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清明前后是踏青春游的好時節(jié),人們脫下笨拙的冬衣,在綠草如茵的原野郊外,感受溫暖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觀草賞花,內心充滿著喜悅之情。 對于踏青春游,古往今來人們的興致大體上是相同的。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宋朝文人歐陽修的一首詞《阮郎歸》,他在詞中就記錄了當時春游的盛況。 詞中重點寫了一個女子、一個思婦春游時的所見所聞,寫她的傷春情緒,寫她對心上人的盼望和懷念,表現了她在快樂的春天里的寂寞和惆悵。 而歐陽修詞作中寫這個女子,其表現手法又是極其內斂含蓄的。他并沒有像花間詞那樣去寫女子婀娜的體態(tài)和漂亮的容顏,而只是去寫思婦的內心世界。 用思婦的眼睛觀察這個春天,用她的耳朵感受這個春天。在她的所見所聞中流露出一絲絲輕輕的憂傷,又好像隱藏著一種不可言說的秘密。 《阮郎歸》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這首詞的詞牌叫《阮郎歸》。阮郎是《太平廣記》里記載的一個人物叫阮肇,他和劉晨一起進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后成婚。半年后返回家里已經過去了十代人。 作者選用這個帶有悲情的詞牌用意也非常明顯,他的目的就是要表達一種思婦懷人那種思念的無奈和痛苦。下面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簡單分析詞作的內容和寫作特點。 一、展現了春天里無處不在的大好風光 從詞的內容“春半”來看,這是交代時間。此時不是早春,不是暮春,而是仲春,也即是盛春。這時葉正繁,草正茂,花正艷,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時候。 從“南園”來看,這是交代地點。既然不是在荒郊野外,是在園內,那一定是有專人種植,花木肯定格外茂盛。而且能夠看到人家簾幕垂,還有草坪上矗立的秋千架。 正是因為這樣的時間和地點,才能看到房屋與秋千,才能看到那結在樹上豆子般大小的梅子;才能看到那柳葉像女子的修長的眉毛一樣,由鵝黃變成了青綠。草尖漂浮著煙霧,花朵上凝結著露珠。 二、記錄了女子內心深處的隱秘活動 為了不負大好春光,女子才出來踏青春游,才出來消愁去悶。但是眼前這無邊的春色,又引起了自己的煩惱?;叵胱约汗聠我蝗?,一股孤獨寂寞便涌上了心頭。 想從前和心愛的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自從離別后音信全無?,F在聽到的是風和聞馬嘶,那些游春的香車寶馬,他們成雙成對,相伴而行,對此她只能是一種羨慕。 還有雙雙飛翔的蝴蝶,還有從南方歸來的雙燕,還有別人家里窗戶的垂簾,這些意象都是象征著團圓和愛情。在女主人公的眼里,這些大自然里的甜蜜美好景象,正是她此時所欠缺的。 三、運用了內斂含蓄的表達方式 詞作在寫作手法上也很有特點,最突出的是含蓄委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她的思念之苦不是直白地陳述,而是通過景物透視出來。 大量地運用對比的手法,造成一種境界上的懸殊。別人的香車寶馬與笑語盈盈,更增強了女子形單影只的孤獨感。風光再好,無人一同共享也是枉然。 即使想去蕩秋千取得一絲安慰,用來沖淡和稀釋那種愁怨,但最終也是疲乏困倦,毫無情緒。加上天氣已晚,人家簾幕低垂,她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回家休息。 總之歐陽修這首春游南園的詞作《阮郎歸》,用細膩而又含蓄的筆觸刻畫了一個懷念離人的思婦形象,給人一種時光易逝、美人遲暮的感覺。全詞雋永內斂,沒有一句寫情,但句句都是情話。 |
|