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讀書隨筆:走向理性(5-1)

 書蟲小記 2022-06-30 發(fā)布于北京

趙林是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的哲學二級教授,也是國內(nèi)知名的宗教哲學專家。敝號是在研讀有關康德哲學研究文章時,發(fā)現(xiàn)的趙老師的相關學說,于是找來一看,如獲至寶。

這是趙林教授“西學三書”中的第一部,下半年敝號將逐一推介另外兩部。

此書以高屋建瓴的宏觀大歷史視角,審視西方文明的基本演進歷程——從羅馬帝國的歷史命運,基督教與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的張力關系,基督教對中世紀文藝復興的推動,宗教改革對現(xiàn)代民族國家形成和崛起的影響,西方啟蒙思想的發(fā)展,以及基督教在當代世界的擴張,對當代國際格局,尤其是對中國文化和文明的影響,作了一番宏大格局闡述。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宗教改革對西方現(xiàn)代社會和國家的形成的影響,以及基督教自身教義與現(xiàn)代科學精神的辯證關系,這些是當代的我們最需要加以了解和理解的。

敝號將以最直白的簡述、思考及評論,為大家提供一個盡可能簡單而不失深刻的西方文明之由來及去向的簡圖。

1.羅馬帝國的歷史命運

影響羅馬帝國命運的,是三對關鍵矛盾。其一是羅馬與希臘的爭斗,導致了羅馬分解為東、西羅馬兩大帝國,一個延伸出來的后果就是東正教下的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矛盾;其二是羅馬與猶太民族的爭斗,所謂的凡圣斗爭,形成了理念上的兩個羅馬——羅馬帝國和羅馬教會之爭;其三是羅馬與日耳曼的南北之爭,日耳曼的瓦解性力量,導致羅馬教會與神圣羅馬帝國及其信仰之間的盛衰轉(zhuǎn)化。

弱弱地提示一下,去年以來網(wǎng)絡上很流行的正能量講座,把陳芝麻剩炒飯翻出來再講,又獲得大家或真或假的贊譽——大意就是在公元1500年也就是十六世紀之前,中國一直遠遠地把歐洲落在后面。

其實,不論是麥迪森的千年史,還是布羅代爾的地中海史,還有近年來嚴謹?shù)膰鴥?nèi)研究,都清楚地展示,過去的兩千年中,歐洲有兩次領先中國

第一次就是公元600年之前,也就是中國唐代之前,地中海歐洲在經(jīng)濟總量和技術方面都領先于中國——早在公元前500年,也就是中國的春秋末期,羅馬共和國的版圖就已經(jīng)超過200萬平方公里了,秦國統(tǒng)一中國的同時,羅馬共和國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地中海。

中國的冶金技術來自西方,羅馬共和國的冶金、航海、造船技術早已領先世界。到公元87年,羅馬帝國的版圖已達600萬平方公里,同時期的東漢帝國有效控制面積大概是500萬平方公里。

羅馬帝國解體之后,歐洲開始走下坡路,到公元600年左右,進入中世紀,中國開始在經(jīng)濟總量上超過歐洲。此后大約大約領先了1000年時間,到十六世紀再次被歐洲超越。

先說第一個矛盾:羅馬與希臘

公元前300年,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征服了整個地中海。從此開始,羅馬共和國運用來自東方波斯帝國的行政管理體制,使用希臘的文化,迦太基的黃金。

羅馬帝國與之前的希臘雅典帝國有著全然不同的實用主義風采——雅典帝國留給大家的建筑是神廟、劇場和競技場,羅馬則留下了凱旋門、斗獸場和浴場,兩者的差異真是一覽無余。所以說,羅馬帝國有兩套矛盾的體制——羅馬的政治權力,希臘的文化權力。

兩者之間的矛盾一直影響到了后來基督教教義和教會的各種分歧,希臘教父們愛好哲學思辨,而羅馬拉丁教父們則指責哲學導致異端思想,這樣就促成了希臘正教會與羅馬公教會的分裂。

從此之后,羅馬帝國的重心實際上一直在向東移,一直到戴克里先干脆把首都設在了君士坦丁堡,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兩個帝國。

不久,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攻擊下分崩離散,羅馬帝國只剩下了東邊的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雖然亡了,但羅馬教會卻頑強地留存了下來,經(jīng)過丕平獻土,從此徹底與希臘正教分離,向西發(fā)展。

到公元800年,羅馬教會讓法蘭克國王查理以羅馬皇帝的稱號在羅馬加冕,從此結束了歐洲世界長達300余年沒有統(tǒng)一帝國首腦的歷史,也從此開啟了羅馬教會對歐洲政權的控制。

羅馬公教與西方條頓、高盧、日耳曼民族融合的時候,東邊拜占庭的希臘正教也在對北面的斯拉夫民族發(fā)生同樣的影響——斯拉夫和日耳曼一直以來就有勢力范圍上的矛盾,這種矛盾也被代入了希臘正教與羅馬公教之間。

拜占庭自認系羅馬帝國一脈相承(也確實如此),而法蘭克王國則因占據(jù)了羅馬和有羅馬公教的支持,也自認為羅馬帝國合法承繼者。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帝國攻破,拜占庭亡。拜占庭的末代公主索菲亞,由是下嫁給莫斯科公國的伊凡三世。伊凡三世雄才大略,趁機把東正教、雙頭鷹標識、拜占庭政治體制全部繼承,自稱第三羅馬帝國,并且把“大公”改為“沙皇”。自此,莫斯科成為了東正教的中心

其后,輪到法蘭克王國分崩離析,形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羅馬帝國與俄羅斯對抗,到神圣羅馬帝國解體,近代的民族國家法國、德國逐漸形成,俄羅斯卻一直挺立在東方,始終與孿生的西歐文明針鋒相對,直至今天!

上述線索即是:希臘正教與羅馬公教對立、分裂,羅馬公教向西、希臘正教向東,羅馬公教成就了法蘭克帝國,希臘正教成就了拜占庭帝國,羅馬公教下的神圣羅馬帝國分解為法蘭西、德意志,希臘東正教為俄羅斯帝國承繼,教會的對立一直延續(xù)到今天西歐與俄羅斯之間的對立。

第二個矛盾:羅馬帝國與羅馬教會的沖突

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摧殘也是沒有后者了,自尼祿首開殺戒——敝號在去年隨筆顯克微支的《你往何處去》中有詳細敘述,這部諾貝爾文學獎史上唯一一部歷史小說,就是以尼祿殘害基督徒為主線的,基督教整整被摧殘了250年時間。

基督教對羅馬帝國的征服,扎扎實實是一部宗教理念和人心,如何征服刀槍劍戟的歷史。你很難想象,幾百年時間不斷地清洗、殺戮,非但沒有消滅它,反而讓它越來越壯大?!瑯拥氖虑橐舶l(fā)生在四百多年后的唐朝對佛教。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公元380年狄奧多西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上帝之城與世俗之城和解之后的威力是巨大的——基督教摧毀了凱撒的羅馬,建立起了一個基于羅馬教會的羅馬,向西、向北,他們一手拿著刀劍,一手拿著圣經(jīng),不論任何西歐民族,無不匍匐于基督的十字架下。

羅馬教會借助法蘭克帝國、神圣羅馬帝國的架構,不斷延展和充實自己的權力與財富,到公元11世紀,羅馬教皇才具備了與帝國皇帝抗衡的實力。13世紀的英諾森三世教皇,甚至于可以把各皇帝、國王、貴族玩弄于股掌之間。這種勢力一直到1806年,不世出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波拿巴的威逼之下,才真正瓦解。

宗教改革就是各王國當權者與基層民眾合謀,共同瓦解掉羅馬教會力量的準政變。宗教改革之后,羅馬教會一言九鼎的地位不再,各分教會又回復到早年各自為戰(zhàn),服務于各自領主——國王們的狀態(tài),由是,民族國家開始成型。

16世紀再洗禮派運動中醞釀出了一種源于早期猶太教的大衛(wèi)·彌賽亞王國模式的烏托邦社會理想,這股理想在后來兩百年時間中逐漸發(fā)展成型,演變?yōu)榻墓伯a(chǎn)主義運動。

趙老的這個分析很有意思——資本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之爭,用大歷史眼光來看,也依然是凱撒羅馬與基督羅馬之間的沖突在近現(xiàn)代的體現(xiàn)。

第三個矛盾:羅馬與日耳曼的沖突

毫無疑問,日耳曼多民族的崛起,是西羅馬帝國敗亡的關鍵要素之一。在東方匈奴西遷的壓力之下,各日耳曼民族也紛紛向西、向南拓展,實際上則引發(fā)了對西歐領土的開發(fā)。

這種沖突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其一是神圣羅馬帝國對法蘭克王國的對抗,其二是羅馬教會的普世一統(tǒng)理念與日耳曼各民族各自為陣的對抗。把眼光放開去,這種對抗,則是掌握了世俗權力的條頓民族,與掌握了教會權力的地中海民族——意大利、西班牙、法國之間的對抗。

這種沖突持續(xù)了五百年之久,日耳曼世俗政權終于對羅馬教會做出了釜底抽薪的舉動——1517年德國修道士馬丁·路德啟動了宗教改革,直接指責羅馬教會的邪惡與褻瀆,認為真正的救贖不在羅馬教會,而在人們各自的內(nèi)心。——這就意味著羅馬教皇的唯一性已經(jīng)不再了。

宗教改革在喚起人們的自我意識時,也喚起了各民族的民族意識。整個中歐、北歐全都站到了羅馬教會的對立面,借力宗教上的脫鉤,迅速完成了自身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民族國家。

在宗教改革之前,西歐的主導力量基本是意大利的經(jīng)濟繁榮,西班牙的政治軍事強大,以及羅馬教會的文化引領。改革之后,中部和北部的日耳曼各民族覺醒,開始了自立和發(fā)展。由是,地中海時代逐漸要退出歷史舞臺,大西洋時代噴薄而出。

撲克牌里的4個老K,黑桃K是大衛(wèi)王(象征基督羅馬,上帝之城),紅桃K是查理大帝(象征了法蘭克和神圣羅馬帝國,也就是北部民族),梅花K是亞歷山大大帝(象征希臘帝國),方塊K是凱撒大帝(象征世俗羅馬帝國)。有意思吧,正是這4個老K代表了歐洲歷史的矛盾運動——凱撒對亞歷山大,象征了羅馬對希臘的沖突;凱撒對查理,象征了北部民族崛起對古羅馬帝國的沖突;凱撒對大衛(wèi)王,象征了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沖突。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