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故事】 中藥骨碎補名稱的來源:當年唐玄宗李降基在蕩秋的時候摔傷了脊梁,疼痛得很厲害。請御醫(yī)使用了內(nèi)服藥,外貼藥等多種方法都不管用。于是就下令張皇榜召集天下能人,來為唐玄宗治背傷腰疼。 這時候來了一個民間醫(yī)生,給他獻了一個猴姜的草藥。一方面煎湯內(nèi)服,同時又把它搗碎外敷,很快就治好了唐玄宗的病。皇上龍顏大喜,問道,這個藥叫什么名字?醫(yī)生回答道,叫猴姜。阜上說,這個名字不太好聽,不雅。我給它起個名字吧,叫“骨碎補”吧。 ▲骨碎補 ● 鑒別 ● 檢查 : 水分 不得過15.0%(通則0832第二法)。總灰分 不得過8.0%(通則2302)。 ●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通則2201)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16.0%。 ● 炮制 :骨碎補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 性狀 : 本品呈不規(guī)則厚片。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常殘留細小棕色的鱗片,有的可見圓形的葉痕。切面紅棕色,黃色的維管束點狀排列成環(huán)。氣微,味淡、微澀。 ● 性味與歸經(jīng):苦,溫。歸肝、腎經(jīng)。 ● 功能與主治 療傷止痛,補腎強骨;外用消風祛斑。用于跌撲閃挫,筋骨折傷,腎虛腰痛,筋骨痿軟,耳鳴耳聾,牙齒松動;外治斑禿,白瘢風。 ● 用法用量:3~9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亦可浸酒擦患處。 ●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血虛風燥者慎用。 ● 貯藏:置干燥處。 【骨碎補應用】 ![]()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含有柚皮昔、甲基丁香酚、骨碎補雙氫黃酮昔、骨碎補酸、谷當醇、原兒茶酸等。 2.藥理作用:骨碎補水煎醇沉液能調(diào)節(jié)血脂、防止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骨碎補多糖和骨碎補雙氫黃酮昔能降血脂和抗動脈硬化,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改善軟骨細胞,推遲骨細胞的退行性病變。此外,骨碎補雙氫黃酮昔有明顯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 以上僅供參考,請在中醫(yī)指導下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