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是練出來的,不管練的目標(biāo)是技擊還是健身,不下功夫練習(xí),就什么都沒有。練是最基本的,只有練才能練一日有一日之功效,“日積月累,水到渠成”。 ------------------------------------------------------------------- 所謂“拳打千遍,其理自見”,“拳打萬遍,活靈活現(xiàn)”,突出的就是一個“練”字。 縱觀古今有成就的太極人物,無一不是“晨昏無間,寒暑不易”,經(jīng)過長期刻苦地練習(xí),才達(dá)到常人未及的境界。但要學(xué)好太極拳,只講“練”是不夠的。 太極拳素被稱為哲拳、智拳,它體用兼?zhèn)?、技法?nèi)斂、形不外露,其玄機(jī)難以言明。太極拳“非若歐西之田徑賽等技,一說即明,略示便會,無精深玄妙之研究也”。 ------------------------------------------------------------------- 因此,太極拳不僅要練,而且要“悟”,不“悟”則難得其功、難有其神、難知其精深玄妙。正如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所要求,“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 練太極拳要重“悟”,要邊學(xué)邊“悟”,邊練邊“悟”。試回想,初學(xué)太極拳之時,老師一式一式地教授,反復(fù)講動作軌跡、身形要求,反復(fù)交待要放松。 我們則“悉心靜心,默記揣摩”,邊模擬動作,邊體會身形要求,思付怎么做才能放松,這就是邊練邊“悟”,練“悟”結(jié)合。 再如我們學(xué)習(xí)推手時,老師講解示范完動作,我們試著搭手去推,腰胯卻難以配合,手腳不聽使喚。 這時我們就要先刻苦練習(xí),按要求把圈畫好,把基本姿式練好;而后再找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勁法;再至熟練,則應(yīng)體悟“舍己從人”。 伴隨著推手練習(xí)的過程,我們一直在“悟”: 一是悟“正”,既體會在身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如何才能做到中正安舒,不偏不倚; 二是悟“連”,即如何才能做到動作連貫自然,無斷續(xù)無凹凸; 三是悟“勻”,就是體會怎樣才能用勁均勻圓滿,不丟不頂; 四是悟“松沉”,即在粘化的過程中體悟松沉自如,努力做到“舍己從人”。 至于心神意氣如何才能“舍己從人”?其玄機(jī)言傳不易,唯練是從,唯悟是從。 --------------------------------------------------------------------- 必須明確,“悟”是在反復(fù)刻苦練習(xí)的基礎(chǔ)上去“悟”,離開刻苦練習(xí),只“悟”不練,“悟”得再明白也沒用。更何況太極拳如果練不到那個層次,所謂“悟”,就只能在低層次上徘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