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生血起廢湯加味治療中風后遺癥患者的療效。方法 90例中風后遺癥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方式的基礎上,給予生血起廢湯加味治療。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75.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中,筆者采用生血起廢湯加味治療45例中風后遺癥患者,結果取得較佳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01~2013·01在源城區(qū)上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就診的中風后遺癥患者90例,年齡49~76歲,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61.4±6.1)歲。觀察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60.9±6.6)歲。兩組中風后遺癥患者性別比、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對照組:給予血塞通注射液(徐州萊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0421)靜脈注射,0.25 g/次,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釋后緩緩滴注,1次/d。②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方式的基礎上,給予生血起廢湯加味治療,基本方用:玉竹60 g,熟地黃30 g,當歸30 g,山萸肉15 g,茯苓15 g,白芥子15 g,丹20 g,炙黃芪30 g,葛根20 g,石菖蒲15 g,全蝎15 g。1劑/d,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溫服。加減:伴瘀阻上肢重加桑枝、桂枝、羌活;伴瘀阻下肢重加烏梢蛇、川牛膝、杜仲、桑寄生;夾瘀上蒙清竅加法半夏、陳皮、竹茹;痰瘀互結加白僵蠶、廣地龍。 1.3 療效評價 參考文獻[2]制定標準:①痊愈:語言及肢體運動恢復正常,生活完全自理或能正常工作,CT復查腦出血灶完全吸收或部分軟化灶、梗死灶消失或遺留軟化灶,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0級。②顯效:言語明顯恢復,肌力在Ⅳ級以上,生活基本自理,CT復查腦出血吸60%以上,梗死灶明顯減少,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89%,病殘程度1~3級。③好轉:語言有一定恢復,肌力在Ⅲ級以上,生活部分自理,CT 檢查腦出血吸收不足60%,梗死灶減少不明顯,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8%~45%。④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生活不能自理,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8%以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3],而且中風病患者的遺留后遺癥主要與病變部位和出血的量或梗塞的體積有關,此外與是否積極、合理、規(guī)范的治療等多方面因素也有關。中風后遺癥屬中醫(yī)“偏癱”、“偏枯”、“偏廢”等病證范疇[4],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煞譃闅馓撗?、肝腎虧虛、脾虛痰濕等證型[5]。祖國醫(yī)學還認為,痰瘀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滯脈絡而致肢體不能隨意運動,久則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生血起廢湯加味方中重用玉竹,配熟地黃、當歸、山萸肉以滋陰養(yǎng)血補肝腎為主;丹參、黃芪、葛根、全蝎益氣活血,祛風通絡為輔;茯苓、白芥子、石菖蒲滌痰通絡開竅為佐使。栗廣輝[6]將96例血虛夾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8例運用古方生血起廢湯加味治療,對照組48例服用華佗再造丸,結論認為生血起廢湯加味有滋陰養(yǎng)血、熄風化痰、活血通絡功能,對血虛夾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療效顯著。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在對照組給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療中風后遺癥,在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給予生血起廢湯加味治療中風后遺癥。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75.56%,差異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生血起廢湯加味治療中風后遺癥患者療效佳。 參 考 文 獻 [1] 周松晶.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腦中風后遺癥60例療效觀察.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36(6):652-654. [2] 吳婭妮,周佩娟,陳軼.銀杏達莫注射液配合中藥外敷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8):26-27. [3] 繆華,陳烈,葉建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風后遺癥36例觀察.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47(6):422-422. [4] 周波.血府逐瘀湯加減配合功能鍛煉治療中風后遺癥臨床觀察.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2,27(6):1724-1726. [5] 姜雪華.自擬益氣活血顆粒治療中風后遺癥氣虛血瘀型療效觀察.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7):1541-1541. [6] 栗廣輝.生血起廢湯加味治療血虛夾瘀型中風后遺癥48例.光明中醫(yī),2013,28(2):291-293. |
|
來自: 玄易子920 > 《初中風和中風后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