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 浙江有一個小學生, 在一段時間內經常嘔吐。 去醫(yī)院檢查了,均無異常 最后,醫(yī)師通過催眠的方式進入了男生的潛意識 才知道孩子嘔吐的原因 原來 有一次班主任憤怒之下,打了他的同桌。 這行為當時就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但他沒有把這種反感情緒表現出來, 也沒有告訴任何人, 而是壓抑到了潛意識里。 ▼ 有網友評論: “又是體罰,教師中的敗類” 看到這句話,心里真不是滋味 也有網友評論: “現在老師不好當啊” 針對這兩句話,來說說我的看法 大家都覺得 體罰是師德的底線 很多人都說體罰學生的老師是敗類 其實也不盡然 我的小學語文老師 她是一位優(yōu)秀教師,深得學生們的喜愛 她會去“體罰”不聽話的學生 事后同學還是跟老師嘻嘻哈哈的 其實學生心里跟明鏡一樣,對他好的,他會懂 我相信很多家長有時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 就更不用說老師了 你只需要面對你自己的孩子 而老師要面對幾十位被家長們捧在手心的孩子 背負著幾十位孩子成長的責任 有些教師好聲細語 但學生卻蠻不講理甚至是辱罵老師 老師也是人啊, 情緒一上來就會產生過激的行為 ...... 我不贊同暴力的棍棒教育,更別說是兇殘的體罰教育, 但我們應該支持合理的懲戒教育。 懲戒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不能對孩子的人格進行侮辱 其實我們都知道懲戒教育是有必要的 但是懲戒不等于體罰!必須有度,達到即可。 古人云:嚴師出高徒 用來稱贊好師傅培養(yǎng)出好徒弟,嚴格的老師培養(yǎng)出好學生。 師德必守,師道必嚴。 真正的以人為本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 嚴是愛,寬是害 從古至今,這個道理一直都很清晰 這個新聞里并沒具體說明老師和他同桌當時的情景 沒有辦法分辨誰是誰非 不能說是一定是孩子的錯 但也不能說是一定是老師做了出格的事 現在的社會對學生的心理、對家長的心態(tài)研究較多, 而教師心理往往被忽視。 有調查發(fā)現,91.9%的教師認為自己有壓力, 62.7%的教師認為很有壓力或者極有壓力。 由于職業(yè)原因,教師這一行業(yè)備受各方的壓力...... 學生家長對子女普遍有著過高的期望值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也必然投射到教師身上 對老師產生很高的期望值和嚴苛的要求 長期下來搞得老師整天緊張兮兮 但當教師群體中發(fā)生個案的負面事情時 就會有媒體選擇性大量、反復的報道這起負面案例 如“某某學生因老師的一句話跳樓身亡”、“某某教師性侵學生”等 從而讓大家覺得這是一種普遍現象似的。 (當然關于教師正面消息媒體也是有報道的) 人們本身就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缺乏了解 如此報道之后,大大加深了對老師的誤解 由于新聞媒體一邊倒的譴責教師群體中的負面案例 直接影響了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 導致很多學生對老師沒有尊重、敬畏心理 再加上社會、學校片面的強調學生的權利 老師對于學生的態(tài)度轉變?yōu)椋?span style="font-size: 14px;color: rgb(171, 25, 66);">“想管卻不敢管” 以前是學生怕老師,現在是老師怕學生 學校管理機制的不合理 各級領導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在壓力下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情緒問題 所產生的情緒問題 不僅會影響教師本身 還會影響到學生們的情緒感染 所以當老師有了情緒問題后 應去解決當時的壓力 如何排解情緒壓力? 1,及時與他人傾訴溝通 2,主動求助于心理醫(yī)生 3,大哭一場,釋放壓力 4,多運動,健身更健心 5,培養(yǎng)興趣,轉移壓力 老師壓力很大,繼而有了負面的情緒 于是就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現象 有些老師會把情緒壓力帶到課堂 到某個節(jié)點忍不住了,即情緒爆發(fā) 對沒什么過錯的學生發(fā)泄了! 這是非常糟糕的言行! 老師雖然有管教學生的權利 但這種權利不應該成為宣泄私欲的工具 作為一位老師 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們帶來影響 日常的行為細節(jié) 都是對學生的“身教” 身教比言行更具影響力 所以老師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 不要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帶到師生日常中 同時各位家長也要明白 教育孩子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更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教育自己的孩子,永遠是家長最重要的事業(y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