中心型墊塊,或者TM Cone,干骺端袖套等。 重建骨缺損后必須使用延長桿,用于分散應力,防止金屬墊塊應力遮擋造成的骨折或塌陷。 翻修手術中,想要完全準確的恢復關節(jié)線很難,所以需要盡量把關節(jié)線恢復到正常的區(qū)間范圍內。 翻修手術中,很多骨性標志已經不存在了,腓骨小頭、脛骨結節(jié)、股骨內外上髁、髕骨中心點等成為判斷關節(jié)線的參照物。 先重建脛骨平臺,恢復到正常關節(jié)線,參照脛骨重建股骨缺損,比如:通過股骨髁大小和后髁墊塊厚度,平衡屈曲間隙。 避免股骨假體過度前移,髕骨張力過大,造成膝前痛。 避免股骨旋轉不良,造成髕骨脫位與半脫位。 避免低位髕骨,造成髕骨與墊片前唇撞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