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閑人小櫻
當我們在旅途中,總是能碰到各種各樣的建筑,我們通常都叫它們房子,喜歡或不喜歡,只能憑感覺,憑我們所擁有的可憐巴巴的美的鑒賞能力。什么徽派建筑的馬頭墻、福建土樓的圍城,多是只能識個外形,其他的一概不知,只能自欺欺人的說,我喜歡自然的美景,不喜歡人造的景點。 或者說,嘿,那些老房子有什么看頭的?可是你去寺廟都是宮殿,去名人故居都是看他們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去古鎮(zhèn)都是老房子舊民居,城市是建筑的綜合體,鄉(xiāng)村是民居的集合點。 談到人文景觀,就離不開建筑,不懂得欣賞建筑的美,看什么都只能像沒有讀過詩的人那樣詞窮,贊美之詞,胸中有丘壑,口中卻說不出。 中國的古建筑之美,就像古典民樂般迷人,不同樂器演奏出不同風格的曲目,不同材料建成的也是不同風格的建筑。 所以,背完古詩的我們,也學點有關(guān)建筑的門道,在炫耀照片的同時,加上你對建筑獨有的見解吧! 讓我們跟隨林徽因開啟一次簡單的中國古建筑鑒賞之旅吧。 無論古今,評判建筑的三要素都是實用、美觀、堅固。 中國建筑數(shù)千年來,一直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系統(tǒng),無論是民居還是宮殿,均由若干單個的建筑組合而成。而這單個的建筑物,始終保留著三個基本的要素:臺基部分,柱梁或木造部分,及屋頂部分。 外形上,最莊嚴美麗的,最具有民族風格的,為中國建筑博得最大榮譽的,是屋頂部分。俏麗的飛檐,屋檐上的領頭仙人與檐獸亦各具功效或曾經(jīng)具備功效,而不僅僅是裝飾。 技藝上,經(jīng)過最艱巨的努力,最繁復的演變,登峰造極,在科學和美學上最成功的,卻是支撐那屋頂?shù)闹翰糠?,也就是那全部木造的骨架。這全部木造的結(jié)構(gòu)法,也便是研究中國建筑的關(guān)鍵所在。 而臺基,則是整個建筑的根本,無論是從美觀上還是結(jié)構(gòu)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堯有三尺之臺,漢有三階之制,重重疊疊的臺階,顯襯出宮殿的輝煌與莊重。(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大殿的臺階多為三級。)日本所學中國之建筑卻有丟棄了臺基,直接建在土上之宮殿,仿佛出土文物般沒落小氣,全無莊嚴肅穆之氛圍,顯得頭重腳輕。 斗拱,是中國建筑的真髓所在,即屋頂與立柱之間過渡的,支撐屋檐的多層曲木結(jié)構(gòu)。斗拱的產(chǎn)生在于承托中國式屋檐的深遠,斗拱的發(fā)展,也代表了中國各時代建筑演變的大部分歷程。 唐以前的全木造實物,國內(nèi)尚未得見,但在日本尚存多處,如奈良法隆寺之金堂,五重塔,和中門,乃飛鳥時代物,適當隋代。奈良唐招提寺的金堂及講堂乃唐鑒真法師所立,建于天平時代,適為唐肅宗至德二年。 遼代的應縣木塔是木造的典范。全木建造的建筑體現(xiàn)了中國建筑的精華。而在有些地方由于木頭的不易保存,也有用石材代替木頭建造的仿木造,但總體運用上不如全木造。
而中國的古建筑恰恰都符合。中國建筑的極其特殊神秘的屋頂曲線,只是結(jié)構(gòu)上直率自然的結(jié)果。工藝復雜的斗拱只是支撐大屋檐的需要。 就單個建筑物而言,欣賞中國古代建筑的流程可以是這樣的: 進門先看大門的構(gòu)造,確定品極,所謂門第之爭,爭的就是大門的制式; 再看院落的布局,幾進的庭院,影壁回廊等,池塘樹木等; 然后是正殿的建造結(jié)構(gòu),從臺基、柱梁、到屋頂,臺基是幾階的,柱梁有幾根,斗拱飛檐的造型,屋頂?shù)牡窳罕诋嫷取?/p> 從大到小,從整體布局到細節(jié)描畫,一個中國古建筑的欣賞就從此開啟了,也許你的設計師之夢被喚醒,也未可知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