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論文:重讀《朦朧詩選》

 身心樂圖書館 2021-08-01

  那場關于朦朧詩的充滿硝煙的論爭早已變成文學史的書寫,當年許多紅極一時的詩人也漸漸淡出詩壇。時間漸去漸遠,詩人成熟了,讀者也成熟了,再相對平靜的年代人們心底會或多或少的地對重讀有一種恐懼。記得洪子誠先生在《問題與方法》中寫了這樣一段話:“有時也不想去重讀。因為有很多這樣的經驗,有些記憶中很好的東西,后來再去看,再去重新體驗,會覺得很失望,然后就產生'當初你為什么會那樣’的自責。結果變成心里頭好的記憶都沒有了,都清理空了。這樣生活會變得很困難?!薄昂ε轮刈x,害怕再次體驗的損失可能會更大,會漏掉更多的、值得珍惜的東西。在生活中,也許更應該警惕害怕'重新體驗’的怯懦的情緒?!钡拇_,朦朧詩的年代是一個充滿青春激情的年代,年輕的詩人為追求藝術的純粹和表達精神的困惑,他們甘愿冒險去抗衡強大的既存詩歌傳統(tǒng),他們的探險“所遇到的艱難是難以想象的——前一時期甚至表現(xiàn)為人為的窒息?!?《朦朧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頂著壓力幾經磨難終于與企盼多時的讀者見面,產生的影響是一本詩集不能承受之重的。這本詩選昭示了新時期新銳詩人的抗衡傳統(tǒng)的銳氣,也寄予了無數(shù)讀者內心無法表達的激情,它是一部由作者、編選者和讀者共同唱響的青春樂章,可它的誕生過程卻鮮為人知,成為一段不該塵封的記憶。
  
   《朦朧詩選》的編選印行過程
  
  對中國新詩界產生巨大振動和影響的《朦朧詩選》,至今還在一版再版,可是它的成書過程卻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筆者在2008年3月幾經周折,終于聯(lián)系到了當年四位編選者中的一位主要代表、女詩人閻月君女士,通過對詩人閻月君女士的幾次訪談,了解到《朦朧詩選》鮮為人知的出版過程,它將給中國當代詩歌史留下一段鮮活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資料。
  閻月君、高巖、梁云、顧芳這四位編選者是遼寧大學中文系78屆大學生,當年她們既是同窗好友,又都是詩歌愛好者,課余時間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正是由于對詩歌的這份喜好和追求,她們敏感地撲捉到當時詩壇的變化。“在1979——1980年間,《今天》詩人的作品的廣泛流傳,已是無法視而不見的事實。一些'正式’出版的文學刊物,也開始慎重、有限度地選發(fā)他們的作品?!?閻月君等幾位女同學每人手中都有個抄詩本,抄錄了當時能找到看到的“朦朧詩”(一開始還沒有這個命名),然后大家交流、傳看、互抄,她們?yōu)檫@些帶有悲天憫人的久違了的人道主義情懷的詩歌激動,認為這些新面孔的詩人有著不可多得的詩歌創(chuàng)作潛質并散發(fā)著與眾不同的光芒?!拔覀冏x這些詩的時候感覺到一種強大的沖擊力,這令我們激動不已”(閻月君語)她們不滿足小范圍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而想讓更多的人來分享閱讀的快樂和驚喜,并能加速傳播這種充滿人文精神的詩歌,于是就萌生了出一本朦朧詩選集的最初想法。她們馬上為這個計劃忙碌起來,課余時間幾乎都在圖書館度過,盡一切可能找到更多的朦朧詩,但那時敢于公開發(fā)表朦朧詩的刊物數(shù)量很少。筆者以為她們選詩時可能大部分選自民刊《今天》,但閻女士說,她們那時在學校看不到民刊《今天》,這些詩大部分是從《詩刊》、《星星》、《福建文學》、《萌芽》、《春風》、《青春協(xié)奏曲》等雜志上抄錄下來的已經發(fā)表的詩作。當我問到她們最初選擇詩人和詩歌有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時,閻月君女士說:“大的方向是有的,就是和以往詩歌不同的,代表一種新的詩歌美學傾向的,除此之外幾乎再沒有標準了,因為能找到的實在太少。我們四個把自己抄詩本上的詩匯總起來,就是當時最初的版本原型?!?980年,這四位女孩找到當時遼大中文系主任冉欲達,請求系里幫助聯(lián)系出版的事??墒钱敃r正是朦朧詩論爭最為激烈的時期,社會上的爭議也很大,找出版社非常困難,冉教授覺得這四位女學生的創(chuàng)意非常好,應該支持,所以決定先由中文系出資印刷中文系內部學習資料,這在當時也是非常冒險的舉動。(冉欲達教授曾經說過,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要是坐牢我和你們一起去坐,這無疑會給四位女大學生莫大的鼓勵)至今閻女士回想起還感慨到“當初如果沒有冉老師的堅決地大力支持,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朦朧詩選》”。據(jù)閻月君女士回憶,當時是一本油印版的《朦朧詩選》,薄薄的一小冊,定價每冊六角,最早的讀者是當時遼大中文系的函授學員,作為學習材料人手一本,但遼大中文系有《朦朧詩選》的消息不脛而走,外系和社會上很多人慕名而來,初次印刷的六百冊一搶而光。外地大學的詩社通過寫信郵購,常常是信里直接夾購書款,她們收到很多各地大學生的來信,在信里夸贊她們這些編選者的勇氣和眼光,更讓這四位女孩激動的是讀者對朦朧詩的熱愛,在信中和她們討論詩歌,堅定的支持態(tài)度使她們備受鼓舞。閻女士至今回想起那一幕時還是很激動,她說:“我們編選集沒有任何個人目的,既不是為了自己出名也不是為了賺錢,只是覺得這么有價值的詩應該讓更多人看到,讓更多的年輕人和社會上的人知道,把好詩與大家分享是我們最初的動機。編輯選集時我們的出發(fā)點是非常原始和自然的狀態(tài)。”由于油印本發(fā)行旗開得勝,她們除了在沈陽的各高校賣過油印版的《朦朧詩選》,還到吉林的吉林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去過,當時真是一時洛陽紙貴,基本每到一處都是一搶而光。這意外的成功讓這幾位大學生不滿足于油印本《朦朧詩選》非正式的發(fā)行方式,雖然很受歡迎,但畢竟影響有限。于是她們聯(lián)系當時沈陽的春風文藝出版社,但出版社在那個敏感時期,不敢貿然出版,這一拖就又過去了幾年,正式出版是在1985年11月。而這四位女大學生已經于1982年7月畢業(yè),分配后各奔東西。畢業(yè)以后《朦朧詩選》的出版事宜,基本由留在沈陽工作的閻月君一人操辦。
  到底哪些詩人算作是“朦朧詩人”在說法上一直沒有明確的認定。最早在遼大中文系油印本的《朦朧詩選》的集子里一共收入了12詩人的作品,他們是舒婷、芒克、北島、顧城、江河、楊煉、梁曉斌、王小妮、呂貴品、徐敬亞、杜運燮、傅天琳,這是最初在朦朧詩選集中出現(xiàn)的有關朦朧詩人的名單。在1985年第一版的《朦朧詩選》中,刪去了杜運燮,增加了孫武軍等13人。至于為什么會選杜運燮,筆者帶著好奇問過閻月君女士,她說:“當時在油印版中選了杜運燮的詩是因為杜的詩中有一篇在當時是有爭議的,被劃在朦朧詩的范疇里,好像是在《令人氣悶的朦朧》里被章明舉例子批評了,但到真正出版時,我們還是覺得杜運燮的詩放在這里不合適,盡管個別詩有可能和朦朧詩很接近,但總體形態(tài)還不屬于朦朧詩?!庇捎诋斈暧陀“娴男宰右呀浾也坏剑彝茰y閻女士所說的杜運燮的詩應該是在當時引起爭議的那首《秋》。章明在《令人氣悶的“朦朧”》里這樣評價這首詩“寫得十分晦澀、怪癖,叫人讀了幾遍也得不到一個明確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章明把這樣的詩命名為朦朧,后來大家就叫它朦朧詩。由于由像杜運燮的《秋》這樣朦朧寫法的詩引發(fā)了朦朧詩的命名,所以她們認為應該把杜的詩選入《朦朧詩選》,但在正式出版時還是覺得不妥。在1985年11月第一版的《朦朧詩選》中,刪掉杜運燮又增加了孫武軍、李剛、駱耕野、邵璞、王家新、葉衛(wèi)平、程剛、謝燁、路輝、島子、車前子、林雪、曹安娜、孫曉剛等13人,《朦朧詩選》就由25位詩人的作品組成。閻女士說后加的這13位詩人及詩作在選編時就有了一定的標準,因為在1983——1985年間寫朦朧詩的人越來越多,影響也越來越大,她們根據(jù)詩人在當時的影響去選擇入選詩人,作品那時已經可以由詩人自己提供他們比較滿意的代表作。
  
  當時春風文藝出版社負責出版的編輯曾經建議編選者她們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選進一些,因為這四位女孩在遼大時也都是校園詩人,她們在朦朧詩影響下寫詩,而且有人在圈子內已經產生一定影響,比如閻月君在1984年就寫有習作集《遠去的山》,1985年就完成代表作《月的中國》,當時在詩壇反響非常熱烈。(《月的中國》感動了一大批讀者,這首長詩被錄制成各種版本的詩朗誦磁帶,現(xiàn)在在網(wǎng)上也可以很容易地搜索到)但這四位女孩拒絕了編輯的好意,她們認為加入自己的作品可能會讓讀者覺得她們有“以權謀私”之嫌,似乎這本朦朧詩選就不純粹了?!峨鼥V詩選》成全了很多當時還不太知名的詩人。懷有詩歌夢想的編選者,她們拒絕搭乘自己開的順風車,不走捷徑,淡泊名利,她們的境界不能不叫人欽佩。
  在她們不斷努力下,1984年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終于同意印刷《朦朧詩選》。從1980年開始籌備,印刷油印本,1985年正式出版,中間歷時五年,但無論怎樣,它終于在漫長的準備和等待中與讀者見面了。1982年朦朧詩在中國已經是很紅火的了,理論界的論爭還沒有結束,朦朧詩及詩人因為這場激烈的論爭更加引人注目,各大刊物也紛紛約稿和刊發(fā)他們的作品,即使這樣讀者還是找不到一本集中朦朧詩創(chuàng)作成果的詩歌選集。于是在出版時機比較成熟時,已經畢業(yè)的閻月君在1982年8月南上北京,直接和詩人北島、顧城、楊煉等人接觸,由詩人自己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交給閻月君,通過這次組稿以后,作品比油印版的更加豐富,也更具有代表性。
  這次北京組稿的另一個重大收獲就是閻月君找到北大的謝冕老師為詩選寫序。油印本的《朦朧詩選》雖然屬于民間發(fā)行,但反響很大。那時她們就和謝冕有過多次書信上的往來,謝冕在當時是朦朧詩的積極支持者和新的詩歌美學原則的推動者,謝冕的支持和鼓勵讓她們更加堅定了出版《朦朧詩選》的信念。這次請謝冕寫序,謝老師欣然應允,并給了很多非常具體的指導,寫了一篇《歷史將證明價值》的序,這篇序和謝冕1980年5月7日發(fā)表在《光明日報》上的《在新的崛起面前》構成了姊妹篇。如果說《在新的崛起面前》是對這股新詩潮的愛護和支持,是新詩潮走向成功的預言,那么《歷史將證明價值》就是對新詩潮在詩歌美學探索體現(xiàn)出的價值更為大膽的假設,“時間最終將證明,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中國出現(xiàn)的詩的變革運動,其意義是深遠的”。
  1982年8月閻月君到北京組稿回到沈陽后,這本詩集還是不能如期出版,直到198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才決定正式出版《朦朧詩選》,1985年11月第一版與讀者見面。《朦朧詩選》第一版只印了5500本,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1986年4月第二次印刷激增到30000本。到了1996年第九次印刷時已經達到248500冊。(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四位編選者至今為止共領到六百元的編選費,這不僅讓我吃驚,相信很多讀者聽起來也不敢相信。)我想除了《詩經》《楚辭》《唐詩三百首》等古典經典詩集,哪一本新詩集也不會有這樣盛況,可以說《朦朧詩選》受關注和受歡迎的程度在新詩界是空前的。
  《朦朧詩選》從1986年第二版直到2002年期間,春風文藝出版社再版多次但都沒有改動。直到2002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再版《朦朧詩選》時,增加了食指和多多。閻月君女士說:“春風再版時加入詩人食指和多多,我們作為編選者并不知道,還是后來詩集出版后看到的。”也就是說這是出版社行為,和編選者無關。筆者認為在這里作以說明是必要的,因為讀者看到的2002年版的《朦朧詩集》的編選者的名字還是閻月君、高巖、梁云、顧芳?!按猴L”的編輯在再版后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幾位年輕姑娘當時的編選并不完備精嚴,曾有不少詩人和讀者朋友建議增訂,但它已屬于歷史,甚至屬于永恒了,就讓它以原來面目存在下去吧。不過,在朦朧詩運動早期有過突出貢獻的食指和多多的作品還是不可或缺的,這次增訂補選了他們的作品。原來的編選好像并不是按時間順序排列先后的,為了盡量少改變原貌,就把他們二位的詩排在最后了?!睆陌姹窘邮艿慕嵌瓤紤],如果沒有編選者的說明,讀者會誤認為這一行為是編選者對原版《朦朧詩選》的又一次修訂,但事實不是這樣。當年為什么沒有選入食指和多多的詩,其實當年編選者也有著自己的考慮。據(jù)閻月君回憶:當年從出版安全的角度考慮,入選的詩最好是在公開發(fā)行的報刊上發(fā)表過的,而食指和多多那時幾乎沒有詩作見諸公開出版的報刊,所以就沒有入選,并不是今天許多人猜測的,認為他們不屬于朦朧詩派,這是歷史的遺憾,也是歷史的真實。
  
  關于食指和《朦朧詩選》
  
  據(jù)筆者調查,在90年代前出版的各種版本的“朦朧詩選”都沒有選入食指。時過30年后人們紛紛要把食指追加到朦朧詩人的行列,這是人們在梳理了朦朧詩發(fā)展脈絡后對朦朧詩源流的一次重新清理和審視。食指是許多朦朧詩人的啟蒙老師,他的詩歌精神是點燃朦朧詩人的火種?!笆持傅摹断嘈盼磥怼钒籽蟮淼暮脻h們差不多都知道,都讀過。有人說,那是一種火種的傳遞”他的詩“是某種魚出現(xiàn)的前奏”。北島也說過他的啟蒙老師是郭路生。芒克和多多作為白洋淀詩人群的中堅,他們當然也會受到食指的影響。對于朦朧詩來說,食指是他們的啟蒙者,他給朦朧詩人群帶來了新的詩歌指向:詩人要敢于做時代的懷疑者和叛逆者;不書寫內心的真實情感的詩人是怯懦者;對個人價值和尊嚴的肯定是詩人的責任和義務;對英雄主義的懷想,對理想主義的追求是這一代詩人的情懷?!八膶懽鞯呢暙I,主要是在個體經驗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對當時詩歌語言系統(tǒng)的某種程度上的背離”。今天看來,食指是否入選《朦朧詩選》問題的直接指向,是朦朧詩與文革地下詩歌的關系。而在當年的編選者看來,只是他的詩沒有在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過,現(xiàn)在看來復雜的朦朧詩的源流問題,當年卻有一個最簡單的判定,造成這樣簡單判定的原因還是因為歷史原因,如果收集沒有公開發(fā)行的有爭議的朦朧詩,這本《朦朧詩選》就有可能遭遇不能出版的厄運。食指的意義是在對文革地下文學的發(fā)掘中漸漸顯露出來的,當事人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歷史資料,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食指并讀到他的詩,在對史實越來越接近的挖掘中,食指對于新詩潮的意義也越來越被放大。有人稱他是“開辟一代詩風的先驅者”;有人稱他是“新潮詩的先驅者”。對于處在80年代初朦朧詩還在受打壓的環(huán)境中,《朦朧詩選》的編選者作為在校大學生的淺顯的閱歷和離北京較遠相對閉塞的地理位置,都使她們沒有機會認知食指,《朦朧詩選》中沒有食指既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和遺憾,也歷史的真實記憶。在時間的沿革中,食指屬于“文革地下文學” 中的一名主要成員,正像有人說“當年在一代青年中廣為傳頌、傳奇式的詩人”。筆者認為食指不屬于朦朧詩人的行列,在文革地下詩歌中和食指詩歌相似的詩人還有很多,蔡其矯、黃翔、還有50年代的穆旦、曾卓等,他們詩歌中的個人化傾向都很鮮明,懷疑與叛逆幾乎成為他們的思想標記,他們是朦朧詩人的啟蒙者,或稱為新詩潮的先驅者,但不屬于朦朧詩人群。
  
  多多與《朦朧詩選》
  
  多多是白洋淀詩人群落中一位較為特殊的詩人,他的詩歌既不像食指有明顯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印記,也不像很多地下詩人以曲折的話語方式表達對國家和民族民運的關注,他從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獨具的詩人氣質和對生命質疑與矛盾?!峨鼥V詩選》沒有選錄多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多多在《今天》和80年代初期他雜志上幾乎沒有發(fā)表過作品,編選者在她們的搜尋范圍內難以看到他的作品,多多正式出版的詩集是在1988年以后?,F(xiàn)在的一些朦朧詩選有將多多的詩收入其中的,這是對朦朧詩史的追認,在朦朧詩蓬勃興起和引起爭議之時,多多沒有作品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對于多多能否被追加到朦朧詩史中,筆者認為和芒克一起寫詩的多多雖然作品沒有發(fā)表在《今天》,但在當時的確有作品存在,并在詩藝探索中一直不斷嘗試著超現(xiàn)實的現(xiàn)代手法,形成多多獨特的游離于潮流之外的自語狀態(tài)。在詩歌的藝術探索上,多多比朦朧詩人中的許多人都走得更超前。
  
  其實,對于朦朧詩人的認定一直存在著差異,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以“朦朧詩人”命名的字樣出現(xiàn)在詩歌集中,最早應算遼寧大學中文系印刷的油印本的“朦朧詩選”的12位詩人,后來1985年《朦朧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增加到25人。在“徐敬亞等編寫的《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88年)比春風版的《朦朧詩選》晚三年,被列為朦朧詩派的成員是:北島、江河、芒克、多多、舒婷、楊煉、顧城、駱耕野、梁小斌、王家新、王小妮、徐敬亞12人。作為本身就是朦朧詩人的徐敬亞,在他的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人視野中,多多一開始就屬于朦朧詩人的成員,不存在追加之說。“后來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多種當代文學史、詩歌史著作、各大專院校的教科書中,相當一致地將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作為最重要的評述對象”。2006年洪子誠先生又在《朦朧詩選》的基礎上編選了《朦朧詩新編》,在入選的詩人和作品的選擇上與《朦朧詩選》有很大不同。
  
  《朦朧詩選》出版的意義
  
  對于《朦朧詩選》出版的意義,怎樣估計都不為過?!啊峨鼥V詩選》的出版就像久旱春天的一聲春雷”(閻月君語)這本詩集出版的傳播效果是編選者始料不及的,也是出版社沒有想象到的?!峨鼥V詩選》出版至今二十多年過去了,還可以一版再版,在當下詩壇如此蕭條的不利環(huán)境中,再版數(shù)量之多讓人難以相信,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跡。在當時短期內它的傳播效果產生了一種“魔彈效應”,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再版的頻次、數(shù)量感覺到。朦朧詩之所以令讀者大快朵頤的決定性因素應該是中國讀者在被壓制了20年的閱讀饑渴和當時較為特殊的文化環(huán)境造成的。從“文革”噩夢中驚醒的國民在自覺地反思那場浩劫留給整個民族和國家巨大創(chuàng)傷,每一個經歷了苦難的人都在努力撫慰個人心靈的傷痛。朦朧詩重視人的覺醒和理性反思的意識,以及對民族、國家、個人苦難的承擔意識,是整個社會情感的一種折射,朦朧詩是對苦難人生和黑暗時代的理性反思和堅定回答,它帶領迷茫的人走向一個精神高地。在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方面,一改明白曉暢的頌歌體,以“未完成的美學”調動了欣賞者的創(chuàng)造欲望, 如此等等都與時代和讀者心理產生碰撞和暗合,使《朦朧詩選》的出版產生了“魔彈”般的威力,這與在世紀之交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期間媒體的傳播效果很相像,致使《朦朧詩選》的出版起到了教育國民、文化啟蒙和促進社會改革的傳播效果。
  《朦朧詩選》的出版使由朦朧詩引發(fā)的新的美學原則在大眾讀者那里得到了普及和推廣,也得到了來自于民間的自發(fā)的一種由下而上地承認。謝冕在《朦朧詩選·序》中寫道:“動亂結束以后,迎來的是全面更新詩歌的新的詩潮的興起。強大而又自信的因襲力量,對這一新詩潮進行了不容思考的拒絕和排斥。它們的譴責使詩的探索遭到嚴重的挫折,甚至造成了生存的困難。然而,詩歌藝術由枯竭而滋榮,由滅絕而新生,作為一種歷史的規(guī)律卻非任何人為的力量所能抗衡?!?《朦朧詩選》的出版讓更多的讀者更方便地讀到了當時非?;馃岬挠謧涫軤幾h的朦朧詩,詩歌選集以書籍的媒介形式推到大眾面前,使先前難以獲得的詩歌變得方便閱讀了,一方面滿足了一些原本并不愛好詩歌只是關注“新的美學原則”論爭的讀者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無形中完成了朦朧詩的價值承認和地位賦予的工作。因為無論對詩人也好,對讀者也好,書籍印刷這種傳播媒介,是詩歌最正宗的傳播渠道。由于《朦朧詩選》觸及到的題材往往和苦難、動蕩、迷茫、人生矛盾、社會重大問題、英雄主義、理想與現(xiàn)實等因素聯(lián)系在一起,在傳播中就容易造成感情的沖擊效果。從《朦朧詩選》油印版開始,這本詩集就取得了即時性的傳播效果,從再版的頻次和數(shù)量及持續(xù)的時間看,它同時又取得持久性的傳播效果,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獲得長久地流傳。圍繞《朦朧詩選》形成一個龐大的詩歌閱讀群體,這個群體的成員以青年人為主,在欣賞之余,也帶動一批詩歌愛好者模仿朦朧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朦朧詩的勝景不僅是擁有數(shù)量眾多、層次復雜、閱讀心理豐富的讀者群,還擁有相當多的模仿者,不能說后來一夜之間成長起來眾語喧嘩的詩歌流派和朦朧詩的影響沒有關系,即使是反朦朧詩的,還是和它有關。
  作為《朦朧詩選》編選者的閻月君、高巖、梁云、顧芳她們在朦朧詩的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傳播者的角色。她們?yōu)殡鼥V詩在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之間搭建了溝通的橋梁。謝冕在《朦朧詩選·序》中對她們的貢獻有這樣的描述:“當所謂的'朦朧詩’處于逆境時,人們尋找這些材料也感到了困難。當時遼寧大學中文系四位同學閻月君、高巖、梁云、顧芳,在老師的支持下,編選印行了《朦朧詩選》。這是當代新詩有特色的一個選本:它集中顯示了新詩潮主要的組成部分的創(chuàng)作實力?!斶@些詩歌受到形形色色的壓力時,編者的舉動無疑是無聲的抗議與聲援。時間過去了將及三年,如今當編者再度擴編她們的詩選,詩歌的發(fā)展又處于一個令人昂奮的轉折點上?!?的確,對于當年熱愛詩歌、執(zhí)著于詩歌的四位女大學生來說,她們的熱愛的情感和執(zhí)著的堅守讓這本幾經難產的《朦朧詩選》將一個個散在的詩人凝結為一個更有力量的群體,使一篇篇散落的詩篇匯集成一股強大的新詩潮,幫助朦朧詩人個體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追求。使朦朧詩的傳播從最初的以民間傳播為主體的傳播方式,幾經努力終于在官方認同的出版社得以正式出版,為朦朧詩的身份確認作出了最后的努力。
  當然,現(xiàn)在再重讀《朦朧詩選》時,還是會發(fā)現(xiàn)編選方面的遺憾,由于四位編選者當年還是沒有走出校門的中文系大學生,她們編選作品著眼點也帶著大學生的嗜好和印記,有個別詩人和作品不具有典型的朦朧詩特征,如編選者編印了明顯是校園詩歌的邵璞的作品,而且選編的篇幅相對較多《周末,我們去了女生宿舍》《距離在他和他們中間》《今天,我們》。林雪的詩選入三首《夜步三首》《樹》《給阿方》現(xiàn)在看來朦朧詩的特征并不明顯。還有一些詩人雖然當時可能是朦朧詩人,但他的作品選擇不具有代表性和經典性。如車前子的《我的塑像》,車前子也曾經對自己入選《朦朧詩選》感到困惑,詩人自己否認他的詩風屬于朦朧詩。
  詩歌因為傳播所以存在;詩歌因為傳播所以發(fā)展;詩人因為傳播所以創(chuàng)造;詩人因為傳播所以思想。
  我們應向《朦朧詩選》的四位編選者致敬,她們對詩歌的熱愛、堅持和勇敢成就了朦朧詩人和無數(shù)讀者的青春夢想。
  
  注釋: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三聯(lián)書店,2002年版,125頁。
 ?。?)(7)(8)謝冕:《朦朧詩選·歷史將證明價值——〈朦朧詩選·序〉》,春風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2版,第5頁,第1頁,第5頁。
 ?。?)(5)(6)洪子誠、劉登翰:《中國當代新詩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177頁,第183頁,第199頁。
 ?。?)張郎朗:《“太陽縱隊”傳說》,見《詩探索金庫·食指卷》,作家出版社,1998版。

(責任編輯:shurenadmin)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