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譯文】益卦。適宜有所前往,適宜渡過大河。 【解讀】 1、益卦是下震上巽,亦即“風雷益”?!缎蜇浴氛f:“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一直減損下去,接著一定要有所增益。益卦與損卦為正覆關(guān)系,亦即現(xiàn)在要損上益下了。下卦為內(nèi),為我,上卦為外,為彼,所以稱損上益下為益卦。 2、《雜卦》說:“損益,盛衰之始也?!睋p卦損下益上,有如損民利君,為衰退之始.益卦損上利下,則為興盛之始,因此,不但“利有攸往”,并且“利涉大川”。 【原文】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譯文】《彖傳》說:益卦,減損上方而增益下方,百姓的喜悅沒有止境。從上方來到下方之下,它的道德大放光明。適宜有所前往,如此則居中守正而有喜慶。適宜渡過大河,是因為木舟之道從此可以通行。益卦一行動就能順利,每日進步?jīng)]有止境。天體旋轉(zhuǎn),大地生養(yǎng),增益并沒有固定的方式。凡是增益的法則,都是隨著時序而運行的。 【解讀】 1、由“損上益下”一語可知,益卦是否卦(天地否,第十二卦)所變成,亦即否卦的上九來到初位,把全卦其他各爻往上推進一位,形成益卦(風雷益)。上為君,下為民,所以“自上下下”,是為“其道大光”,并且“民說(悅)無疆”。 2、此一行動,使九五、六二皆居中守正,相應(yīng)有慶。至于“利涉大川”,則是因為益卦下震上巽,震為足,為行,而巽為木,木制之舟可行,是為“木道乃行”。并且,震為動,巽為順利,出現(xiàn)“日進無疆”的效果?!疤煨厣保钦f否卦上九來到初位,有如天體之旋轉(zhuǎn);它使否卦的下坤往上走,有如大地之生長。天地的這種增益是“無方”的,沒有固定模式。它與損卦一樣,也須“與時偕行”。 【原文】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譯文】 《象傳》說:風與雷的組合,這就是益卦。君子由此領(lǐng)悟, 看到善行就要跟著去做,自己有錯就要立即改正。 【解讀】 1、益卦下震上巽,巽為風,震為雷,是為“風雷益“。刮風時,雷鳴增其威力;打雷時,強風益其聲勢。兩者相得益彰。 2、君子的修養(yǎng)在于,取法別人的優(yōu)點來增益自己的德行,并且察覺自己的過失就勇于改正,一益一損,實為兩益。 【原文】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譯文】 初九:適宜用來推動大事,最為吉祥,沒有災難。 《象傳》說:最為吉祥而沒有災難,是因為下位者不必全力侍奉上位者。 【解讀】 1、初九為成就益卦的主爻,是“損上益下”的具體作為,并且在下卦震中,震為動,為行,所以說“利用為大作”?!白鳌笔亲鳛?、興起。 2、在益卦中,初九能有作為,是以“元吉,無咎”,原因是下位者(初九)不必“厚事”上位者(六四),反而是六四正應(yīng)要以以陰從陽。 【原文】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譯文】 六二:有人增益他價值十朋的龜,不能拒絕,長久正固吉祥。君王用以祭獻上帝,吉祥。 《象傳》說:有人增益他,是從外部來的。 【解讀】 1、本爻爻辭前半段與損卦六五爻辭相同(損卦六五爻詞;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可參考解說。只是大離改為從初九到九五(就是風雷益從初九到九五可以看成一個大離卦,離為龜(大離卦),六四又在互坤(六二,六三、六四)中,坤為地,而十為地數(shù),并且這個互坤形同兩串貝(從卦象上看) ,是為朋,所以說“十朋之龜”。)。在損卦的“元吉”是“自上佑也”,而益卦的“永貞吉”,則是“自外來也”,亦即初九是由外卦下來幫忙的。六二與九五陰陽正應(yīng),居中守正,所以“永貞吉” 2、六二在下卦震中,震為諸侯,可以代行王事。益卦的精神為損上益下,由此正可以顯示九五天子之重用。并且,從初九到九五的大離卦,也是正反相對的一組震卦(從初九到九五中間是三個陰爻,初九與九五分別正好正反二個震卦) ,震形如簋(gui,古代的盛器),二組一對,則為祭器。王之“用享”,至高對象為帝。本卦由“天旋地生”而成,有九五、六二之中正,所以說“王用享于帝,吉” 【原文】 六三: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兇事,固有之也。 【譯文】 六三:用增益之物救助災荒,沒有災難。有誠信而行中道,用珍圭告知王公。 《象傳》說:用增益之物救助災荒,這是本來就有的職責。 【解讀】 1、“兇事”為災荒,“圭”為珍圭?!吨芏Y·春官·典瑞》說:“珍圭以征守,以恤兇荒(珍圭:一種玉名。這是天子派遣使臣傳達王命時授予使臣的瑞節(jié)。意思是:珍圭,天子用來征召諸侯,用來傳達王命,振救兇年災荒。) 。”六三以陰爻居剛位,又在下卦之終,遇見百姓受災,將會采取救助行動,發(fā)揮“損上益下”的效果?!肮逃兄病笔侵副緛砭陀械穆氊?,所以“無咎”。。 2、六三之“有孚”,來自有上九正應(yīng);“中行”則是就全卦而言,三、四為中,并且,六三還居互坤(六二、六三、六四)之中位,坤為眾,六三得其中?!坝墟谥行小敝饔?,猶如“告公用圭”,圭為王命的驗證,而六三之所為有如“用圭”。六三在下卦震中,震為諸侯,稱公;而初九系由原先否卦(天地否)的上九下來,否卦上乾為玉,所以合之為“告公用圭” 【原文】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譯文】 六四:行中道,告知王公跟從,適宜用來做依靠而遷移國都。 《象傳》說:告知王公跟從,是要增強自己的心意。 【解讀】 1、六四與六三一樣,表現(xiàn)了“中行”,那么它如何益下呢?它的正應(yīng)是初九,初九在下卦震,震為諸侯,稱公;六四在上卦巽,巽為隨順,合之則為“告公從”,亦即告知王公而且跟從。 2、六四自己到了上卦,等于把互坤(六二、六三、六四)往上帶,坤為地,為眾,引申為國,六四所依的是九五,所以說“利用為依遷國”。“國”指國都。至于六四的“志”,則是全卦所標榜的“損上益下”。古代常有遷都之事,目的是為了百姓的安全與福扯。 【原文】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菸业拢蟮弥疽病?/p> 【譯文】 九五:有真誠施惠之心,不必占問也最為吉祥。實實在在感念我的恩德。 《象傳》說:有真誠施惠之心,就不必再去占問了。感念我的恩德,是充分實現(xiàn)了我的心意。 【解讀】 1、在益卦中,九五居中守正,又有六二正應(yīng),志在造福百姓,所以說它“有孚惠心”。九五又在大離卦的上位(風雷益),離為龜,可占卜,但是此事不必占問也“元吉”。 2、“惠心”的“惠”是指天子的施惠之心,“惠我德”的“惠”是指天子施惠之后百姓懷惠。九五居互坤(六二、六三、六四)之上,坤為眾,有萬民感念而擁戴之象。對天子而言,為“大得志也”。 【原文】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驌糁?,自外來也。 【譯文】 上九:沒有人來增益他,卻有人來打擊他,所立定的心思無法長期守住有兇禍。 《象傳》說:沒有人來增益他,是因為說的是普遍情況。有人來打擊他,是因為要從外卦下來了。 【解讀】 1、上九居益卦終位,本身應(yīng)該有“損上益下”的表現(xiàn),所以此時“莫益之”,這是“偏辭”,“偏”同“遍”,到了上位而沒有助益,這在任何一卦都是普遍的情況。在益卦中,上九若無法保持“益下”的心思,則為“兇”。 2、“或擊之”是下一步難免出現(xiàn)的,亦即它要像初九一樣,從外卦下去內(nèi)卦了。 3、《系辭下》有一段相關(guān)資料:“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釋義:有道德的人,先使自己本身安定,然后才去行動;先使自己心平氣和,然后才開口說話;需要別人幫助,則須先去交往,等建立起感情以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先確定自己的志向,然后在去按照這個志向去做。)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yīng)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兑住吩唬?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沒有長期照顧百姓,最后怎能獲得擁戴? 來源:醉醒堂周易學習網(wǎng) www.zxtang.com |
|
來自: LDS551 > 《08.05/增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